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注意,公權力帶頭的分贓遊戲

張貼於 司法改革, 時事法評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林楚楚

能夠以小博大是「樂透」吸引的地方,相反地,只因14萬的,而讓上千萬的房子淪落,只能以「衰透」來形容了。

張女在2020年1月向人借14萬元,並簽本票一張,債主當年5月就向台中地院聲請,1月借錢,5月就聲請強制執行,而法院居然受理,還拍賣成功。仔細研究真的會嚇出一把冷汗,有如產物鏈一般,由下到上,以討債之名,行國家暴力之實的搶錢集團。

新聞報導張女還積欠稅金、健保費等債務,會不會是陳青旭的翻版?值得探討。當年陳青旭也是因單純的交通罰款,後來演變成成、欠健保費等通通都來,而造謠抹黑的機關居然是行政執行署。

這年頭,不按牌理出牌的事情太多,只要有利可圖,官方變強盜,只是剛好而已。陳青旭的殷鑑猶在,黃文皇的例子誇張的離譜,很多稅災歸咎原因只是官員的惡意,包括曲解所得,忽略成本,陳年的解釋函令等等,不一而足。

張女的案子裡疑點重重,一,違反比例原則,二,文書沒送達她,三,沒有依法通知她的家屬或左鄰右舍在場,四,她提出異議,法院沒有查明程序違法,沒更正程序錯誤,也沒有給她提供擔保停止執行的機會。

以14萬的本票,要強制執行拍賣一千多萬的房子,於情,於理,於法都說不過去,但卻好像不在意。當年前行政執行署副署長陳盈錦,不惜以偽造補拍的照片,一意想執行陳青旭的房子,心態為何可想而知,如果沒有獎金的誘惑,還真的讓人想不透。不解的是,官員造謠,偽造文書都不會有事,而升斗小民1.8萬小罰款,居然要被拍賣房產。

沒有人想到小罰款或小借據,竟是房子被拍賣的主因,當動產成為標的且蔚為風氣,那是多麼匪夷所思的一件事。巧合,詐欺,因事件引發的直覺聯想,黑箱,神秘,連當事人也無法閱卷,小心,注意,由公權力帶頭的分贓遊戲。




作者簡介

職稱:專案經理
職業:IC設計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