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第七處世界遺產古蹟 「詩貼古城」入列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法促會新聞中心

(法促會新聞中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本月19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舉行的第45次大會上,確認將泰國碧差汶府「詩貼古城遺址」列為世界第1662號古蹟類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泰國第7座世界文化遺產古蹟。這座具有古高棉文明特徵的石宮與石塔建築群,是近10年內泰國新近考古發現和挖掘保護的歷史遺蹟,已開放遊客參觀。
詩貼古城遺址坐落在碧差汶府詩貼縣區,建成於公元1000-1100年期間,屬於古高棉文明巴方年代建築群,與古高棉吳哥窟建築群相類似,目前考古發現的存留遺蹟為一座大規模方塔石殿,以及一座石塔,其目的是供奉印度教中的神靈。早在公元1963年就已發現這座遺蹟,當時是一座高約30米,寬約80-100米的大土堆,直至2008年,泰國文化部藝術廳啟動保護性考古挖掘項目,清除鬆散土層後,露出一座巨大的古殿基部,並發現這是泰國規模最大的高棉式古神殿建築遺蹟。
2012年,詩貼古神殿遺蹟考古挖掘項目基本完成,專家發現大量的歷史遺蹟,提供了許多新的考古研究課題,並發現這座古建築在泰國歷史上具大重要性,涉及詩貼縣地區的歷史文化溯源,該地區很可能是古高棉時代的另一歷史文明中心。
這座古蹟區的主建築,是一座高約20米的石殿,呈正方形,每邊長度達64米,規模宏大,分為3層。每層高約5-10米。由於年代久遠達1200-1400年,上方已經坍塌,原神殿規模可能比現在的高兩、三倍,其建築模式更接近於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即以神殿作為主加構的塔群建築。在石殿的基部,還有石雕神像造型,是典型的古高棉文化人物風格。整座石殿使用花崗石與當地盛產的紅土泥磚壘砌而成。
此外,在這座古石殿旁邊,還有一座高約10米的佛塔,以及石城牆、石磚道遺址,整座古蹟區規模大,含有大量的歷史謎團。如今,該歷史遺蹟已開放遊客參觀,變成一座景區,而且設有觀光電瓶車與導遊講解服務。
泰國總理社塔向世遺委員會表示感謝,並誠邀大家前來詩貼古鎮遊覽。為了慶祝詩貼古城遺址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藝術廳9月20-24日在這座詩貼古蹟公園舉行慶祝活動與古蹟鑒賞活動,開放該古蹟區免費參觀。同時在曼谷帕納空國家博物館舉行關於詩貼古蹟與世界文化遺產主題展覽會活動,向泰國人民及士介紹詩貼古蹟的歷史與考古研究成果,相關展覽會從9月20日開始,直到明年元月14日。泰國還有另6座世界文化遺產古蹟公園,分別是:大城故都古蹟公園、素可泰歷史古蹟公園、鄔泰他尼納黎萱-匯卡坑森林公園、鄔隆他尼府挽昌歷史古蹟區、呵叻府東帕雅仁-考艾森林公園、以及佛丕府敬卡詹森林公園。(泰國世界日報)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