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征意
「決戰百里侯,煙硝火味濃,謠言是非多,選舉正熱中」又到選舉時刻,各路人馬媒體較勁嗆聲,手段應有盡有,路邊也跟著熱絡起來,小旗幟,問候聲,氣球或人形立牌等不一而足,目的只有一,拉攏民心,民意在此刻,顯得彌足珍貴。
甚麼樣的民意引人青睞,又是甚麼樣的民意受到重視,一場質詢台上的攻防,值得注意。連續八個月景氣下跌,是疫情帶來的衝擊,還是俄烏戰爭下的後果?不管如何景氣的指標已由綠燈漸漸逼近黃藍燈,楊瓊瓔立委嗅出人民的困境與無助,表示稅收超徵那麼多,應該學習新加坡還稅於民,發現金給民眾,並以新加坡數據統計,指出每還0.8元會創造1元的消費市場。
只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若還給人民,人民會儲蓄起來。立委楊瓊瓔馬上打臉說,官員要接地氣,飯都沒得吃了,還儲蓄呢?邏輯太奇怪了,不要再天馬行空了。
不愧是為民喉舌的立委,句句切中要害,給不食人間煙火的官員當頭棒喝。疫情期間,有多少行業受到衝擊,當人民遇到困難之時,只能咬緊牙關,真正的補助也只是杯水車薪,有官員真的去了解與關心嗎?就連立委都說的這麼明白,沒想到竟是如此的回覆,官與民的距離,不亦遠乎?
超徵還民是落實以民為主的思想與實踐,與古代「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理念不謀而合。然而,在政治掛帥的情況下,再多的錢都會成了政治分臧的籌碼,統籌款,地方政府大紅包等等不一而足。君不見多少蚊子館,大都在好大喜功,尋求政績下應運而生,所謂公家的錢花的不心疼,怎可能像人民一樣,把每一分錢視如己出,都花在刀口上。
超徵還民,新加坡可以,台灣沒有理由不行,是官員有沒有站在人民立場著想的理念與體現。只見年年超徵,國債卻不減反增,這不是正常的經世治民之道。選舉已來到,用您神聖的一票告訴官員,甚麼才是真正的以民為主。「超徵還民」是具體可以落實的政見,是民主制度中的小確幸,是人民權益是否受到尊重保障的檢測,不是理想是最低門檻。
作者簡介 |
職稱:專案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