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一夜70例,本土一日82例?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楊春吉

本篇新聞報導內容:
https://fnc.ebc.net.tw/fncnews/headline/146114

壹、確診像感冒?台灣真變態?(請參閱同名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655100
https://tw.news.yahoo.com/%E7%A2%BA%E8%A8%BA%E5%B0%B1%E5%83%8F%E6%84%9F%E5%86%92-%E7%95%99%E7%BE%8E%E5%AD%B8%E7%94%9F-%E5%8F%B0%E7%81%A3%E5%A4%AA%E7%97%85%E6%85%8B-044521370.html
https://lm.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news.ltn.com.tw%2Fnews%2Fworld%2Fbreakingnews%2F3807066&h=AT2BZ0EIsuvGGZvOmTn66j-wlBcS-WyiLYb-8MlJuB3Rk6WNIIUYFJ76s1KitJNNOsJ3FHnRAVjSVx1Ga_l0Ik37m4UMauM_4WRiVKboRK6n0JcK3EY9XUsP3PgjntaptEBKQ457TKrTsIpDZp-Z

一、之前有關台灣之看法及建議

(一)病毒,想與人共存嗎?(請參閱同名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654819

根據報載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806123,民進黨最新民調,有56%不贊成「升三級警戒」,有57%認同「與毒共存」。

就此,先不論是否有「此民調所採樣本數量是否不足」「其所採樣本是否是特定範圍內的對象」等民調瑕疵。

但之所以逾半認同「不用急著升三級」及「與毒共存」,其中之一個原因,應是認為「感染Omicron,因已接種二劑,均是輕症」,但真的是這樣?

以僅數月Omicron患者之症狀統計及彙整,真的,就能預測及說明「均是輕症,沒有其他較嚴重的不良後遺症」?

隨著「冠狀腦霧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806277」等相關資訊之慢慢揭露,縱使認同「不用升三級警戒」的人,也須自我防護好,以免感染後,有其他比較不好的後遺症。

至於「與毒共存」,在無法真正消除各種病毒株時,台灣也只能「與毒共存」,問題是「病毒一直在變異」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805448,病毒想與人共存嗎?

接種二劑(含)以上者,仍遭Omicron突破性感染,我們真的得藉「大多數人感染後」,達到「群體免疫」?

另外,英國強生「脱下口罩、取消相關」的決定 https://lm.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news.ltn.com.tw%2Fnews%2Fworld%2Fbreakingnews%2F3806675&h=AT1PQGm6i4oPT4QJB5pK87Z8nlSAsVSMDDDpieo4fV3jm0pa7rNTHnDnmOty73aJcUP9IjZ0PN-2tqOVbt1xtQVWXgRyNsmv0iPsu85E49iyg7Pl0B8svxZELP5nM9Ny48e4brmEbbRT6IDBS1iD;雖然台灣目前Omircon疫情似未達高峰,與英國Omircon疫情(強生認為已高峰)不同,而且台灣二劑(含)接種率也未能與英國並駕齊驅,尚難「脱下口罩,與毒共存」,但强生此決定的成效,台灣仍須觀注及參酌,並希望是一個「好的結果」。

(二)Omicron,難再清零?譚德塞提醒,恐仍會有新的變異病毒株?(請參閱同名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654819

https://heho.com.tw/archives/203198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805448

1.與毒共存!任美醫護之台灣人揭慘狀(請參閱同名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654489

(1)之前有關與毒共存之看法及建議(請參閱2021年7日7日刊登之,台灣目前仍不行!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74444一文)

此次肺炎,自大陸2019年12月底在武漢暴發以來,至今,已1年7個多月;全球疫情,因各國國情的差異、防疫措施與策略之嚴重疏失、疫苗的大量短缺及病毒本身的快速變異等原因,仍是樂觀;更甚者,此肺炎,有可能流感化(在各國國民2劑以上之逾7成,有可能達到全體免疫或使確診者均為輕症,並使傳播風險降低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89243)。

但各國,也因本次疫情,受到重創,極需復甦。

故在兼顧「國家整體經濟」與「疫情現實」下,與毒共舞,或許是,不得不思考的方向。

惟台灣目前,因政府空轉一年多,致疫苗嚴重短缺,國民2劑以上疫苗接種率非常低(註一),更甚者,特權也横加一脚,人民淪為殘劑乞丐,與毒共舞,目前尚遥遠!

惟各級政府機關及大家,仍得事先思考及討論「當我國疫苗接種率提高,而使確診者均為輕疫,並使傳播風險降低時,我國又如何與毒共舞?其在策略、措施及法制上,又應如何做?」。

(2)目前台灣仍不宜「脱下口罩,與毒共舞」

而今(2022年1月12日),或許台灣已接種2劑者已達7成以上,而且Omicron病毒株似已流感化,較無重症及死亡情形;惟Omicron病毒株已對接種2劑者有突破性感染是事實,而且Omicron病毒株雖似流感化,但感染後仍有一段時間不舒服,加上,其實際對身體、生命之傷害也是難測且未知,而且病毒一直在變異,如冒然「脱下口罩,與毒共舞」,恐使一時大部分的國人感染,衝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醫療體系,壓垮目前的,大部分國人恐將無法及時接受醫療,而須忍受一段時間之折磨,更甚者,大部分國人均無法照顧家人也無法上班去工作,社會恐難基本運作,社會秩序也危矣!

爰目前,台灣,仍不宜冒然「脱下口罩,與毒共舞」,仍須嚴防病毒入侵(註二)為是。

2.Omircon難再清零?

而在昨日(2022年1月18日)疫情記者會 https://heho.com.tw/archives/203198,陳時中也表示,未來台灣疫情也可能擴大,也不排除升三級警戒之可能,與毒共存須有準備,但仍依清零為優先。

而其所謂與毒共存,應非目前「得脱下口罩,與病毒共存」,而是大家仍須做「自我防護」。

另外,WHO譚德塞也提醒「未來恐仍有新的變異病毒株」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805448,與之前筆者自2021年5月起至前揭文,一直再提醒的「病毒一直在變異」相符,爰台灣之防疫,在「封城暨紓困」「篩檢」「疫苗」及「醫療」等防疫四面向(又所謂四+1,即四面向+相關防疫措施須通過立法上及適法上之檢視而言)上,仍須積極著手,尤其是之前常提醒的「購足WHO認可之國外疫苗(除追加第三劑外,尚有第四劑之次生代疫苗),供人民選擇疫苗種類並接種」「擴大匡列疾調、多層次篩檢,及精準篩檢方式、設備之提升」「非疫情期間,各級政府機關就須盤點補足醫療量能」及「有必要時,須適當地類封村及進行3~4次清消」(註三)等。

二、留美台灣生:台灣防疫真變態

本案新聞報導內容如為真 https://tw.news.yahoo.com/%E7%A2%BA%E8%A8%BA%E5%B0%B1%E5%83%8F%E6%84%9F%E5%86%92-%E7%95%99%E7%BE%8E%E5%AD%B8%E7%94%9F-%E5%8F%B0%E7%81%A3%E5%A4%AA%E7%97%85%E6%85%8B-044521370.html,基於言論自由及避免寒蟬效應等之由,固就其言論,應予尊重(與留學生完成相反之個人經驗~死亡,如下網址 https://lm.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news.ltn.com.tw%2Fnews%2Fworld%2Fbreakingnews%2F3807066&h=AT2BZ0EIsuvGGZvOmTn66j-wlBcS-WyiLYb-8MlJuB3Rk6WNIIUYFJ76s1KitJNNOsJ3FHnRAVjSVx1Ga_l0Ik37m4UMauM_4WRiVKboRK6n0JcK3EY9XUsP3PgjntaptEBKQ457TKrTsIpDZp-Z)。

惟如純以個人經驗,未參酌「國內外相關科學」「各國全部人民接種情形之實證資訊(含統計、彙整、分析及對策等)」「各國防疫四+1面向、疫情與國情之差異」「病毒株變異與遞變之速度、情形」及「各國疫苗研發及供需狀況」等因素,就冒然依據民調或個人經驗,而決定「脱下口罩,與毒共舞」及實施相關防疫措施,實非良善。

爰陳時中說,台灣與毒共存,須慎密計畫 https://lm.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news.ltn.com.tw%2Fnews%2Flife%2Fbreakingnews%2F3807475&h=AT0mPLvL8iVDEAGIlvhXtQEAmfElHdVeTA6Z1RudYipuXWjKduPZMD-QPCajTJsjehNNDOysi1dYvam1CGpGaX8o0UC5GmQGtRzG1YgIs7uC90ygKqKbrL7ryFsXUnt8sCbOs4Aht1Ys7-WiKt9t,兹表贊同。

貳、之前「提高至原本正3級警戒」之提醒(請參閱本土+4境外+30,請各級政府做好「提高至原本正3級警戒」之準備!一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654106

https://lm.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news.ltn.com.tw%2Fnews%2Flife%2Fbreakingnews%2F3789466&h=AT1sBwCgqMbcR3tuqd5w1eZqp6CGK4720ToZTddHxIwvYUyLg8bFEAcJEqd6SPK4UTqoTBtq8XZYIvIHgdSVJg-P2fUHfbcTPEzRGEaz8cxHZrSROf5C58G9cIHdacV_jJjovgEgYtnU2CFzhJsK

一、2022年1月4日早上對於台灣疫情加劇之看法及建議(請參桃園新增1本土,政府須再加强「防疫四面向」,不要只顧「選舉及算計」一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654078 )

(一)之前有關防疫四面向之看法及建議

1.請政府用心準備足夠的醫療量能,以免人民又枉死(請參之前同名文)!

𣎴論是何種,其防疫之道,不外是在「封城及紓困」「篩檢」「疫苗」及「醫療」等四個面向著手。

其中,所謂醫療,乃指「疫情期間,維繫足夠的醫療量能」而言。

即除「因應現有疫情所需」外,尚須提前部署準備,因應未來疫情之所需。

尤應將DeIta、Delta+、越南變種病毒及其他比英國變種病毒更具傳播力的變種病毒,未來可能對台灣疫情之

影響,評估進去,並列入超前部署須準備之範圍內,以免重蹈覆轍,又再死600人(或更多)。

又醫療量能,所應涵蓋之項目,包含「醫療體系所需要之醫護人員及其他防疫人員」「負壓隔離病房」「輕症與無症狀感染者之收治醫院」「防疫旅館」「救護車」「醫療器材、設備、用品」及「防護器材、設備、用品」等。

故行政院長、衛福部長,如認為目前醫療量能已足夠,而不超前部署,準備目前與未來之所需,恐未來又有人,因而枉死!

2.說抗疫成功,尚太早(請參之前同名文)

台灣英國變種病毒疫情雖平穩,固值得稍為安心,但尚有下列數點足或不樂觀,稍一疏失,恐疫情再次升高,不可不慎!

何況是說打贏或抗疫成功?

(1)台灣因政府空轉一年來,經WHO認可之國外疫苗,仍嚴重不足。

(2)國民疫苗接種率尚低。

(3)全國及各地方尚未好好盤點及補足醫療量能。

(4)部分人民仍不積極自律及遵守防疫規定。

(5)無症狀感染者所形成之隱形傳播鏈,一直都在。

(6)台灣入境防疫可能仍存在盲點。

(7)北市疫情及屏東Delta疫情,仍不明朗。

(8)全世界疫情,目前並樂觀。

故各級政府機關,仍須依法律(含憲法、大會議解釋等)、法規命令及法律原則等,解決及補足前揭一至七不足之地方,保障人民生命、身體等實體之權利與

千萬,不要再一次「空轉一年多」,又死600人!

或使人民淪為「殘劑乞丐」,而失去基本的

3.北市,繼新北之後,在部分區域或熱區普篩或廣篩,尚不嫌晚!

換言之,封城(暨紓困)、醫療、篩檢(含疫調、匡列、快篩、PCR、基因序列比對、普篩或廣篩等)及疫苗等防疫四面向,乃重中之重(至於前揭防疫四面向之外,尚有其他,例如指引、疫苗施打優先順序等相關法令之訂定公布或頒訂實施及其立法與適法上之檢視等,也很重要)。

而且,前揭防疫四面向,各有其功能及欲達成之目的或目標;其中,篩檢,乃為找出感染者,阻斷傳播鍵,故北巿在批發市場及部分區域疫情有擴散之虞,在該等地區或區域適當範圍內,實施快篩+普篩(或廣篩)+PCR,儘可能找出所有感染者,阻斷所有傳播鍵,仍是良善。

但如不要再有「特權施打疫苗(含甩鍋)」「施打疫苗之突襲式決策」及「自傲或傲慢之錯誤或偏差施政行為」,並儘速盤點及補足醫療量能,自是更佳。

(二)2022年1月4日桃園新增1本土

啟於2019年底的肺炎病毒,已跟著我們,進入2022年;但目前全球疫情仍是不樂觀,台灣境外移入確診數仍在持續增加,更甚者,防疫旅館及機場,恐已為Omicron病毒株及其他病毒株加劇台灣疫情之新破口

https://lm.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news.ltn.com.tw%2Fnews%2Flife%2Fbreakingnews%2F3788954&h=AT13S5VRSae9qsDHgMGcEmg7B3UaIpzKVwlx3jWz20sYHJgJ5OKxr851M-yzgMyah0vWohY7Ys–Z6iit9fHFu0xzSkGAUfuAA8glI_DiC7VoSBiEhua35EX4KbiKQNCrFZ4_tGVuA5bFQase7Fr

面對此疫情的新變局,民眾除再加强自我防護外,各級政府又須再從前揭「封城+紓困」「篩檢」「疫苗」及「醫療」等四個面向去著手。

其中,尤應注意:

(一)加强入境之多層次篩檢,例如防疫旅館及機場之防疫細節須到位、改為集中檢疫等。

(二)增加快篩+PCR之「公費(民眾不用自費)」固定與移動篩檢點。

(三)盤點及補足醫療量能。

(四)積極購足WHO認可之國外疫苗,供人民選擇疫苗種類與施打,並積極鼓勵與獎勵人民,更甚者,在同時符合本文所揭之二要件,强制人民施打疫苗(※請大家儘量主動去接種疫苗※)。

(五)有必要,須果斷地進行「類封城+紓困」。

二、1月4日下午14時公布:本土4例;境外移入30

https://lm.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news.ltn.com.tw%2Fnews%2Flife%2Fbreakingnews%2F3789466&h=AT1sBwCgqMbcR3tuqd5w1eZqp6CGK4720ToZTddHxIwvYUyLg8bFEAcJEqd6SPK4UTqoTBtq8XZYIvIHgdSVJg-P2fUHfbcTPEzRGEaz8cxHZrSROf5C58G9cIHdacV_jJjovgEgYtnU2CFzhJsK

就此,除早上前揭文所建議之六點(五點+民眾加強自我防護共六點)外,尚須做好下列五點。

(一)加强疫調,擴大匡列篩檢。

(二)確診者工作場所及其足跡所到地方之適當範圍內,須確實實施3~4次清消後,並類封村停止運作或營業3~21天(依疫情程度決定天數)。

(三)縮短施打第三劑之時間,使人民儘快接種。

(四)各級政府須做好明天(1月5日)至春節返鄉前,提升至「室內禁止用餐、室內限5人,室外限10人」等原本「正3級」警戒(屆時也須特別加强稽查取締及處罰)之準備。

(五)人民也應積極自我防護,配合防疫措施,趕快去接種疫苗。

 

參、逐漸式與毒共舞?或升正三級謹慎防疫?

今天(2022年1月22日)桃園又爆「亞旭電腦」激增70例,本土也來到82例,究是升正3級或逐漸式與毒共舞?已來到不得不果斷決定的時刻!

就此,基於前揭看法及建議,群體免疫及與毒共存,恐已離人越來越遠,而且感染Omicron病毒株仍有8%中、重症與死亡,這些難道又要成為「如同之前800人死亡,已為大眾所遺忘,不起眼的數字及比率」?如果,這些數字中,是自已、家人或朋友,您願意嗎?

應該只有非常極少數的人,會願意;爰仍建議,台灣政府應在過年返鄉之前,縱使不立即升正3級警戒,也應全面禁內用或未全面禁內用但須保持安全距離+隔板,並做好前揭之建議,先減少人民之重症及死亡。

至於與毒共存?實際上,恐是人類「最終或長時期」無法消滅肺炎病毒株及因應其快速的變異,而不得不接受「病毒與我們同在」,我們只能「長時期,與毒共舞」。


[註解]
註一:請參閱 https://www.storm.mg/article/3789381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83238 等。
註二:請參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654274 等。
註三:請參筆者等合著,台灣疫情評論集第一册至第二册 https://readmoo.com/publisher/2931 等。




作者簡介

楊春吉
Double House共享經濟工作坊召集人、Double House買賣租賃聯盟主席(暨創辦人)、個人理財專業顧問、古月吉力工作室負責人、房產公司C.E.0、榕樹學堂執行長兼講師、故鄉法律網/故鄉法律專欄(http://gs803501.pixnet.net /blog)版主、採購專業人員師資資料庫受推薦講師、社區大學講師、104講師中心講師、台灣教育網講師、台灣法律網專欄作者、法律演講(請洽0916082728楊講師)
演講二百場以上,著作80本以上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