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施正鋒教授
1975年是不平靜的一年,我當時唸高二,台中一中建校60週年校慶跟導師王輝合照,她手臂上還別著黑紗,因為老蔣總統在4月5日逝世。當時越戰已近尾聲,美國意興闌珊,南越兵敗如山倒。順化與峴港相繼失守,報紙頭版蘇聯坦克碾壓街頭的印象歷歷在目。美國在4月29日緊急撤僑,西貢次日淪陷。殊不知,同樣的劇本早在17天前就預演過。
高棉在戰後獨立,施亞努親王走不結盟路線;總理龍諾在1970年發動政變罷黜,內戰高昇。儘管貪腐政權獲得美國加持,柬共兵臨首都金邊圍城,只剩機場勉強維持對外聯繫。龍諾在4月1日以就醫為由跟家人落跑印尼,轉飛夏威夷。美國大使迪恩判斷大勢已去,在3 日啟動撤僑,美軍於清晨6點展開「鷹撤行動」、5個小時完成任務,撤出287名美國人、高棉人及盟邦國民。
美國軍方早在1973年擬定撤僑計畫,原先預估人數3,600。由於美國國會議決禁止軍援,外包商每天20架次C-130運補,想跑的人陸續搭回程走避泰國,特別是使館眷屬。最後,由於砲火攻擊機場日漸猛烈,撤僑行動轉而採取直昇機運送,倒數階段估計必須載走的只剩590人,實際接走的不到半數。
根據華府的電報訓令,撤走的對象包括高棉政府顯要、跟美國軍方關係良好、或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當地人。大使館放寬條件,除了順手幫友好國,只要替美國賣命過而有生命危險的人都要救,不管有沒有博士學位,也就是不分園丁、僕人、將軍或部長,甚至愛屋及烏館員高棉籍愛人。聽來雖然崇高,一般百姓卻只能聽天由命。
搶救名單上最有名的是位原子彈科學家,一大早接獲通知,必須在45分鐘內趕到大使館報到,他後來轉往法國原子能源委員會工作。使館還派直昇機到各地載回16名國際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另有40名神父及修女搭DC-8客機到泰國。首位高棉籍金邊主教拒絕離去,是首批被赤柬殺害者。
12 架直昇機並非直飛泰國,而是先踏上美國的領土,也就是部署在暹羅灣磅遜港外的兩棲突擊艦沖繩號。軍方唯恐一個中隊不足,還從聖地牙哥緊急派遣航空母艦改裝的漢考克號,經由珍珠港趕往菲律賓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增援更多直昇機,又由南越外海調配護衛艦艇。
聽來好笑,每天傍晚6點,高棉文武高官派人到大使館聽取簡報,見怪不怪。撤館前夕,迪恩在7點半親赴總理隆波烈官邸正式照會,其他館員則分頭攜邀請函遊說內閣成員搭直昇機亡命。會合點是在大使館附近的足球館,由360名陸戰隊護送,終究出現的人遠比機位還要少。除了代理總統蘇金奎,沒有其他閣員前來;5天後金邊淪陷,他們悉數被處決。
前總理施里瑪達親王名列「七大賣國賊」,他慷慨激昂回信迪恩,悔不當初聽信美國。迪恩是出生於德國的猶太人,跟父母僥倖逃過納粹浩劫移民美國,後來抨擊政府只是把高棉當作越戰的插曲,懊惱回天乏術解救所有的高棉人。美國為德不卒、落井下石,不知究竟是食言而肥或虛情假意。媒體報導美國要求漢光演習納入撤僑,委實強人所難。
後記:我也是在這一年於學校大門口旁書店買到《台灣政論》,讀到包括邱垂亮老師的文章〈兩種心向〉。
作者簡介 |
施正鋒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