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湯展豫
法塵不能離開五塵,離開五塵則無有依附得以顯現法塵。六根的意根是意識的心根 ,能觸及內五塵境所顯示的法塵,遂令意識現行,意識再依據過去的知見了別法塵的內容,並生起是非善惡好壞等心行,再由第七識思心所取捨。故意根及意識皆屬於心法,前五根是屬於色法。意根不僅自己能根據累積的經驗,也能和六識傳遞來的剎那剎了別六塵的信息內容一起進行思量權衡,然後再做決策。也就是說,意根能根據意識心的分析判斷來作主、來作決定,以此形成該如何做的知見決策。
由此可知,意識心專注在什麼事情上,是以意根認為什麼事情重要為主的。所以端看意根集中在哪方面,意識心也就集中精力在哪方面上了知的更多、更清楚透徹,反之在少用心的事情上自然就了知的少。也可以說在意根發揮自己的慣性作用時,意識心的作用力就較不足,其思惟性的判斷推理能力就較顯示不出來。可見六識如同是意根的工具,若沒有六識,意根什麼心行都無法顯示出來。但是意根對於六識的覺受,就會較聽從於意識的決定,因為意根沒有言語,無法表達心情和情緒。然而了別不了別,都須由意根先接觸,然後才決定是否了別,一切法的了別都是由意根作主決定。如果決定了別,六識才會出生;如果不決定了別,六識就不會出生而不見六塵。總而言之,意根就是作為主識,由意根選擇決定六塵是否能被了別。
再者意根不定止的攀緣性不斷轉變,造成從相上看前六識,從此法生於彼法上滅,又從此法上滅於另一法上生,就是如此造成六識體性根本不定、生滅流注變異不斷。如果要把思想波動不定的意根降伏下來,就要把念頭定在一個法上,而專修淨土,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令心不散亂,就可以使意根的思想念頭安定下來,不致使六根一直跳動不定。這樣六識也就隨之不散亂,思維與感受也就不會剎那剎那時常生滅變異不斷,也不會到處了別不息,不再念念憶想前塵影事不思過現未來。如是聚精會神的念佛,意根安住在不生不滅、清淨平等的佛性上,也就可從情緒裡看到佛性,了知一切法真如性中,真即是妄,妄即是真,把負面情緒轉為正面情緒,把無明煩惱變成菩提智慧,一切攀緣性止息,不再相上妄生知見,無明煩惱自然滅除,回歸寂靜體性。
作者簡介 |
畢業於日本「横濱商科大學(横浜商科大学)」 臺灣台北人,旅日作家 ,目前定居於台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