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春吉
本篇新聞報導內容: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628196、https://tw.news.yahoo.com/%E8%B3%B4%E6%B8%85%E5%BE%B7……
壹、賴清德老家爭議 ,侯友宜:盼中央修法保障礦區居住權~廢棄礦區土地使用變更暨其內建築物輔導管理條例之倡議No.3 (請參閱同名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66610)
根據2024年1月15日之報載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552877,總統大選落幕,新北市長侯友宜在今天選後第一個上班日,前往萬里漁港主持東外堤延伸工程開工典禮。由於萬里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的故鄉,媒體詢問侯友宜對賴清德的萬里老家違建處理的看法,侯友宜說,新北市府在2019年已函請中央重視礦區居住權,他希望趕快修法,讓礦工居住的權益能夠確保。
2024總統大選剛落幕,代表國民黨披掛上陣的新北市長侯友宜不敵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得票數則屈居第3。
請繼續總統大選選戰期間,賴清德的萬里老家違建爭議延燒,賴清德競選總部與侯友宜陣營也多次交火。侯在選後回歸市長角色,今天到萬里漁港出席動土典禮,媒體記者追問侯對此事的看法。
侯友宜說,萬里礦區的居住權問題,市府在2019就已經正式函請中央重視。他希望中央面對地方4年多前,就表達希望對於礦區的居住權能夠好好的修法,這一部分請中央趕快儘速修法,讓礦區的這些礦工,居住的權益能夠確保。
就此,從賴清德老家礦寮「就地合法」之疑義~「廢棄礦區土地使用變更暨其內建築物管理輔導條例」之倡議 No.2 (本文自原文僅節錄千字左右,完整內容如下連結 lawtw.com/archives/1163490):「……本篇新聞報導內容:https://tw.news.yahoo.com/%E5%9C%8B%E5%9C%9F%E7%BD%B2……
壹、違建相關事項
就此,在賴清德老家礦寮,內政部:非「違建概念」?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56435 一文提及:「本篇新聞報導內容: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614716
壹、違建相關法律問題
一、違章建築與實施建築管理前之合法建築物
按依違章建築處理辦法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 第2條之規定,本辦法所稱之違章建築,為建築法適用地區內,依法應申請當地主管建築機關之審查許可並發給執照方能建築,而擅自建築之建築物。
是如非屬「建築法適用地區內」之建築物,自非違章建築處理辦法所稱之違章建築,「實施建築管理前」之建築物即屬之,其尚得以土地登記規則第79條第3項至第5項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實施建築管理前建造之建物,無使用執照者,應提出主管建築機關或鄉(鎮、市、區)公所之證明文件或實施建築管理前有關該建物之下列文件之一:一、曾於該建物設籍之戶籍證明文件。二、門牌編釘證明。三、繳納房屋稅憑證或稅籍證明。四、繳納水費憑證。五、繳納電費憑證。六、未實施建築管理地區建物完工證明書。七、地形圖、都市計畫現況圖、都市計畫禁建圖、航照圖或政府機關測繪地圖。八、其他足資證明之文件。前項文件內已記載面積者,依其所載認定。未記載面積者,由登記機關會同直轄市、縣(市)政府主管建築、農業、稅務及鄉(鎮、市、區)公所等單位,組成專案小組並參考航照圖等有關資料實地會勘作成紀錄以為合法建物面積之認定證明。第三項之建物與基地非屬同一人所有者,並另附使用基地之證明文件。」等相關規定辦理。
二、違建仍得為買賣標的
又從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399號民事判決:「按違章建築之讓與,雖不能為移轉登記,但受讓人與讓與人間如無相反之約定,應認為讓與人已將該違章建築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受讓人。又未取得建築執照及使用執照,固屬違章建築,但對於違章建築之拆除須按照一定程序為之。查系爭房屋之原始起造人為被上訴人,上訴人係向被上訴人價購系爭房屋而交付價款,並取得事實上處分權,為原審所確定之事實。果係如此,上訴人既因買賣關係,而取得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則被上訴人得否未經上訴人之同意,逕行拆除已交付上訴人之系爭房屋,已非無疑。」等之意旨觀之,違建仍得為買賣標的,雖不能為移轉登記,但受讓人與讓與人間如無相反之約定,應認為讓與人已將該違章建築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受讓人(本文壹二所揭裁判也得參考)。
三、違建之瑕疵及其擔保責任
次按買賣標的物有民法第354條第1項:「物之出賣人對於買受人,應擔保其物依第三百七十三條之規定危險移轉於買受人時無滅失或減少其價值之瑕疵,亦無滅失或減少其通常效用或契約預定效用之瑕疵。但減少之程度,無關重要者,不得視為瑕疵。」所定物之瑕疵者,除「買受人有民法第355條所定知其瑕疵或重大過失而不知其瑕疵,出賣人不負擔保之責」或「符合民法第356條所定者」外,買受人自得以民法第359條:「買賣因物有瑕疵,而出賣人依前五條之規定,應負擔保之責者,買受人得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其價金。但依情形,解除契約顯失公平者,買受人僅得請求減少價金。」、第365條:「買受人因物有瑕疵,而得解除契約或請求減少價金者,其解除權或請求權,於買受人依第三百五十六條規定為通知後六個月間不行使或自物之交付時起經過五年而消滅。前項關於六個月期間之規定,於出賣人故意不告知瑕疵者,不適用之。」之規定,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其價金。
是依民法第355條之規定,買受人知其瑕疵或重大過失而不知其瑕疵者,出賣人不負擔保之責。
從而,買受人如知其瑕疵或重大過失而不知其瑕疵(約定買賣標的物為非違建,結果交付者為違建,就有預定效用之瑕疵;約定現況交屋而現況是違建者,就無預定效用之瑕疵;另純違建,無其他情形,也尚難稱有通常效用效用之瑕疵;而所謂知其瑕疵或重大過失而不知其瑕疵者,例如約定買賣標的物為非違建,結果交付者為違建,但書面買賣契約或不動產現況說明書已載明係違建等),自難以民法第359條、第365條之規定,解除其契約或請求減少其價金。
惟買受人如無民法第355條所定情形,反而是出賣人故意不告知其瑕疵(例如約定買賣標的物為非違建,結果交付者為違建,而且出賣人故意在不動產現況說明書載明係非違建),那出賣人就要負擔保之責。而且買受人行使此物之瑕疵擔保請求權或解除其契約,也不受民法第365條第1項關於六個月期間規定之規範。
四、違建之行政責任
再按如屬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70148 第3條:「本辦法所稱室內裝修,指除壁紙、壁布、窗簾、家具、活動隔屏、地氈等之黏貼及擺設外之下列行為:一、固著於建築物構造體之天花板裝修。二、內部牆面裝修。三、高度超過地板面以上一點二公尺固定之隔屏或兼作櫥櫃使用之隔屏裝修。四、分間牆變更。」所稱室內裝修,而且係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第2條:「供公眾使用建築物及經內政部認定有必要之非供公眾使用建築物,其室內裝修應依本辦法之規定辦理。」所定建築物,其室內裝修,應依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第22條以下之規定,申請室內裝修審核,審核合格並領得直轄市、縣(市)主管建築機關發給之許可文件後,始得施工。違反者,則有相對應之行政責任。
另依建築法第73條第2項之規定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除「建築物在一定規模以下之使用變更,不在此限」外,建築物應依核定之使用類組使用,其有變更使用類組或有第9條:「本法所稱建造,係指左列行為:一、新建:為新建造之建築物或將原建築物全部拆除而重行建築者。二、增建:於原建築物增加其面積或高度者。但以過廊與原建築物連接者,應視為新建。三、改建:將建築物之一部份拆除,於原建築基地範圍內改造,而不增高或擴大面積者。四、修建:建築物之基礎、樑柱、承重牆壁、樓地板、屋架或屋頂、其中任何一種有過半之修理或變更者。」建造行為以外主要構造、防火區劃、防火避難設施、消防設備、停車空間及其他與原核定使用不合之變更者,應申請變更使用執照。
違反前開規定,未經核准變更使用擅自使用建築物者,依建築法第91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處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機械遊樂設施之經營者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屆期仍未改善或補辦手續而繼續使用者,得連續處罰,並限期停止其使用。必要時,並停止供水供電、封閉或命其於期限內自行拆除,恢復原狀或強制拆除。
再依建築法第77條第1項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第91條第1項第2款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有左列情形之一者,處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機械遊樂設施之經營者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屆期仍未改善或補辦手續而繼續使用者,得連續處罰,並限期停止其使用。必要時,並停止供水供電、封閉或命其於期限內自行拆除,恢復原狀或強制拆除:二、未依第七十七條第一項規定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者。」之規定,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應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未依前開規定維護建築物合法使用與其構造及設備安全者,處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機械遊樂設施之經營者新臺幣六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改善或補辦手續,屆期仍未改善或補辦手續而繼續使用者,得連續處罰,並限期停止其使用。必要時,並停止供水供電、封閉或命其於期限內自行拆除,恢復原狀或強制拆除。
五、違建可能須面臨之刑責:公共危險罪及違法重建罪
刑法第177條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 規定「漏逸或間隔蒸氣、電氣、煤氣或其他氣體,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又刑法第182條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 也規定「於火災、水災、風災、震災、爆炸或其他相類災害發生之際,隱匿或損壞防禦之器械或以他法妨害救災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
另刑法第189-2條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 亦規定「阻塞戲院、商場、餐廳、旅店或其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或公共場所之逃生通道,致生危險於他人生命、身體或健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阻塞集合住宅或共同使用大廈之逃生通道,致生危險於他人生命、身體或健康者,亦同。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是違建可能須面臨前揭公共危險罪之刑責。
另從相關實務裁判觀之,違建也可能須面臨違法重建罪之風險。
六、頂樓加蓋違建之風險
貳、賴清德老家礦寮,內政部:非違建概念
根據2023年11月10日之報載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614716,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萬里老家被藍營指控違建,內政部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昨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答詢表示,政府過去欠缺法令概念及對居住權照顧,沒有適時補正,造成土地無法合法變更,與過去說的「違建」觀念完全相反,中央將與相關單位研議通案處理原則,讓該類土地能夠合法變更及進行修繕,保障民眾既有居住權能獲得重視及合理對待。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昨審「住宅法」等修正草案,內政部長林右昌等官員列席。針對賴清德在新北萬里的老家礦寮被指是違建,民進黨立委莊瑞雄質詢時關切台灣礦工的居住權。
莊瑞雄表示,台灣現今登記礦權的地區至今仍未編定土地使用責任歸屬,以致無法修繕房屋,他也質疑其周邊礦工宿舍未來若礦權遭廢除,工寮該如何處理。
國土管理署署長吳欣修指出,全國礦業歷年登記的礦權數約二三○○餘礦,其中以新北市最多,約一一○○餘礦,現今均已停止採礦,其中具有建物的土地面積約有三十二公頃。
吳欣修說,應正視因礦業權廢止導致土地身分改變所衍生的用地問題,礦業權被政府廢止後,因當時政府並未能協助民眾辦理相關程序,以致在現行法規限制下無法修繕房屋,導致建物年久失修,卻又無合法修繕的申請管道。
吳欣修指出,由於當時民眾未能即時獲取礦業計畫廢止資訊,加上法律諮詢服務尚未普及,政府部門亦未能主動通知及協助民眾辦理合法化作業,後續亦無適時檢討相關法令,及通案檢討計畫廢止後使用地處理機制合理性,讓此問題衍生至今。
吳欣修說,新北市府已來函盼協助訂定合法流程,不管是修繕還是改建,都可以循程序完成,這跟過去講的違建觀念完全相反,中央將與相關單位研議通案處理原則,輔導該類土地能夠合法變更及進行修繕。
就此,本文認為,建築管制與土地使用管制,在我國法令及制度上,確實是不同的面向;而本案新聞報導之內容及內政部官員所言如屬實,這些礦區內之建築物,之所以無法增建或修建或新建,乃是礦區廢棄後,土地使用之管制,未適時適當依法調整及變更所致;倘依兩公約施行法第4條、第8條之規定,適當調整及變更其土地使用管制,以更加落實人民適足住房權及其內涵(註一)之保障,自是良善。
但縱使已適當及變更其土地使用管制,其上之建築行為,除「法律明定不適用建築法 (例如實施建築管理前之建築物;又如建築法第99條之規定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 等)」外,仍須受建築法相關規定之管制。」。
又有關「違章建築」實務裁判上之見解,則請參閱同名文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55696。
貳、大同大學爆違建 (請參閱「大同大學」爆多棟建築「無照」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60074 一文)
又本案新聞報導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1392747 之內容如為真,大同大學即有五棟即存違建,縱有依法辦理安全檢查,但如為程序違建,大同大學應儘速依法補辦程序為宜,倘為實體違建,且影響公共安全者,則台北市政府應儘速依違章建築處理辦法第11-1條之規定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 辦理為是。
參、馬文君豪宅爭議 (請參閱下列連結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60423)
至於馬文君豪宅爭議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451233,國有署雖謂「租用合法」,但承租人不姓「馬」,則就有必要清「該承租人有無轉租?是否須依國有非公用不動產出租管理辦法第36條之規定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 及相關約定,終止該租賃契約」之問題。
肆、賴清德老宅是即存違建;全國農地違建亂象 (請參閱下列連結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61074)
又根據報載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4&SerialNo=189484,新北市政府認定是即存違建,就表示「系爭建築物,並非係實施建築管理前之建築物」。
又即存違建,如為程序違建,雖得依法補照,但仍不離其「確實曾違法」之事實;而「程序違建未能依法完成補照或屬實體違建,而無影響公共安全者」,雖得「分期列管拆除」,但依然不離「確實違法」之事實,在高道德標準之要求下,如得主動拆除,較得獲得人民之尊重與信賴。
另外,全國農地違建亂象部分 https://udn.com/news/story/7321/7630293,就是因為「政府近來之施政與立法,似乎給人民一種先違法後得就地合法之想法(註二)」,加上,拆除違建之進度因為政府之常期怠惰(立法及執行怠惰),非常緩慢,而且又明文「列管分期拆除,並非即發現即拆除」,給予人民有「違建永遠不會拆除」之錯覺,爰大多數人民基於利益導向及利益衡量,自會「勇於」蓋違建,更甚者,「違建拆掉後再持續蓋」及「特權違建」比比皆是。
就此,本文認為,「列管分期拆除」,實乃不當之行政措施及立法,實有必要加以檢討改進;人力不足部分,則得思考「非執行公權力事項,委外」(例如違規停車之拖吊,乃一名交通警察+拖吊業者實施之)」及「增加約聘、約僱人員」之可能性及可行性;拆除成本,則須積極立法由違建者負擔;至於「就地合法」之立法,實不宜再發生。
伍、國產署用無人揪違規 (請參閱下列連結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61723)
又國產署用無人機揪違規 https://tw.news.yahoo.com/%E9%9D%A0%E7%84%A1%E4%BA%BA……,因此行政行為,係為行政程序法第六節所稱「調查事實及證據」之範圍,爰行政程序法第36條:「行政機關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對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事項一律注意。」、第37條:「當事人於行政程序中,除得自行提出證據外,亦得向行政機關申請調查事實及證據。但行政機關認為無調查之必要者,得不為調查,並於第四十三條之理由中敘明之。」、第38條:「行政機關調查事實及證據,必要時得據實製作書面紀錄。」、第39條:「行政機關基於調查事實及證據之必要,得以書面通知相關之人陳述意見。通知書中應記載詢問目的、時間、地點、得否委託他人到場及不到場所生之效果。」、第40條:「行政機關基於調查事實及證據之必要,得要求當事人或第三人提供必要之文書、資料或物品。」、第41條:「行政機關得選定適當之人為鑑定。以書面為鑑定者,必要時,得通知鑑定人到場說明。」、第42條:「行政機關為瞭解事實真相,得實施勘驗。勘驗時應通知當事人到場。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第43條:「行政機關為處分或其他行政行為,應斟酌全部陳述與調查事實及證據之結果,依論理及經驗法則判斷事實之真偽,並將其決定及理由告知當事人。」及其他法律有關調查事實與證據之相關規定,須予注意。
尤其是行政程度法第36條、第38條、第42條、第43條之規定;而且無人機須定期校對,航拍前也須嚴謹檢查,用無人機航拍揪違規,如有法律依據,更佳;倘無人機航拍之照片等資料,不足以確認違規事實(包括有無違規?違規情形等等),除「再以多目標地籍圖、地形圖等相關資料相互參核並釐清」外,必要時,則仍須依行政程度法第42條等相關規定,實施勘驗,並通知當事人到場,及作成書面勘驗紀錄。
陸、廢礦區非傳統違建,新北市府嗆新奇解釋 (請參閱下列連結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162724)
根據2023年12月21日之報載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31221000483-260118,針對賴清德萬里老家「既存違建」爭議,國土管理署前天稱是「廢礦區的居住權非傳統違建觀念」,要求新北市府積極回應礦區民眾需要。新北市地政局20日回嗆國土署是故意置法令於不顧的「新奇解釋」,心態可議;地政局籲中央加快腳步修法,才能保障現今礦區民眾的權益。
新北地政局表示,市府早在2019年函請內政部協助保障礦權廢止後原有建築的居民權益,內政部回函可依據《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37條規定辦理,但該規定並沒有辦法讓礦區原有建物變成合法住宅。
地政局指出,依內政部頒定的《違章建築處理辦法》,只要未經核准擅自興建的建築就叫「違建」,若如國土署所稱的「非傳統違建觀念」,呼籲中央加快修法,以保障現今礦區民眾權益。
地政局強調,國土署是國土及建築管理的中央主管機關,宿舍、工寮問題不僅礦業用地有,同樣存在丁種建築用地、窯業用地、交通用地等其他用地,建議一併檢討以保障居民既有居住權益。
賴清德全國競總總幹事潘孟安則表示,「中央政府也怠惰,包括地方」;只要新北市政府、內政部積極處理,相信會跟金瓜石、九份一樣,轉為觀光民宿。所以此事其實重點是在礦區轉型。
賴競總發言人郭雅慧說,金山、九份過去都是礦區聚落,同樣面臨礦業權廢止後,中央與地方並未輔導處理進行地目變更,導致礦坑工寮都是違法民宿,後來縣長蘇貞昌推動「合法房屋專案」,讓居民可申請為合法建物,成功讓當地2931戶的房屋、86家民宿業者全數合法。新北市政府是否能以此為例,提出相應解決辦法,讓礦區順利轉型發展。
就此,本文認為,從本文壹所揭內容觀之,有關賴清德老家礦寮,如已拆除重建 (從邱毅空拍 https://www.google.com/search……之結果可知,似已拆除重建),則該土地上,縱曾存在「實施建築管理前之建築物」,也因拆除重建而滅失,爰嗣後未取得建築執照逕行擅自(實施建築管理後)重建之建築物,除「其乃係不適用建築法地區」外,自不得謂「非違章建築」。
而違章建築,自應以建築法及違章建築處理辦法相關規定為之;至於廢礦區,其土地使用管制之儘速依法適當變更或鬆綁,有利於人民增建或修建或改建,積極實施「適足住房權及其內涵」,確實有必要,但仍不得與「違章建築」之認定有所混淆。
根據2023年12月21日之報載 https://udn.com/vote2024/story/123307/7655705,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萬里老家爭議燒不停,昨總統大選首場電視政見發表會上,賴清德說要將萬里老家公益信託,無償提供給公益團體作為礦工生活文史工作空間或社區鄰里公益使用。新北市地政局今對此表示,該房屋無建照、使照,質疑幽靈房屋無法信託給他人使用。
經記者詢問有關公益信託一事,新北市地政局長汪禮國表示,賴清德萬里老家目前只有土地確實存在,雖然房屋已經蓋好,但該房屋並無使照及建照,形同幽靈房屋,信託有相關的手續及文件須辦理,質疑一棟沒有列冊在案的房屋,該如何信託他人使用。
地政局表示,信託的法律程序並非地政局所管,不過信託應該是要有標的,目前這棟建物沒有登記、建築執照,不清楚這樣是否可以信託。
就此,從信託法第1條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第4條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其他相關規定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ParaDeatil.aspx…… 及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1594號民事判決 https://lbt.lawbank.com.tw/treatise/pl_article.aspx……之意旨觀之,信託法並未明文禁止「未經保存登記(即第一次登記之合法建物及違章建築,為公益信託之標的」,但個案實務上,是否有人願意接受信託?又如何辦理?恐仍須釐清。
但公益信託或繳納房屋税,並不會使「系爭即存違章建築」成而「合法建築」,縱使爾後系爭得如期「公益信託」,但做為「礦工生活文史工作室空間或社區鄰里公益使用」,在建築安全及消防安全上,在「未經建築師及相關政府機關依法審竣」之時,就逕行使用,又如何保障眾多使用者(含參觀者)之生命及健康?……」一文觀之,筆者係主張,此問題之解決,應由行政院(經濟部、內政部等擬草案)研擬「廢棄礦區土地使用變更暨其內建築物管理輔導條例」草案,經其院會決議通過,再送立法院三讀通過,由總統公布施行,以積極實現、保障人民之適足住房權與其內涵。
而「侯友宜今日表示:盼中央修法保障礦區居住權」,則與筆者前揭建議相呼應,爰予支持。
貳、維護廢礦區民眾權益,國土署建議:依現況、縣市需求做變更
根據2024日1月27日之報載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628196,內政部國土署昨邀集經濟部及轄內存有廢礦區土地的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及南投縣六縣市,就廢礦區土地盤點狀況、合法使用權益保障等議題,共同研商通案處理原則;國土署建議,可參照過去北泰雅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以類似特定區域計畫方式,「依據現況及納入縣市未來發展需求」,再做實際編定,讓此類礦業用地可回歸合理使用的地目類別。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位於廢礦區的萬里老家,在選前引發討論。國土署表示,經由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與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協助提供的土地清冊資料,盤點出全國因礦權廢止但現仍存在的礦業用地面積約三四三公頃,主要分布在過去礦業發展重心的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及南投縣六縣市,其中新北市所佔面積最大,近三百公頃。
國土署指出,昨邀集相關單位共同與會討論,會中提出可參照過去內政部與原民會辦理北泰雅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輔導原住民族土地及建物合法的方式,將目前既存的礦業用地可依據現況及納入縣市未來發展需求,讓此類礦業用地可回歸合理使用之地目類別。
官員說明,此方案是建議地方政府及經濟部依照計畫去做地目變更、而非就地合法,因為礦權遭廢的礦業用地,現行多數是做林業、農牧使用,建築使用是少數,因此希望依據需求擬定空間發展計畫,再做實際編定。
另有相關單位提出建議及想法,包括有縣市代表提出,可考慮修正非都市管制土地規則第三十七條及子法,解套礦權遭廢的礦業用地困境等建議;因尚未有定見,預計農曆年後擇日再次召開會議研商。
就此,本文認為,從內政部營建署於107年5月間發布之「全國首例 內政部區委會通過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新聞稿 https://www.moi.gov.tw/News_Content.aspx?n=2&s=11913
(筆者按:請特別注意圖一及圖二):「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於昨(24)日審議通過「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泰雅族鎮西堡及斯馬庫斯部落」案,是尊重原住民族土地利用方式及生活型態,所辦理的全國第一部特定區域計畫,將泰雅族傳統GAGA精神納入計畫內容,並於規劃及審議過程皆踐行「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1條諮商並取得部落同意,具有示範性意義。內政部長葉俊榮長期重視本計畫的擬訂進度,在昨日部務會報上,也特別對於同仁積極溝通協調推動本案的辛勞,予以高度肯定。本計畫後續將由內政部會同原住民族委員會陳報行政院核備後公告實施。
內政部區委會通過原住民族特定區域計畫
內政部常務次長林慈玲(右)說明擇定以「泰雅族鎮西堡部落及斯馬庫斯(新光)部落」優先擬訂計畫 http://www.cpami.gov.tw;路徑:內政部營建署→營建署家族→營建業務→綜合計畫組→特定區域計畫專區),並隨時更新,歡迎有興趣的民眾上網瀏覽查詢。……」及相關報導 (例如下列連結 https://eyesonplace.net/2023/05/05/22944/ 等)可知,此原住民特定區域計畫,應是依據建築法第102條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而來,而此廢棄礦區系爭案,不只是廢棄礦區內建築物之處理,尚包括土地之使用變更,縱得依都市計畫法相關規定劃定特定區域計畫,但其性質與風景性、古蹟保存性及防火區之性質,並不相同或類似,得否依建築法第102條之規定,此特定區內建築物為分别規定,恐尚有疑慮,加上,有關此類問題,不只是發生在「賴清德老家工寮」此地區,尚及於其他地區,且此類土地使用變更及礦區內建築物之處理,除涉「礦區內土地所有人」「建物所有人、事實上處分權人」及「他項權利人、債權人或占用人」之權益外,也與平等原則、體系正義、法律保留原則及比例原則息息相關,恐非「通案處理原則」即足合法及處理,爰仍應內政部會同經濟部,研擬前揭一直倡議之「條例草案」,送「行政院會議決議之」。
作者簡介 |
楊春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