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店家控「顧客沒良心」,竟「駡錯」人?受害網友:不道歉就報警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楊春吉

本篇新聞報導內容: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194873

壹、從「」到「公審及其所生之精神損害
一、債務不履行與公審
就此等事項,在唐寶寶被逆風?善良不是義務?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08985 一文提及:「

壹、債務不履行簡易介紹
債編,除侵權行為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外,主要是在處理「債務不履行」之問題。
而所謂債務不履行,即債務人有可歸責之事由而未依債之本旨為給付而言。
又所謂債之本旨,從義務的角度來看,有意定義務、法定義務及基於解釋出來之義務。
至於債務不履行之類型,學理上,有不完全給付等四種,惟台灣法律,只承認三種,拒絕給付並未被承認,殊為可惜(相關法律文章請參閱 [新聞疑義1155] 承認拒絕給付,該是時候了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14236 一文)。
而給付不能、不完全給付及給付遲延,在學理上,各有主觀及客觀之分,而且其各自法律效果也不同,更甚者,在民法各債中,各有名之法律效果也有所差異。
此時,就有產生競合之問題。就此,相同事項之規定,原則上先適用民法各債之相關規定,次為民法債編總則之相關規定。
例如民法第354條以下規定之責任,就是不完全給付(屆期、可歸責、可給付、已給付但未依債之本旨為給付),惟因在民法買賣上,有民法第354條以下之規定,故在買賣物之上,其法律效果,應先適用民法第359條明定之(相關法律文章,請參閱樓上游泳池有人使用,傳出「咚咚咚」,買受人向出賣人求償,一審勝訴?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093723 等文)。

貳、契約成立及債務不履行
按契約如為諾成契約,一經當事人就必要之點或重要之點互相同意,契約即為成立(以書面等法定要式為契約之成立要件或生效要件者,則須經此等法定要式,契約始成立或生效);契約成立後,當事人間約定,除違反誠信原則(註一)、(註二)、強行規定之效力規定(註三)等因而全部或一部無效外,基於原則,仍屬有效;而且基於及契約嚴守原則,除「條件尚未成就(註四)」或「有情事(註五)」或「依約、適法解除契約」等外,當事人即應依債之本旨(註六)為給付,債務人未依債之本旨為給付,自屬債務不履行,自得依約定及債務不履行之相關規定(未約定時,補充之,註七),向債務人請求之。

參、限制行為人之
另七歲以上但未成年之限制行為人(民法第13條第2項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B0000001&flno=13 參照),依民法第77條之規定,限制行為能力人為及受意思表示,應得法定代理人之允許。但純獲法律上利益,或依其年齡及身份、日常生活所必需者,不在此限。

肆、唐寶寶被逆風?善良是義務?
而此案(即A案),從本案新聞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6745024?from=udn_mobile_indexrecommend 之內容觀之,本案買受人縱係未成年,但如已在七歲以上,此買賣契約,也因民法第77條但書之規定而有效,而且該買賣契約,也未因違反誠實信用等因而無效,加上,本案也未有依約適法解除或情事變更或給付條件未成就等情事,而且「善良」也無法基於誠信用原而解釋為本案出賣人之義務,本案出賣人也以先為給付義務為給付,則本案買受人自應依約給付買賣價金。
但本案買受人是否真的不給付買賣價金?本案出賣人,係何時知悉本案買受人係唐寶寶?均尚有疑慮;爰民事糾紛之處理,除首用ADR方式(註八)外,雖尚以「具和諧且得溝通之態度及方式」為佳,但在事實尚須釐清之前,PO網公審,已非妥適,何況!網路!」。

二、公審及其所生之精神損害賠償
至於公審及其所生之,請參閱小黄司機誤會女乘客搭「霸王車」,PO網公審反遭判賠3萬~言論自由界限之再思考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05551 等文。

貳、PO網公審内容涉
另外,PO網公審之内容,恐涉公然侮辱罪及,也須注意;有關公然侮辱罪、誹謗罪及其等構成要件、相關案例,請參閱妻「公審」夫,誹謗無罪?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75795 等文。

參、替店家控「顧客沒良心」,竟「罵錯」人?
而此案(即B案),從本案新聞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4194873 之內容觀之,本案新聞報導內容如為真,如本案PO網公審之行為人,「確實」係「罵錯人」,為免涉前揭等文所揭民事與,本文建議「向當事人道歉」為宜。
又大家如遇「債務不履行」情事,在客觀事實未釐清之前,當事人千萬不要刻意或故意誤導,期以PO網公審「無限制」的力量,或「情緒性」的言詞或文字或圖片或貼圖等,實現自已的利益,以免「事後客觀事實」呈現後,遭到求償及刑責;至於其他吃瓜群眾或所謂正義使者或正義之士等等,在為此貼圖或表示看法與建議(含PO網或回應貼文)時,千萬要注意「言論自由之界限」!

[註解]
註一:民法第148條:「,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之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737號判例:「查權利之行使,是否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應就權利人因權利行使所能取得之利益,與他人及國家社會因其權利行使所受之損失,比較衡量以定之。倘其權利之行使,自己所得利益極少而他人及國家社會所受之損失甚大者,非不得視為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此乃權利社會化之基本內涵所必然之解釋。」參照。
註二:民法第72條:「法律行為,有背於者,無效。」、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之最高法院69年台上字第2603號判例:「民法第七十二條所謂法律行為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乃指法律行為本身違反國家社會一般利益及道德觀念而言。本件被上訴人雖違反與某公司所訂煤氣承銷權合約第六條規定,以收取權利金方式頂讓與第三人,但究與國家社會一般利益無關,亦與一般道德觀念無涉,尚不生是否違背公序良俗問題。」參照。
註三:民法第71條:「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但其規定並不以之為無效者,不在此限。」參照。另須注意民法第246條:「以不能之給付為契約標的者,其契約為無效。但其不能情形可以除去,而當事人訂約時並預期於不能之情形除去後為給付者,其契約仍為有效。附或始期之契約,於或期限屆至前,不能之情形已除去者,其契約為有效。」所定情形。
註四:例如:契約尚未生效、給付期日尚未屆期等。
註五:民法第227-2條:「契約成立後,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者,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原有之效果。前項規定,於非因契約所發生之債,準用之。」參照。
註六:所謂債之本旨,乃指債務人應盡之全部義務;該等義務,基於意定、法定及誠信原則解釋而來。
註七:未約定者,民事先以民法相關規定補充之,民法第1條參照;所謂債務不履行之相關規定,乃指給付不能、不完全給付、給付遲延、拒絕給付以及等相關規定而言。
註八:民事糾紛之處理,首用ADR,請參閱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74921 等文。




作者簡介

楊春吉
Double House共享經濟工作坊召集人、Double House買賣租賃聯盟主席(暨創辦人)、個人理財專業顧問、古月吉力工作室負責人、房產公司C.E.0、榕樹學堂執行長兼講師、故鄉法律網/故鄉法律專欄(http://gs803501.pixnet.net /blog)版主、採購專業人員師資資料庫受推薦講師、社區大學講師、104講師中心講師、台灣教育網講師、台灣法律網專欄作者、法律演講(請洽0916082728楊講師)
演講二百場以上,著作80本以上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