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本無,立見即惑】

張貼於 求生淨土, 湯展豫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湯展豫

並不是有一個心可看守,心不是一個得以觀照的有形物體。心即萬法,萬法即心。心所引起的無量作用,稱為萬法。萬法不離心,離心則萬法不可得。

心是根本,根為能生,而一切萬法都是塵,塵是所緣。六根緣六塵能生六識,是以六根為因,六塵為緣,即六根、六塵為識的所生處;換句話說,六根、六塵、六識全體是心。何以故?諸法的產生就是由心變現出來的。心所是能變,色法是所變,色非從心外來,色從心所造故,心是能造,色是所造,是妄心造作而成的色法。

色法是眾因緣和合而成的物質界,是從色塵所轉變成的法。五根的眼、耳、鼻、舌、身,及五塵的色、聲、香、味、觸,都是物質條件、都能直接接觸得到,總稱為色塵。但是五根對五塵沒有了別能力,只有接觸的能力。是意根進入之後才開始能了別法相即五塵諸法所顯示出的種種宇宙中的一切現象。這時才會開始引生出意識去領納與分別法塵而有一念一念的心境顯化而出,才能顯現出諸法來;換言之,從色塵到法塵,是因為六根助長六識了別對境以後,才能顯現出來的法。

依附五塵而有的法塵是意根能觸的內五塵境,即對前五根所緣的境界為了知法塵的內容,遂令意識現行而能起知見分別、善惡諸法。亦即對法塵的作用起於第六意根即五根的總源頭,由意根接觸法塵境而生起作意的關係,引生意識現行變現對五塵生發的種種妄相、想法、觀念而有取捨住著,然而五根一直都僅止於純粹的受塵關係。眼根見受色塵、耳根聞受聲塵、鼻根嗅受香塵、舌根嚐受味塵、身根覺受觸塵,故五根五塵都只是色塵。因此一旦色受,同時生起的念頭便是想,但所想的不過是識所變現出的心法而已。例如眼根等雖只有所依所緣之色,須由第六意根起了知,了知即知見分別,了知是一切念想的起頭,是第六識於六塵相應依意根所起,繼而以自我固持的知即知見對六塵境界做種種色相的取捨分別,並對其覺知住著不放,或對其過去的前塵影事憶念不忘便是想蘊,稱為取相。

綜觀以上第六識的分別是對色塵境界而起,產生對種種事相的分別。並在第七識執於有內有外,而對內執著第八識的見分為自我,亦對外執著第六識的分別,也就是強化那一念的分別,同時加上我執我見,變成一種第七識強烈的執著。因此第七識是絕對依他起即所執非量,執著心中的影子而已。第七識不僅對內執著第八識的見分為自我,其我執非單單只執著於我相而已,亦對外同時執著於前六識所攀外緣產生的分別,而落下在第八識顯現的影子,不斷的強化對這個影子的執著。是故八識之中,以第七識為總舵手,因為第七識的執著性決定了整個心識的狀態。所以七轉識是能所因對內轉動阿賴耶識,由外能造業因到內落入第八識為種子,皆統統是由七轉識造作身口意的業。

因此第六意根起了知,了知即知見,是在一個因緣現前時,在當下的覺知上又再建立了一個觀念、想法,反倒成了無明之本,非所謂的智慧。也就是說,因為念頭落在相上,反而被相所限制,因而意識產生概念化的分別相,此即無明不覺而一念妄動。故知見起於外在的緣塵境界和自我識心的分別執著上,亦即知見即是無明;知見越重令意識越發妄想,同時連帶無明的妄動更為激烈,覺知情緒也更為迷亂,無明煩惱也就更重。所以,當五根緣(受)於(色)塵時,第六意根一旦起了知,不是使念頭落在相上起知見,而是令意(識)不現(行)種種分別執著、不使於覺知情緒上又再建立種種主觀(想)法,離於一切諸相,雖受於色法、心法亦皆無所住著,以破除無明惑妄。

一念無明來,情緒煩惱生。無明來自於從過去至現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業力習氣,因而有分別妄想。情緒發作是因為六根、六塵、六識而產生。換言之,就是在“作意、觸、受、想、思”,或“觸、受、愛、取、有”裡發生的。因此當有任何感受時要曉得受是“虛妄不實”的;當有任何念想時要作“緣起性空”想。當知無始以來的業力習氣微細地在醞釀著,是無法察覺到自己的識蘊皆是顛倒妄想的。若理解以上所陳述的,則應以般若的空性智慧來破事相上種種的“妄想”以瓦解情緒。就好像影子一碰到陽光就會立刻消失,影子就是妄想,影子會消失於陽光當中,如同化解了情緒般,回到自己的佛性上一樣。就像陽光隱蔽時,佛性也沒有消失,太陽不會有任何增減也不會有任何生滅,就如同五蘊和一切起心動念上都在佛性中並不離於佛性。而所有的無明煩惱妄想,就像影子在陽光被隱蔽時顯現出來,但影子永遠無法完全障蔽掉太陽,光性也不會因影子而改變仍然保存在太陽當中。

所以現在就要把影子以般若的空性智慧來照破它,知道影子是因為有光才顯現出來的諸相,究其性質與光性一樣其性本空也是空無自性。縱然以此看破所有的無明煩惱妄想與影子一樣皆虛妄不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亦應知影子也需藉由太陽的光性才得以顯現。從而了解性相本無二,性相皆一如,皆是相生相成的,是依他性而起的;雖同時能在空中現見一切法,但了幻相宛然,則了相不礙性、性不離相。便不忽略有而落入斷滅,因善於知有,故了真空中才能生出妙有,故性空不礙緣起,緣起不礙性空,而以空為樂返回我們本然的清淨面目。




作者簡介

畢業於日本「横濱商科大學(横浜商科大学)」 臺灣台北人,旅日作家 ,目前定居於台南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