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友瑞專欄】走向超值而極緻的 HI-FI電腦訊源 之三:RIP 造成聲音差異?

張貼於 蘇友瑞專欄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蘇友瑞教授

  很多 CAT玩家都發現一個詭異現象,在此稱為『RIP差異』。RIP 是把 CD唱片使用光碟機讀取後儲存成電腦檔案的操作,目前公認最好的RIP程式是EAC。人人都知道也聽得出EAC RIP的檔案比較正確,但是往往誤以為原始數位資料是不一樣的;直到 MY-HIEND網站上的 drkao高醫師在其他音響網站提出各種,證明即使原始數位資料完全一樣,但是不同RIP聽起來就是完全不一樣。這個 A COPY 成 A' 居然會造成 A 不等於 A' 的驚人且離譜現象被提出後,馬上造成 CAT玩家瘋狂討論,也讓我立刻著手去研究為何有此現象。

  依我個人體驗,使用 FOOBAR2000 與一萬八仟元超值音響,就可以輕易分辨出,兩個數位資料對比完全相同的檔案,一個是 FOOBAR RIP的,一個是 EAC RIP的,居然兩者聽感明顯不同。

  但是我運氣非常好,開始全力玩電腦訊源後,便是碰 JPLAY 這個全世界至今為止最偉大的播放程式。按其原理,是事先把一大塊連續記憶體佔據著不准任何程式使用,再把wav檔循序排列在這塊連續記憶體上,然後依次讀取而播放。結果播放效果的正確性是至今完全無人能及的天下第一,我測試過一大堆號稱正確或 BIT-PERFECT 或預讀入記憶體播放的軟體,通通無人比得上。

  然後我使用 JPLAY之 H 模式與 Bladelius USB DAC之後,居然發現 RIP的聽感差異現象變得非常小??這當然不是 JPLAY H模式與 Bladelius USB DAC 有問題,因為這組合造成錄音藝術的分辨力是大到誇張、大到全面剁掉高價位 CD轉盤的程度。所以我猜測,JPLAY H模式與 Bladelius USB DAC 的組合可以減小 RIP 或其他數位傳輸的特殊問題。

  因此研究了一下電腦硬體上硬碟或記憶體的儲存原理,簡而言之,無論儲存在硬碟或是記憶體,因為不是循序排列而是隨機排列,所以檔案就是fragment(斷續的)。這會造成每段資料之間都有微小的『讀取時間』之差異,偏偏人耳可以輕易偵測出來!於是就造成各種RIP差異了。

  於是我在 MY-HIEDN提出挑戰,提供網友們進行PK。以下有兩個WAV檔,一個是號稱最佳RIP下來的歐伊史特拉夫,另一個是我故意亂RIP的歐伊史特拉夫。兩者數位資料比對完全一樣,那麼聽感呢?原始錄音是『么壽嚴重』的加料錄音,所以絕對不能用好聽、也不能用音色正確來鑑識,所以我改用『小提琴的發音特性』來檢驗。

  兩個音樂檔請使用 GOLDWAVE打開,在第 7.1秒與 8.5秒各有一個明顯的抖音,而且兩者是不同的抖音美化效果;7.1那個是大家最容易辨認出來的『手臂抖音』,簡而言之就是抖音的幅度又大又慢,容易煽情。而8.5的那個則是標準的『手指抖音』或者是極小幅度的手腕抖音,目的是讓該音變得更『華麗』。

使用FOOBAR,明顯有一個檔案全面勝過另一個! 
使用GOODWAVE……差距變小; 
使用 JPLAY……..我幾乎聽不出來,似乎有點差距,但是說不出誰好誰壞…….

  當然使用 JPLAY播放我惡搞的檔案仍然遠遠勝過 FOOBAR播放最佳 RIP,而且實在相差太多太多…… 使用 FOOBAR播放最佳 RIP,多出了一些 JPLAY完全沒有的殘響,當然,一聽就知道是『加料』,FOOBAR的加料問題遠遠蓋掉了 RIP的好壞差異。問題在於分辨得出來嗎?請容我調皮一下,重點不是是非對錯,而是RIP差異真的會遠遠小於播放軟體的差異與錄音水準的差異;所以我先不講那一個是原檔,那一個是我亂搞的,請大家下載回去聽聽看…..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Oistrakh002.wav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Oistrakh003.wav

  到此為止,我的心得是:最正確的電腦播放,將可以減小RIP好壞的影響力;當然了,真正重要的是播放軟體與錄音水準。

 

 

※   ※   ※

  結果我遇到了討厭的 07080722網友,音響比我的一萬八千元級還更便宜,耳力卻是驚人!他一下子就正確猜中那一個是RIP檔,並且宣稱使用 JPLAY會讓 RIP 差異更明顯。救命啊!這不是證明我完全錯了嗎?於是我進行第二個實驗。

  當有人主張RIP之後數位資料完全相同但是聽感相差很大的時候,做為一個科學的發燒友,第一件事絕對不是以自己有限的知識去質疑;一定得先自己的聽感: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這回事?音響科學最重要的就是聽感,聽感比相對論或牛頓力學都還要偉大,先確定有什麼那種聽感再來爭辯是非比什麼都重要。

  數位資料完全相同,為什麼聽感會相差很多?其實懂得硬碟的磁性記錄原理,就不會驚訝了。以下是我理解的通識式科普式的淺介,可能不符合業界真相,不過能搞懂就夠了。

  每個 BIT 都是 0 到 1 的連續變化,可以說以 0.5 為界,0當然判讀成0,0.1還是判讀成0,0.3還是判讀成0;同理,1當然判讀成1,0.9還是判讀成1,0.7還是判讀成1。

  一個 BIT 原先是 0,改寫成 1 之後,它絕對不會是 1,往往是在 1 與 0.5 之間;因此使用精密儀器,去判讀現在的 1 倒底是 1.000 還是 0.9,就可以推算『被覆蓋掉的是 1 還是 0』。這個效應當然可以往上推,從 Gutmann演算法可以『猜測』有可能能夠上推35次之前的抹寫覆蓋,真是可怕!…….幸好這種儀器一定貴得要命。

  我們發燒友的重點是在『讀取』:讀取到 0.000 然後判讀成 0,與讀取到 0.1234 然後判讀成 0,當然一定是不同的演算與電氣過程。只要多了幾道判斷,就是會造成資料JITTER,這是我所謂:讀取0101010即使最後資料完全一樣,JITTER還是會相差甚大的原因。這是第一種jitter:因為資料判讀難度而增加的處理時間所產生之jitter。因此我更加狂推 JPLAY了,因為以上是磁性記錄的特性,而電腦的記憶體是『電氣記錄』,問題不會像磁性記錄那麼大。

  但是 RAM的問題是『排列不整齊』,讀到第一個BYTE可能比讀到第二個BYTE還要慢一點或快一點,所以會出現第二種JITTER:因為資料排列混亂而導致JITTER。這當然再次讓我狂推 JPLAY,因為 JPLAY 會努力讓記憶體播放時是連續的。同理,為何多半cat玩家都會發現檔案位於SSD反而比傳統硬碟難聽?理由就是SSD雖然快、但是排列遠比傳統硬體更不整齊。

  於是我得到結論:走向極緻的 HI-FI 數位播放,應該儘可能避免 RIP差異(阻止0.9999=1 與 0.1111=0 的現象),當然消除差異往往是音響加料與性能不佳的危機,所以需要更完整的定義如下:減小rip差異的同時必需增加錄音性能的分辨力,才不會造成為了減小rip差異、結果把嬰兒與洗澡水一起倒掉。

  不過因為 07080722 網友誠懇的聽感分享,我還真的擔心了!擔心 RIP差異造成的聽感差異可能對我來說是認知可穿透的,我的大腦己經主動排掉RIP差異的聽感,卻特別強化錄音差異的聽感;果真如此,那糗大了!….. 所以我進行下列測試:

  以下四個音樂檔,分別來自一個高級RIP檔與一個我自己亂搞的爛RIP檔。不過,前者是高級RIP但是錄音(轉錄)水準略差,後者是RIP超爛但是錄音(轉錄)略佳;因此兩者的01010101當然不一樣!轉錄不同嘛!OK,請再測試一次:那一個好聽?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OistrakhbBeeNo9-1.wav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OistrakhbBeeNo9-2.wav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OistrakhbBeeNo9-91.wav

http://www.my-hiend.com/psycho/WAV/OistrakhbBeeNo9-92.wav

  結果,我成功地證實了,即使是分辨 RIP 差異的高手 07080722,盲目測試時還是單純地只根據聲音的絕對好壞。

  簡而言之,音響(應該說聲音)的訊息是『無限多』,因此每個人都『只能』注意到對他而言最有意義的『部份聲音』;從這個立場來說,音響的確是主觀的。問題是太早訴諸主觀,就是留下退步的餘地了!所以我才強調一切以『分辨錄音』為最高指標,理由就是唯有正確分辨錄音才能讓我們容易聽到真正的『音樂』。

  像新天新地唱片的幾個高手,盲目測試都可以輕易聽出他們不喜歡的CAT音響特性;但是問他們聽得出RIP差異嗎?答案通通是聽不出來。己經有 07080722 這麼誠實客觀的例子了,我絕對相信 RIP差異『應該要聽出來』;可是別說他人了,連我自己也是往往聽不出來。為什麼呢?可能正是由於從我們的音響音樂立場,聽出 RIP差異不是那麼重要,所以就會聽不到(沒注意到)了。

  我這個四個檔案的實驗,真正的目的就是要測試:你是在乎錄音(轉錄)水準?還是在乎RIP差異?OK,我公布答案:

OistrakhbBeeNo9-1 是好RIP,但是轉錄結果小提琴聲音較錯誤。 
OistrakhbBeeNo9-2 是我亂RIP,但是轉錄結果小提琴聲音較正確。

OistrakhbBeeNo9-91 是好RIP,但是轉錄結果鋼琴聲音較『正確』。 
OistrakhbBeeNo9-92 是我亂RIP,而且轉錄結果鋼琴聲音較『錯誤』。

  結果 07080722 盲目測試的答案完全跟著『錄音的水準』走,RIP差異的聽感被放在一邊。

  我的RIP與高級RIP都是來自相同錄音的第一版CD,我不知道高級RIP是那一版,而我的是台灣第一次開賣該CD的時候之第一版CD。如果只不過是如此極小的版位差異就可以把RIP差異吃掉,那麼,RIP差異對於我們這種重視錄音水準分辨力的愛樂者,就真的不大重要了 ── 找到『最佳版位』比較重要!

  我得完全誠實說,我也是難以分辨 RIP差異的那種木耳 只有透過 FOOBAR2000的缺陷放大才有辦法區辨;比起 07080722的分辨力我可是輸太多了!但是不同版位(尤其是不同轉錄)的CD之聽感分辨力,這個我就不客氣地自居『黃金雙耳』了,任何盲目測試都可以輕易通過。

  至此,我決定把RIP差異視為不重要,先丟到一邊去吧!甚至我也不在乎使用無損壓縮檔,反正JPLAY播放前會解壓縮成WAV,然後在記憶體中排列整齊而播放,無損壓縮與原始WAV的聽感差距同樣變小了。

 

※   ※   ※

  最後,drkao高醫師終於在約一年後證實了我的猜測。

  他們堅持使用 VISTA 32的大幅精簡版進行 CAT的播放,並且使用 FOOBAR2000極精簡版再透過高手撰寫的聲音輸出模組播放音樂。drkao 也是擁有科學精神的頂級玩家,期間不斷測試我力推的 JPLAY,但是始終無法得到決定性的結果。後來他終於向我,JPLAY敗了…..

  我當然死不承認!詳細討論之後,才發現原來該CAT派的電腦高手,徹底改寫 vista的核心。讓聲音輸出前,先循序排列在記憶體中再播放,結果,得到了最頂級的聲音。這當然是讓 JPLAY 做白工,當然會輸!….:P

  他們把這種特製的 OS 稱為 OS 4.0,並且只能搭配他們指定的 CPU與主機板,更慘的是通通停產了。重點在於,他們果然也發現:RIP差異在這種 OS 4.0 中被消除了!!

  於是,多年的辛苦下,雖然很多白工,但是終於讓CAT玩家可以避免一個錯誤走向了,這值得大書特書….:)

  RIP差異造成的聽感進步,不是真正的 HI-FI,而是某種缺陷造成的加料或誤差。高難度的處理方法如上述 OS 4.0,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花 3000元買 JPLAY程式。消除這些誤差之後,CAT的數位播放開始走向打倒無限價位、任何價位的CD轉盤之最高極緻境界,至此再也不可能打開 CD轉盤了。




作者簡介

社團法人中國民國真善美全人關懷協會理事長(http://life.fhl.net/about_us.php)
心靈小憩藝文專業網站副總監(http://life.fhl.net/)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助理教授
中時blog:音樂藝文生活隨筆(http://blog.chinatimes.com/psycho/)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