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記水燈節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法促會新聞中心

文化部將舉辦「水燈節:文化之河」活動,傳承優良傳統,而且文化促進廳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登記泰國水燈節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文化部長聖薩日前主持了2023年水燈節傳統活動「水燈節:文化之河」新聞發布會,他表示,水燈節傳統是泰國人民的重要傳統活動,2023年的水燈節文化部已制定指導方針,並要求各機構和公眾合作共同實踐。

具體為:1、促進創造性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從水燈節傳統的本質價值進一步發展,以增加社區和國家的價值;2、根據每個地方的傳統組織活動,使用由可生物降解材料製成的水燈,不破壞自然和環境;3、活動場地適當、寬敞、不擁擠,並進行水陸交通安全宣導;4、不要出售酒類和含酒精飲料,不要在活動區域或附近飲酒,不在公共場所、社區內燃放烟花或易造成危險的物品;5、可以酌情安排節目;6、邀請人們穿泰式服裝去參加水燈節活動,共同推廣使用泰國布料。

今年,文化部計畫於11月27日在曼谷鄭王廟舉辦「水燈節:文化之河」活動,活動豐富多彩,如創意水燈大賽、文化表演、水燈節傳統文化知識展等。

文化促進廳廳長表示,今年文化部組織的活動是為了延續水燈節傳統的精髓,為每個地方開展相關保護他們獨特的泰國身份和文化,注重傳播良好文化的價值,保護環境,呼籲每個家庭共用1個水燈,並在組織活動後建立保持水源清潔的意識。

此外,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泰國水燈節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且將於2024年3月31日之前先提交內閣會議批准。水燈節傳統是泰國文化智慧的遺產,反映了與水有著密切聯繫的泰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從鄰水而居到農業用水和日常用水,而且還被用作社區人與人之間互動的通道。

通過對水燈節傳統的深入研究發現,這項傳統從多方面體現了泰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農業,每年的12月都是水位高的時候,農民等待收穫莊稼,水燈節就此誕生以寄托人們心中的願望和祝福。在社交方面,水燈節傳統將人們聚集在一起,根據信仰和宗教共同開展活動。文化方面,反映了泰國人民的生活方式、傳統、信仰和民間故事。在藝術方面,人們利用鮮花、芭蕉葉等發明了各種形式的水燈,不僅環保且具有創造性。
(泰國世界日報)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