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美容、寵物買賣等消費糾紛之事前預防及事後救濟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楊春吉

本篇新聞報導內容: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301701755-431401

壹、成立與債務不履行 (含責任與其請求權之行使、法相關規定之適用)

一、債務不履行簡易介紹
民法債編,除侵權行為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外,主要是在處理「債務不履行」之問題。
而所謂債務不履行,即債務人有可歸責之事由而未依債之本旨為給付而言。
又所謂債之本旨,從義務的角度來看,有意定義務、法定義務及基於誠信原則解釋出來之義務。
至於債務不履行之類型,學理上,有給付遲延、不完全給付等四種,惟台灣法律,只承認三種,拒絕給付並未被承認,殊為可惜(相關法律文章請參閱 [新聞疑義1155] 承認拒絕給付,該是時候了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14236 一文)
而給付不能、不完全給付及給付遲延,在學理上,各有主觀及客觀之分,而且其各自法律效果也不同,更甚者,在民法各債中,各有名契約之法律效果也有所差異。
此時,就有產生競合之問題。就此,相同事項之規定,原則上先適用民法各債之相關規定,次為民法債編總則之相關規定。
例如民法第354條以下規定之擔保責任,就是不完全給付(屆期、可歸責、可給付、已給付但未依債之本旨為給付),惟因在民法買賣上,有民法第354條以下之規定,故在買賣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上,其法律效果,應先適用民法第359條明定之(相關法律文章,請參閱樓上游泳池有人使用,傳出「咚咚咚」,買受人向出賣人求償,一審勝訴?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093723 等文)。

二、契約成立及債務不履行
按契約如為諾成契約,一經當事人就必要之點或重要之點互相同意,契約即為成立(以書面等法定要式為契約之成立要件或生效要件者,則須經此等法定要式,契約始成立或生效);契約成立後,當事人間約定,除違反誠信原則(註一)、公序良俗(註二)、強行規定之效力規定(註三)等因而全部或一部無效外,基於,仍屬有效;而且基於及契約嚴守原則,除「條件尚未成就(註四)」或「有情事變更情事(註五)」或「依約、適法解除契約」等外,當事人即應依債之本旨(註六)為給付,債務人未依債之本旨為給付,自屬債務不履行,債權人自得依約定及債務不履行之相關規定(未約定時,補充之,註七),向債務人請求之。

三、買賣物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及請求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
(一)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及其行使
1.按民法第359條固規定,買賣因物有瑕疵,而出賣人依民法第354條:「物之出賣人對於買受人,應擔保其物依第三百七十三條之規定於買受人時無滅失或減少其價值之瑕疵,亦無滅失或減少其通常效用或契約預定效用之瑕疵。但減少之程度,無關重要者,不得視為瑕疵。出賣人並應擔保其物於危險移轉時,具有其所之品質。」、第355條:「買受人於契約成立時,知其物有前條第一項所稱之瑕疵者,出賣人不負擔保之責。買受人因過失,而不知有前條第一項所稱之瑕疵者,出賣人如未保證其無瑕疵時,不負擔保之責。但故意不告知其瑕疵者,不在此限。」、第356條:「買受人應按物之性質,依通常程序從速檢查其所受領之物。如發見有應由出賣人負擔保責任之瑕疵時,應即通知出賣人。買受人怠於為前項之通知者,除依通常之檢查不能發見之瑕疵外,其所受領之物。不能即知之瑕疵,至日後發見者,應即通知出賣人,怠於為通知者,視為承認其所受領之物。」、第357條:「前條規定,於出賣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於買受人者,不適用之。」、第358條:「買受人對於由他地送到之物,主張有瑕疵,不願受領者,如出賣人於受領地無代理人,買受人有暫為保管之責。前項情形,如買受人不即依相當方法證明其瑕疵之存在者,推定於受領時為無瑕疵。送到之物易於敗壞者,買受人經依相當方法之證明,得照市價變賣之。如為出賣人之利益,有必要時,並有變賣之義務。買受人依前項規定為變賣者,應即通知出賣人,如怠於通知,應負損害之責。」之規定,應負擔保之責者,買受人得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其價金。惟依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
又所謂顯失公平,係指瑕疵對於買受人所生之損害與解除契約對於出賣人所生之損害顯不相當,有失平衡者而言,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二四九八號民事判決:「按買賣因物有瑕疵,出賣人應負擔保之責,如依其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即不得解除契約,此觀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之規定自明;所謂顯失公平,係指瑕疵對於買受人所生之損害與解除契約對於出賣人所生之損害顯不相當,有失平衡者而言。」、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八0號民事判決:「惟所謂「顯失公平」,應就買賣雙方因契約解除所生損害或所得利益,加以衡量,非得僅以其使用現況影響輕微,遽認買受人之損害較小,進而謂買受人解除契約有失公平。原審未詳加調查審認系爭房地物之瑕疵及權利瑕疵,上訴人受有若何損害?其解除契約於兩造之損害比例為何?徒以被上訴人築牆內縮結果,僅地下層室內面積停車空間稍小,即謂此項瑕疵輕微,上訴人買受系爭房屋之居住目的無不能達到情事,認解除契約有失平衡,而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亦屬可議。」、八十九年度台上字第二九二五號民事判決:「末按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固規定,買賣因物有瑕疵,出賣人應負擔保之責,如依其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惟該條所謂顯失公平,係指瑕疵對於買受人所生之損害與解除對於出賣人所生之損害,有失平衡而言。原審未就上訴人主張之系爭房屋之其他瑕疵逐一予以調查審認,及斟酌其瑕疵對於上訴人所生之損害與解除契約對於被上訴人所生之損害,是否有失平衡﹖即認上訴人解除契約係顯失公平,亦嫌速斷。」等可資參照。
2.又下列實務裁判上之見解,也須參考。
(1)最高法院一○四年度台上字第二四三七號民事判決:「按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關於物之瑕疵擔保規定,原則上固於危險移轉後始有適用,但出賣人既有給付無瑕疵物之義務,買受人亦有拒絕受領瑕疵物之權利,則在特定物之買賣,該為買賣標的之特定物於危險移轉前,倘已有明顯之瑕疵而不能補正,或雖能補正而出賣人經買受人催告後仍不為補正者,應認為在危險移轉前買受人即得行使擔保請求權,並得拒絕給付相當之價金,以免往後之法律關係趨於複雜,損及買受人之權益。又買賣之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係基於買賣關係對價之均衡,為補充當事人之,根據法律規定而生之法定無過失責任,不以有可歸責於出賣人之事由為必要。」°
(2)最高法院九十五年度台上字第一六○八號民事判決:「又原審謂:按民法第三百五十四條有關物之瑕疵擔保規定,原則上固於危險移轉後始有適用,但出賣人既有給付無瑕疵物之義務,買受人亦有拒絕受領瑕疵物之權利,則在特定物之買賣,依法律規範之目的,物之瑕疵不能修補,或雖能修補而出賣人表示不願為之者,應認為在危險移轉前買受人即得行使擔保請求權,並得拒絕給付相當之價金。查本件系爭裝置既存有上述之瑕疵,亦於光0公司起訴時,經光0公司多次試車及調整,均無法補正,農0公司爰解除系爭買賣契約云云,惟查本件系爭機器縱存有瑕疵,其經光泓公司多次試車及調整,是否已達客觀上不能補正之程度,尚非無疑。原審未遑詳查,即為不利於光0公司之判斷,洵有未當。」。
(3)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五二號民事判決:「按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與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行責任,其法律性質、構成要件及規範功能各不相同。因物之瑕疵而解除契約,與因不完全給付而解除契約,兩者有別。前者無須可歸責於出賣人之事由,買受人即得依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規定解除契約;後者則須有可歸責於出賣人之事由始可解除契約,且買受人主張出賣人應負不完全給付之責任時,如其不完全給付可能補正者,惟於買受人定期催告補正而不補正時,始得依民法第二百五十四條之規定解除契約,不能補正者,則可不經催告而解除契約;前者應受民法第三百六十五條除斥期間之限制,後者則無民法第三百六十五條規定之適用;前者倘依其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後者則無此規定之適用」。
(4)從前開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五二號民事判決之意旨,縱有逾民法第365條所定期間之保固約定,而擴大及強化出賣人應負之物之瑕疵擔保責任,惟出賣人因物之瑕疵而解除契約,如非依情形顯失公平,自得逕行依民法第354條以下規定,解除契約,不須先通知出賣人補正。
又從臺灣高等法院101年度上易字第1268號民事判決:「所謂保固責任,依一般常情,係指被上訴人交付系爭儲槽後1年,尚能具備正常之品質與效用而言。亦即該保固責任僅在擴大及強化被上訴人應負之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並延長被上訴人在內亦有維護系爭儲槽通常效用之責任。」、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七四三號民事判決原審:「惟依上開保固約定,非結構體之保固期間為交屋後一年,上訴人並未舉證證明在交屋後一年內發生;縱認在保固期間內發生,所謂保固責任依一般社會通念,係指將物之瑕疵修補完好或恢復其應有之效用而言,上訴人拒絕被上訴人修補,逕行請求金錢賠償,尚難認符合保固之約定。」之意見觀之,所謂保固責任依一般社會通念,係指將物之瑕疵修補完好或恢復其應有之效用而言,該保固責任僅在擴大及強化出賣人應負之物之瑕疵擔保責任,並延長出租人在保固期間內亦有維護買賣標的通常效用及預定效用之責任。
至於前開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七四三號民事判決原審:「上訴人拒絕被上訴人修補,逕行請求金錢賠償,尚難認符合保固之約定」之見解,或與「該個案約定」相符,惟從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五二號民事判決:「按物之瑕疵擔保責任與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行責任,其法律性質、構成要件及規範功能各不相同。因物之瑕疵而解除契約,與因不完全給付而解除契約,兩者有別。前者無須可歸責於出賣人之事由,買受人即得依民法第三百五十九條規定解除契約;後者則須有可歸責於出賣人之事由始可解除契約,且買受人主張出賣人應負不完全給付之責任時,如其不完全給付可能補正者,惟於買受人定期催告補正而不補正時,始得依民法第二百五十四條之規定解除契約,不能補正者,則可不經催告而解除契約;前者應受民法第三百六十五條除斥期間之限制,後者則無民法第三百六十五條規定之適用;前者倘依其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後者則無此規定之適用。」所揭示意旨觀之,則持相反之見解。
即如從前開最高法院九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二三五二號民事判決之意旨,縱有逾民法第365條所定期間之保固約定,而擴大及強化出賣人應負之物之瑕疵擔保責任,惟出賣人因物之瑕疵而解除契約,如非依情形顥失公平,自得逕行依民法第354條以下規定,解除契約,不須先通知出賣人補正。

(二)請求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
另民法第364條規定「買賣之物,僅指定種類者,如其物有瑕疵,買受人得不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而即時請求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出賣人就前項另行交付之物,仍負擔保責任。」。
又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九一七號、八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一二五號民事判決也分云:「按買賣之物,僅指定種類者,如其物有瑕疵,買受人得不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而即時請求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民法第三百六十四條第一項定有明文。依該條規定,買受人因買賣標的物有瑕疵,得就、價金減少請求權或另行交付請求權,擇一行使,其人為買受人。又為買賣標的之數物中,如僅一物有瑕疵者,除其性質不可分離外,買受人僅得就有瑕疵之物解除契約,此觀第三百六十三條規定即明。」「按買賣之物,僅指定種類者,如其物有瑕疵,買受人得不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而即時請求另行交付無瑕疵之物。民法第三百六十四條第一項定有明文。是種類之債在特定時,即存有瑕疵者,出賣人除應負物之瑕疵擔保責任外,並應負不完全給付之債務不履行責任。此際,出賣人應負之責任係屬併存,買受人得選擇行使。給付物品質上有瑕疵,如買受人已受領者,得返還有瑕疵之物而請求更換。惟出賣人因買受人之請求同意另交付無瑕疵之物時,買受人之選擇因已確定不得撤回,而同時喪失其他瑕疵擔保請求權。」。
四、消費者保護法相關規定之適用
至於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之規定,所訂頒之相關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內相關規定之適用,須同時符合「一方為消費者,另一方為企業經營者,兩者間有與定型化契約之存在」,始得為之。
但如該相關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記載事項尚未訂頒,自無從適用之,仍須思考「有無基於消費者權益之保障、杜絕糾紛與爭議及維繫交易秩序之由,而儘速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之規定,訂頒之」之可能性及必要性,「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就是如此。

貳、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在民事訴訟中,為法院自由心證判斷事實真偽之斟酌因素(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1項、最高行政法院62年判字第402號判例參照),而且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也規定,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除「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外,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所以,當事人未能舉證以實現其利益者,通常係敗訴,因而有謂「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者。
但民事訴訟法第277條,除「什麼是依其情形顯失公平」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倘有該條但書所定者,斯時該當事人之舉證責任,究應減輕或予以免除?或轉換由他方當事人為之呢?
就此,什麼是依其情形顯失公平呢?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408號民事判決:「又尋繹八十九年二月九日修正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所以增設但書,規定「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乃肇源於民事舉證責任之分配情形繁雜,僅設原則性之概括規定,未能解決一切舉證責任之分配問題,為因應傳統型及現代型之訴訟型態,尤以公害訴訟、交通事故,商品製造人責任及等事件之處理,如嚴守本條所定之原則,難免產生不公平之結果,使被害人無從獲得應有之救濟,有違正義原則。是以受訴法院於決定是否適用該條但書所定公平之要求時,應視各該具體事件之訴訟類型特性暨待證事實之性質,斟酌當事人間能力、財力之不平等、證據偏在一方、蒐證之困難、因果關係證明之困難及法律本身之不備等因素,透過實體法之解釋及政策論為重要因素等法律規定之意旨,較量所涉實體利益及程序利益之大小輕重,按待證事項與證據之距離、舉證之難易、蓋然性之順序(依人類之生活經驗及統計上之高低),並依誠信原則,定其舉證責任或是否減輕其證明度,進而為事實之認定並予判決,以符上揭但書規定之旨趣,實現裁判公正之目的。若與該條但書所定之本旨不相涉者,自仍適用該本文之規定,以定其舉證責任。」、98年度台上字第1980號民事判決:「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但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定有明文。稽諸台灣地區之祭祀公業有於前清設立者,有於日據時期設立者,年代咸亙久遠,人物全非,親族戶籍資料每難查考,當事人爭訟時倘又缺乏原始及其他確切書據足資憑信,輒致祭祀公業之設立方式乃至設立人及其派下究何未明,於派下身分之舉證當屬不易,如嚴守該條本文所定之原則,難免產生不公平之結果。故上揭法條前段所定一般舉證之原則,要非全可適用於祭祀公業之訴訟中。法院於個案中,自應斟酌同法條但書之規定予以調整修正,並審酌兩造所各自提出之人證、物證等資料,綜合而為認定,然非可不憑證據,而以臆測推論之。」等可資參照。
至於倘有該條但書所定者,斯時該當事人之舉證責任,究應減輕或予以免除?或轉換由他方當事人為之呢?則請參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575號民事判決:「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七條前段定有明文,此即舉證責任之分配原則。但除法律別有規定外,如遇有特殊情形,仍貫澈此一原則,對於該當事人顯失公平時,即不受此原則規定之限制,此為該條但書「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之立法意旨。是以,倘有該條但書所定,依其情形顯失公平之情事,僅不受上述原則之限制而已。亦即於斯時該當事人之舉證責任,究應減輕或予以免除?或轉換由他方當事人為之?法院應本於誠實信用原則,斟酌各種具體客觀情事後,以為認定。非謂因此得將舉任責任一概轉換予否認其事實之他方當事人負擔,始符公平正義之本旨。」。

參、ADR及ODR

一、按處理問題要圓滿,並非逕以「強制手段」去處理,而是先以協調、調解、等ADR(替代爭議解決方案)方式去處理,蓋「訟,惡也。為何?訴訟,一般要三審三級才確定,而且因訴訟中起訴狀、答辯狀等狀紙的撰寫、準備庭的爭點釐清、言辭辯論的攻防以及實體法的適用等,亦非未經訓練之一般人所能處理,只好委由律師去處理,其所費時間及金錢,自是長期巨大,實非一般人所能負荷;加上,當事人精神上也常隨敗訴的憂心以及庭中「不堪」的話語,而沈痾於長期焦慮不安的情緒中,極度妨礙當事人未來生涯之規劃以及現今生活的原有秩序,自是惡也。所以,為免自己的生活秩序以及生涯規劃,因訴訟毀了一輩子或大半輩子,在兼顧自已的權益及尊嚴下,以協調、調解、和解等ADR(替代爭議解決方案)方式,處理糾紛解決爭議,避免訴訟,才是最好的方法」之故也。

二、故從民國101年間開始,一直到目前,筆者一直在強調,處理問題要圓滿,並非逕以「強制手段」去處理,而是先以協調、調解、和解等ADR(替代爭議解決方案)方式去處理,此有
【新聞疑義571】隱私與人肉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00660
【新聞疑義892】訟!惡也!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07944
【新聞疑義】兩男激「撞」不生隙反為友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12264
《今日看新聞學法律~之處理》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69710
《今日看新聞學法律~車禍損害賠償之一》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69158 等可稽。

三、而今,本文仍是建議大家儘量用ADR方式,去解決爭議及糾紛。

四、又隨著數位時代來臨與跨境貿易興盛,線上爭端事件層出不窮,但傳統的司法體制,因程序上較為曠日廢時,且訴訟支出龐大,對於微中小企業與民眾來說都是一大負擔。因此,國際間漸發展出司法體系以外的爭端解決替代方案,如「訴訟外紛爭解決(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ADR)」機制,或「線上爭端解決(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 ODR)」機制,即以 ADR模式運用在環境,有效率地解決大量的糾紛。ODR的出現彌補了傳統司法機制的不足,並為B2C (Business to Consumer)或B2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的電子商務,提供了解決紛爭的新選擇,在此機制中,發生爭議的當事人,可以利用網路平台進行爭議的協商、調解及,以較為迅速地獲得解決(國發會~什麼是ODR?https://www.facebook.com/ndc.gov.tw/posts/1955580014710030/)。故本文也贊同,更完善之ODR。

肆、女花12萬竟買到跛腳貓,寵物店判賠 (請參閱同名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82802;本案為A案)

而此案,從本案新聞報導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4665697:「高市史姓女子花費12萬元購入毛小孩後,卻發現牠跛腳,經送醫檢查竟是先天發育不良,要求寵物店賠償,橋頭地院判決宋姓老闆要賠償6萬元。
史女指出,2023年1月間,她與寵物店宋姓負責人簽約,以12萬元購買公的緬因貓,取名「浴巾」,卻在5月8日發現牠出現跛腳症狀,陸續就醫檢查後,發現貓患有雙側髖關節先天性發育不良合併半脫臼等疾病,要求賠償問診檢查費、手術費等共19萬元。
宋男則說,「浴巾」罹患疾病,應為後天飼養不當造成,並非先天性疾病。又說,出賣時並未保證「浴巾」無先天性疾病,僅能由牠父母的狀況,判斷牠應該是健康的,就算是先天性疾病,依契約規定,史女僅能以5折向他購買另等值幼貓,不能請求減少價金及賠償醫療費用等。
橋頭地院簡易庭調查,認為「浴巾」所罹患疾病,應為基因遺傳所導致的先天性關節疾病,宋辯稱史女後天飼養不當造成,不足採信,並審酌她提出求償款項,認為賠償6萬元比較合理,仍可上訴。」觀之,本案法院如在認事上無誤的話,本案法院即認「系爭寵物(買賣物)之跛腳(即約定效用之瑕疵或通常效用之瑕疵),係交付前已存在物之瑕疵,並非是交付後所生物之瑕疵」,加上,買受人行使此物之瑕疵擔保請求權之時點,尚未逾民法第365條所定法定救濟期間,而且買受人就有利於己之待證事實也得舉證並為法院所採,爰本案法院判本案被告敗訴,尚不意外。
最後,仍提醒「處理民事糾紛,仍首用ADR」;另本案原告係請求減少價金,並非解除契約或請求另行無瑕疵之物(而且本案系爭買賣物似已特定,並非種類之債),併予敍明(註八)。

伍、寵物美容等糾紛之事前預防及事後救濟

一、寵物美容等糾紛之處理
有關寵物美容、寵物寄養、寵物領養、寵物醫療及寵物買賣等糾紛之處理,須同時從事前預防、事中防止及事後救濟等三面向著手;而且「情報蒐集(含分析、整理等)」「書面契約條款具體明確」及「保證品質(此部分,買賣始有適用,如非買賣,則只有前二項)」等事前預防,重於事中防止及事後救濟。
又有關寵物寄養、寵物美容、寵物領養及寵物醫療之事後救濟,其相關實務裁判上之見解,請參閱「寵物美容」「寵物領養」「寵物領養」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56450、「寵物醫療」與「醫療常規」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56821 等文;寵物買賣之相關案例,請參閱毛小孩剛買就病死,難求償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75656 及前揭文 (本文肆部分) 等文。

二、寵物美容之事前預防 (含證據之蒐集及保存)
而本新聞報導 (本案為B案)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301701755-431401:「寵物美容糾紛時有所聞,新北市動保處建議寵物美容業及消費者,在消費前簽訂寵物美容合約並雙方充分溝通,讓毛寶貝們可以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安又漂亮的回家。民眾若有寵物相關需求,可向消保會申請協調。
動保處表示,常見4種美容消費糾紛分別為,第一,美容結束後才發現雙方對於消費金額沒有共識;第二,剪毛不符合期望、美容後的外觀不如預期;第三,溝通不足,業者及飼主未對毛寶貝的個性、年紀、健康狀況做討論及了解,導致狗狗在美容過程中因過度緊張而受傷或咬傷美容師,亦或是使用到會過敏的洗毛精等;第四,毛寶貝在美容過程中健康狀況不佳進而死亡,或是回家後發現無法正常行走、皮膚紅腫有傷口等。
動保處舉例,近日新店飼主高小姐帶家中毛寶貝去寵物美容,回家後發現狗狗前腳不太能著地,也變得比較緊張,店家也因為沒有監視器,無法證明受傷是在店內發生,最後只能作罷,所幸經過獸醫治療,毛寶貝狀況很快就好轉,但也因為此次事件決定換去有裝設監視器的店家比較安心。
動保處建議,選擇有裝設監視器的店家消費,若真有發生什麼事,也能調閱當下影像畫面,還原業者進行美容的現場情形,釐清事故發生原因。
動保處提醒,為了毛寶貝的福祉,消費前的溝通成為消費體驗關鍵,建議業者可以在進行美容前,告知消費金額及可能加價的相關服務,消費者也可以在美容前告知期望中的外觀、寵物的個性及健康狀況,讓美容師可以針對毛寶貝的獨特性及個性需求有不同的服務。」內,所提「寵物美容糾紛之處理」,其重點乃在於,「書面契約條款具體明確之事前預防(尤其是4種美容糾紛之預防,須在書面契約內,具體明確之,最好,勿以口頭契約為之,避免未來舉證不易,及徒生不必要之爭執)」及「證據之蒐集與保存(有監視器之寵物美容店面或業者)」,以備未來事後救濟之時,得舉證以保障自已的權益及杜絕爭議,消費者及業者均須予注意。

【註解】
註一:民法第148條:「,不得違反公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之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737號判例:「查權利之行使,是否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應就權利人因權利行使所能取得之利益,與他人及國家社會因其權利行使所受之損失,比較衡量以定之。倘其權利之行使,自己所得利益極少而他人及國家社會所受之損失甚大者,非不得視為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此乃權利社會化之基本內涵所必然之解釋。」參照。
註二:民法第72條:「法律行為,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之最高法院69年台上字第2603號判例:「民法第七十二條所謂法律行為有背於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無效,乃指法律行為本身違反國家社會一般利益及道德觀念而言。本件被上訴人雖違反與某公司所訂煤氣承銷權合約第六條規定,以收取權利金方式頂讓與第三人,但究與國家社會一般利益無關,亦與一般道德觀念無涉,尚不生是否違背公序良俗問題。」參照。
註三:民法第71條:「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規定者,無效。但其規定並不以之為無效者,不在此限。」參照。另須注意民法第246條:「以不能之給付為契約標的者,其契約為無效。但其不能情形可以除去,而當事人訂約時並預期於不能之情形除去後為給付者,其契約仍為有效。附停止條件或始期之契約,於或期限屆至前,不能之情形已除去者,其契約為有效。」所定情形。
註四:例如:契約尚未生效、給付期日尚未屆期等。
註五:民法第227-2條:「契約成立後,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依其原有效果顯失公平者,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原有之效果。前項規定,於非因契約所發生之債,準用之。」參照。
註六:所謂債之本旨,乃指債務人應盡之全部義務;該等義務,基於意定、法定及誠信原則解釋而來。
註七:未約定者,民事先以民法相關規定補充之,民法第1條參照;所謂債務不履行之相關規定,乃指給付不能、不完全給付、給付遲延、拒絕給付以及等相關規定而言。
註八:寵物寄養、寵物美容、寵物領養及寵物醫療,相關實務裁判上之見解,請參閱「寵物美容」「寵物領養」「寵物領養」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56450、「寵物醫療」與「醫療常規」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56821 等文;寵物買賣之相關案例,請參閱毛小孩剛買就病死,難求償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475656 等文。




作者簡介

楊春吉
Double House共享經濟工作坊召集人、Double House買賣租賃聯盟主席(暨創辦人)、個人理財專業顧問、古月吉力工作室負責人、房產公司C.E.0、榕樹學堂執行長兼講師、故鄉法律網/故鄉法律專欄(http://gs803501.pixnet.net /blog)版主、採購專業人員師資資料庫受推薦講師、社區大學講師、104講師中心講師、台灣教育網講師、台灣法律網專欄作者、法律演講(請洽0916082728楊講師)
演講二百場以上,著作80本以上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