【孕吐假與妊娠劇吐症】--被「兩性工作平等法」忽略的懷孕合併症
所有關心女性權益的人士等待了十二年的「兩性工作平等法」,終於在婦女節正式上路,為了保障婦幼健康,新法詳細列舉了許多照顧婦女的假期,包括生理假、產假、育嬰假等,但卻未將孕婦懷孕時嚴重嘔吐的「妊娠劇吐症」列入放假的範圍,亦即「兩性工作平等法」中並未包括「孕吐假」,因此當我們看到媒體報導一則有關某(福特)汽車廠,早在數年前即自行給予罹患「妊娠劇吐症」的孕婦放「孕吐假」的消息,不僅讓人感到窩心,同時也顯現無論立法如何週延,總還有涵蓋不及之處,令人不得不耽心,如果企業主不肯「法外施恩」,不准懷孕時嚴重嘔吐的員工可以放「孕吐假」,員工豈不天天都得在辦公室上演嘔吐的「嘔心」戲碼?
根據統計,正常的孕婦在懷孕早期約有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八十的人會發生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就是通常所謂的「害喜」,這些症狀多數出現在早晨剛起床的時段,英語稱之為「晨吐症」(morning sickness),一般而言都不會很嚴重,也不致影響孕婦的正常作息,因此害喜、晨吐的孕婦,多半無須要求放「孕吐假」就可以安然度過因懷孕引起的不舒服,只有少數因懷孕而罹患「孕吐症」的孕婦,才需要給予「孕吐假」,也是本文要關心的對象。
到底什麼是「孕吐症」?孕吐症的英文原名是「hyperemesis gravidarum」,正確的中文翻譯是「妊娠劇吐症」,中醫學上稱為「惡阻」,係指在懷孕早期至妊娠二十周內的孕婦,因為懷孕而發生劇烈且頑強的反胃及嘔吐,由於嘔吐極度嚴重,導致孕婦完全無法進食,且體重喪失超過百分之五以上,進而引起脫水、電解質失衡及酮尿,甚至造成中樞神經系統的永久性傷害,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懷孕合併症,因此孕婦一旦被診斷為「妊娠劇吐症」都必須立即住院治療,即時經由血管給予電解質及營養補給,以矯正其失去平衡的營養及酸鹼狀態,才不致危及孕婦及腹中胎兒的安全。
由「妊娠劇吐症」的嚴重程度及治療方法來看,不難理解何以吾人主張罹患「妊娠劇吐症」的孕婦,企業主應該給予「孕吐假」,可惜立法者在立法前未曾詳細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未能將每一千名孕婦中可能出現0.5至10個病例的「妊娠劇吐症」,正式列入「兩性工作平等法」的放假範圍,不免讓人為少數可能在懷孕時發生此症的婦女,不能獲得妥善的工作福利及醫療照護而感到遺憾。
發表日期:2002/3/12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