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裁判選輯】證人關於被告行為細節之供述,有部分前後不符,或相互間有所歧異時,或因記憶淡忘、或事後迴護被告、或因其他事由所致,究竟何者為可採,法院仍得本其自由心證予以斟酌,其基本事實之陳述,若果與真實性無礙時,則仍非不得予以採取,非謂一有不符或矛盾,即應認其全部均為不可採信(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05號刑事判決)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劉孟錦律師 劉哲瑋律師

【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05號刑事判決 裁判要旨】

認定事實所憑之,學理上包括被告〈自白〉、〈證言〉、〈鑑定意見〉(此三者合稱為人的方法)及、文書(此二者合稱為物的證據方法),只要各該證據具有,並經合法調查,法院自可本於確信自由判斷(包括依各證據顯示之內容而為合理之推論)其。至於不同類型之案件,或因案情不同,或因蒐證方法不同,或因證據取得難易程度不同等原因,不必然均存在著上開各種證據方法,只要數個同種類(不包括具同一性證據之相互累積)或不同種類之證據間,就待證事實之存否,能彼此印證、互為補強,並輔以經驗法則之推論,而判斷其證明力,自屬適法。例如通訊監察錄音譯文(性質上歸類為文據),以其內容所表徵之意涵可證明待證事實之存否,若另有被告之供述、證人之證言亦均能證明該同一待證事實,即能將此數種證據相互勾稽,彼此互為補強,綜合判斷是否已達超越合理懷疑之確信程度。

再按證人關於被告行為細節之供述,有部分前後不符,或相互間有所歧異時,或因記憶淡忘、或事後迴護被告、或因其他事由所致,究竟何者為可採,法院仍得本其自由心證予以斟酌,其基本事實之陳述,若果與真實性無礙時,則仍非不得予以採取,非謂一有不符或矛盾,即應認其全部均為不可採信。

資料來源:司法院




作者簡介

劉孟錦律師
台灣聯合法律事務所 主持律師、台灣法律網 主持人、台灣法律網電子報
電話:(02)2363-5003
傳真:(02)2363-5009
地址:106012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8號10樓
e-mail:Lawyer104@msn.com
台灣法律網 https://www.lawtw.com/

劉哲瑋律師
台灣聯合法律事務所律師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