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施正鋒教授
印度裔近年在美國頭角崢嶸,睥睨其他亞裔移民。甫大選敗陣的拜登總統副手賀錦麗,母親是來自印度南部的坦米爾人,川普身邊的億萬富豪拉馬斯瓦米、及現任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都是第二代坦米爾移民。特別是後者,他是美國當下少數懂中文的中國通,不用假手他人翻譯而直接閱讀中文文獻。
國人對於印度的印象,除了來自《西遊記》唐山藏天竺取經,再不就是採取不合作主義的聖雄甘地,近年則有寶萊塢。冷戰時期印度總理甘地夫人出身政治世家,父親尼赫魯領導印度獨立,倡議不結盟運動、周旋於美蘇兩強間,她則傾向蘇聯迎戰巴基斯坦,讓盤算聯手中國對抗蘇聯的尼克森咬牙切齒。
甘地夫人作風強悍,不惜派兵攻陷錫克教徒的聖殿、造成400多人死亡,不到半年被貼身錫克教侍衛暗殺身亡,引發全國反錫克教徒報復性暴動。她的兒子拉吉夫•甘地接任總理,派軍前往陷入內戰的斯里蘭卡維和、槓上當地的坦米爾游擊隊,終究死於自殺炸彈,對於以非暴力揚名於世的印度不啻諷刺。
我在美國唸書只有一位印度同學,陪先生留學,客客氣氣,上課都穿得很正式。內人有一位同學則相當不禮貌,促狹「你何不改叫瑪莉?」其實,印度人的姓跟名往往落落長,既不好唸、又不好記。當時印度裔教授很少、多教數學,一位念統計的台灣留學生被刁難,真正的理由是他們痛恨中國人,大家競相走避。
和平研究是我的研究興趣,多年來參與國際和平研究網絡、認識不少相關學者。一位印度前輩分享,當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分治,在喀拉蚩老家當醫生的尊翁如何帶著家人擠牛車倉皇「逃回」印度。多年後,一位印度回教學者在年會上痛訴清真寺被焚燬,底下囁嚅,那裡原本是印度教神殿,外人聽了無從置喙。
印度不含方言就有122種主要語言、官方語言23種,可見尊重多元文化不嫌麻煩、不是掛在嘴巴。多年前,我受託舉辦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幸不辱命邀來前述印度學者,行滿功圓、賓主盡歡。去年,駐印代表處囑咐接待印度研究生,當仁不讓,至若把學術公關視為理所當然、頤指氣使,難道自詡上邦?
先前研究緬甸的歷史發展,對於英國引入印度人輔佐殖民印象深刻,維持治安難說為虎作倀,緬甸人罷工之際不計較工作條件填補則令人深惡痛絕。印度人刻苦耐勞、儲蓄轉開雜貨店,一旦當地農民陷入經濟困境,他們就順勢購地、蠶食鯨吞;日軍在二戰後期攻入緬甸,印度人緊隨著英軍撤走,否則也是尾大不掉。
川普首任總統將歐巴馬政府的重返亞洲調整為印太戰略,也就是迷你型的區域圍堵,印度鹹魚翻身。表面上,民進黨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對象是東南亞國家,真正的目標則是印度,亦即「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台灣的實驗室已有不少印度研究生,近日試辦開放千名印度移工進傳統產業,高度韌性,值得觀察。
話又說回來,台灣目前的移工以印尼籍最多,有20多萬人、佔1/3。一廂情願,試問印尼對我們有比較友善嗎?
作者簡介 |
施正鋒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