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像戰略模式: 泰國如何在中美博弈中保持平衡?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法促會新聞中心

2024年,泰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達415億美元,存在被美國視為「避稅生產基地」的風險。

鏡像戰略現象:泰國對美國貿易順差,但對中國貿易逆差,從中國進口和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屬於同一類,例如電子產品。

以太陽能光伏行業為例,美國發現泰國自華進口商品量接近對美出口量,因此開始徵收額外關稅,導致泰國對美出口下降34%。

解決方案:泰國必須提高國內附加值,減少對中國原材料的依賴,將風險分散到其他市場,同時開發產品原產地核查系統。

隨著世界超級大國中美之間的博弈愈演愈烈,美國對華貿易保護措施的強度甚於以往,泰國正面臨被美國視為「避稅生產基地」的風險,尤其泰國還對美國存在高額貿易順差。

美國官方調查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1月,泰國對美國貿易順差高達415億美元,在對美貿易順差國家中排名第十,較2023年上升了12位。中國仍然位居第一,對美貿易順差達2,704億美元,其次是墨西哥,貿易順差達1,572億美元,越南貿易順差達1,131億美元。

泰國、東盟對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模式值得關注。據全球經濟數據庫CEIC研究中心稱,泰國對美國存在貿易順差,而對中國存在顯著的貿易逆差。這種「鏡像」戰略貿易模式或表明,在中國面臨美國嚴重貿易壁壘的當下,泰國和東盟國家已成為中國對美國出口的生產基地。

泰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對泰國出口最多的產品包括電子產品、電腦和手機,而這正與泰國對美國出口的產品一致。例如,在泰國對美出口的產品中,電腦及零部件佔42.9%,手機及零部件佔58.5%,半導體佔67.0%。此外,泰國還對美出口汽車零部件和太陽能電池板等可再生產品。

開泰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布林·阿杜瓦塔納表示,在泰國對美出口的產品中,風險最高的類別包括藍牙模組、汽車、太陽能電池板、電源適配器、機械及零部件、汽車零部件(車輪、剎車、方向盤)、手機攝像模塊、空調等。而另外三種產品可能不在美國的觀察名單上:硬盤驅動器(技術老舊)、橡膠(美國無法與泰國競爭)以及配件。

為了緩解貿易緊張局勢,泰國需要考慮增加從美國進口能源、大豆和玉米等產品。布林預測,特朗普上調關稅可能導致泰國GDP萎縮約0.5%,同時導致泰銖貶值。

除此之外,儘管泰國工業生產指數(MPI)持續萎縮,但對美電子產品出口仍居高不下。因此,有學者認為,這或許反映出中國正利用泰國作為避稅和對美出口的中轉站。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太陽能光伏行業。泰國KKP Research指出,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泰國從中國累計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量已接近對美出口量,因此美國將泰國視為中國的生產基地。

Trade Map和Bloomberg NEF的數據顯示,自美國對泰國徵收第三國進口商品關稅後,泰國對美出口太陽能電池板大幅下降了34%。隨後,中國企業便將生產基地轉移到該地區其他國家,尤其是印度尼西亞和老撾,導致這些國家的產能迅速增加。

在特朗普的指示下,美國採取了多種措施應對這一問題。例如,徵收普通進口關稅,對特定產品採取反傾銷(AD)和反補貼(CAD)調查。此外,還通過雙邊貿易談判對貿易夥伴施壓,要求其減少貿易順差,向美國產品進一步開放市場,包括對產品原產地和國內附加值進行更嚴格的檢查。

KKP Research分析稱,這種情況對泰國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中國投資可能會放緩或轉移到其他國家,企業運營成本因必須證明商品原產地而增加,以及面臨貿易壁壘增加的風險,尤其是與中國相關的產品。此外,泰國還要面對與兩個超級大國保持貿易平衡的挑戰。

泰國政府應對措施與解決方案

泰國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調整適應。首先是重組生產結構,提高國內附加值,減少對中國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依賴。通過開拓其他出口市場和創造供應鏈多樣性來分散風險,發展國內配套產業。此外,泰國需要做好與美國談判的準備,建立產品「原產地核查系統」,並讓企業瞭解新的規。

長遠而言,泰國必須升級國內科技和創新領域產業的競爭力,減少對外國投資的依賴,為國家創造更高的附加值。同時,加強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以支持高價值產業,這對提升國家競爭力至關重要。

政府應重視打造透明供應鏈,開發高效的產品溯源系統,向貿易夥伴(尤其美國),泰國能夠真正地創造國內附加值,而不單單作為商品避稅基地。

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談判方面,應考慮到國家的長遠利益,要重點平衡貿易自由化與本國產業保護,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貿易夥伴關係,減少對單一市場的過度依賴。

歸根結底,泰國應對上述挑戰離不開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共同協作。在自我調整和提高競爭力的同時,應保持與主要大國的貿易關係平衡,以便可持續地維持和發揮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與作用。(泰國瀾象網)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