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春吉
本篇新聞報導內容: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88/153144
壹、環境權與塑膠公約 (請參閱「聯合國將通過塑膠公約,環境部:將擴大限塑」與「塑膠公約之國內法化」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0716 一文;本文刊於2024年4月26日)
本節新聞報導內容:https://udn.com/news/story/7241/7913736、https://taise.org.tw/news-view.php?ID=2851、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E6%B8%9B%E5%A1%91/%E6%8E%A8%E5%8B%95%E5%85%A8%E7%90%83%E5%A1%91%E8%86%A0%E5%85%AC%E7%B4%84/
根據2024年4月21日之報載 https://udn.com/news/story/7241/7913736,呼應今年地球日主題「地球與塑膠」,環境部部長薛富盛21日表示,台灣已從2002年的每年耗用200億個購物用塑膠袋,減少到了100億個,隨今年聯合國預計會通過「塑膠公約」,環境部將會擴大限塑範圍,朝2030年禁限用四類一次用塑膠製品為努力方向。
環境部攜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等民間團體及地方政府,21日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共同辦理「2024地球日減塑有我×蔬食無痕家庭日」活動,以互動演出與闖關遊戲等活動呈現塑膠污染問題,並腦力激盪如何身體力行減塑綠生活。
環境部部長薛富盛指出,隨著限塑法規的執行,許多民眾改變生活習慣,自備環保袋、環保杯、餐具等堅持在生活中減塑,台灣已從2002年的每年耗用200億個購物用塑膠袋,減少到了100億個。但要突破瓶頸,需要每個人有改變生活習慣的決心。薛富盛指出,聯合國「塑膠公約」預計今年底即會通過,臺灣身為國際間負責任的一份子,必須跟隨世界腳步,環境部將會擴大限塑範圍, 2030年禁限用四類一次用塑膠製品為努力方向。薛富盛強調,雖然塑膠的確方便,但造成了海洋廢棄物問題,「向海致敬」行動在各界的努力下減少了臺灣海洋與海灘的垃圾,但海洋內的塑膠微粒仍在影響健康,不僅是環境問題,亦是健康問題。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指出,從日前一場大雨可見,溫室效應造成三小時下了過往三天雨量的極端氣候,再好的水利系統恐怕都趕不上,更顯減碳的重要。檢視臺北市的排碳,75%在用電、20%在交通,另有5%在垃圾處理,因此北市必須要在減塑與節約能源努力。慈濟慈善事業執行長顏博文提倡以「減塑加素」與無痕行動來愛護地球,除了減塑更建議多用蔬食。台北慈濟醫院院長趙有成指出,醫界近年觀察到小朋友發生神經症狀比以前多,原因是海洋塑膠污染循食物鏈回到人體,因此建議多吃蔬食以維持健康。
活動現場安排有宣導攤位及闖關遊戲與民眾面對面交流減塑知識,午後在露天音樂臺區更有一系列互動音樂表演及兒童劇團舞臺劇。「減塑有我」舞臺劇將引領大朋友、小朋友察覺原來日常生活常因過度追求便利卻製造一次性餐具與廚餘等廢棄物,並促進大家一同思考如何做才能減少使用,藉以解決這些大量的一次性塑膠製品對環境造成的負擔,鼓勵民眾落實減塑行動,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參與。
就此,本文認為,基於環境權及其內涵(註一)之積極實現,除「擴大限塑,須併行考量限塑對象之負擔能力」及「相關法令或措施,須分别通過立法上或適法上之檢視(註二)」外,我國雖非聯合國成員,無法直接適用該塑膠公約(縱簽署送秘書長處,也無獲其接受),但如同兩公約及其他國際公約一般,以施行法之方式,使該公約實體規定,因而適用於我國(即國內法化,註三);環境部、行政院及立法院,得思考之。
貳、一隻死鳥及牠腹中403片塑膠
而本新聞新聞 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88/153144 中之內容,除代表攝影師「對動物之關懷,及環境權與其内涵積極實現之注意」外,一隻死鳥及她腹中403片塑膠此事實,更彰顯著「塑膠公約國內法化」之重要性、必要性及急迫性。
【註解】
註一:環境權及其內涵之相關說明,請參閱「公民訴訟」納「溫管法」https://www.lawtw.com/archives/653432 等文。
註二:立法上及適法上之檢視,其相關說明,請參閱台灣禁「TikTok」?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75639 等文。
註三:國內法化之相關說明,請參閱難民地位公約之國內法化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079532 等文。
作者簡介 |
楊春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