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法促會新聞中心
前總統馬英九開啟訪問中國行程,1日抵達深圳後隨即參訪大疆和騰訊公司,傍晚在深圳五洲賓館與國台辦主任宋濤會見。馬英九強調兩岸關係要和平穩定,才能確保兩岸人民福祉,達到中華民族最大利益;世界上戰事頻仍,兩岸的和平穩定不只是造福兩岸,對全世界也有巨大意義。
宋濤則當面轉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馬英九先生」的問候,並稱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家和萬事興」,兩岸中國人應攜手打拚,共同承擔振興民族責任。
馬英九搭乘中國南方航空抵達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中國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接機,與馬去年訪中的接機規格相當。
馬英九此行依序到訪廣東、陝西和北京,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在北京是否會與習近平會面。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導,馬英九可能在下周第二度會晤習近平,預料兩人將於4月8日在北京見面。
馬英九在「馬宋會」首先提及去年自己率團訪問中國取得積極成果,讓他感受到兩岸之間血濃於水的感情。去年7月中國五所高等院校師生回訪台灣,所到之處受到台灣民眾熱烈歡迎,活動畫面傳到中國也造成轟動。
馬英九強調兩岸關係要和平穩定,才能確保兩岸人民福祉,以及達到中華民族最大利益。
他提到兩岸有共同歷史、文化、血脈,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他任內達成兩岸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這些都是兩岸攜手向前行的關鍵要素,無論外在環境與形勢如何變化,絕不會改變。
尤其是「九二共識」,馬英九表示這是兩岸當年運用智慧,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才達致難能可貴的共識,奠定了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也改變了往後兩岸關係發展方向。2008至2016年這八年,世界上沒有人認為兩岸會有戰爭,這就是「九二共識」功能最佳體現。
馬英九也提及台灣民意,他認為維繫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方向,是台灣社會普遍主流看法,「這次選舉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去年兩次互訪也相當成功,減少兩岸這七年多來的緊張與對立,也讓國際社會注意到,兩岸不是一定要兵戎相見,也有透過交往達成和平的可能。
宋濤指出,馬英九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做的努力和貢獻,「我們高度讚賞」;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就應常來往,多聯繫,理應交流合作、融合發展。他還向隨行的台灣學生說,來到中國,跨越的是海峽,而要了解中國,跨越的是時空;期盼他們親眼體會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泰國世界日報授權)
前總統馬英九4月9日上午登上中國八達嶺長城,當地給予了「半清場」待遇,因此馬英九仍能遇到不少遊客,除了互動之外,馬英九還率師生在長城上高唱抗戰歌曲《長城謠》。
馬英九走訪的是八達嶺長城北一樓和北二樓等處,由於長城部分路段陡峭,已經73歲的馬英九手扶欄杆前行,由於長城風大,他戴著國民黨的「KMT」帽子,身穿黃色長版大衣,也是此行首度亮相。
陪同馬英九遊覽長城的是大陸國台辦副主任潘賢掌,民眾看到馬英九表示很高興,馬英九也有向他們打招呼,有民眾原本要與馬英九握手,馬英九也已經伸出手,但隨扈把民眾擋下。
當解說員提到所在城樓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率軍民興建的,一旁人員要介紹戚繼光時,馬英九說「我知道,我跟他很熟」;而馬英九辨別出解說員是河北人,讓其驚艷不已,直呼「太厲害了」。
馬英九率領政大東亞所名譽教授邱坤玄與青年學生一齊在長城上高唱《長城謠》。
對這首歌,馬英九還問了解說員「你會不會唱」,解說員表示不會,馬英九強調「我們小學就會唱」,非常感動。隨後馬英九唱到一半就哽咽,拿出手帕擦拭。歌唱的最後,邱坤玄還貼心指揮眾人唱高音「新的長城萬里長」,馬英九則舉起手臂。
此外,前總統馬英九8日傍晚在北京飯店會見中共政治局委員兼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尹力主動表示北京市願意為台灣地震提供協助;馬英九再度強調九二共識重要性,因為有此共同政治基礎,才能擱置爭議、共創雙贏。
馬英九先稱讚尹力任職四川與福建期間,有效控制疫情,繼而提到自己參訪抗戰館、盧溝橋「深有所感」,1937年7月7日國民革命軍第29師與日軍發生衝突,被視為「中國8年抗戰」全面爆發的起點,即七七事變。面對日本軍國主義侵擾,中國百姓奮起抵抗,卻發生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他強調中國人必須自立自強,才不會任人宰割。(泰國世界日報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