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支配下的朝鮮

友善列印、收藏

文 / 施正鋒教授

朝鮮在歷史上夾於中國與日本間,左右為難。早先,日本被美國逼迫門戶開放,明治維新後東施效顰,視朝鮮為擴張中國的踏腳石。從中日甲午戰爭到日俄戰爭,美國刮目相看,認為日本足以制衡俄羅斯,簽訂密約默許蠶食鯨吞朝鮮、以換取允諾不取菲律賓。日本在1905年強納朝鮮為保護國,美國拒絕斡旋、還落井下石關掉大使館。

海牙第二次萬國和平會議在1907年召開,朝鮮高宗派遣密使前往控訴日本惡行,卻不得其門而入。日本惱怒萬分,高宗被逼謝罪退位。日本清理朝鮮的外交戰場完畢,接下來首當其衝的是滿洲。老羅斯福因為促成日俄簽訂和約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背後是美國對日本的侵略採取姑息主義立場、代價是犧牲朝鮮的主權獨立,冷血的美國沒有絲毫同情。

一次大戰結束,列強在1919年召開巴黎和會,美國總統威爾遜雖然高唱民族自決,關注國際聯盟成立,唯恐得罪日本,李承晚、金九簽證被拒。不久朝鮮爆發三一獨立運動,臨時政府外交部長金奎植以YMCA代表身分前往,無人搭理;受辱的他後來到莫斯科參加遠東革命團體第一次代表大會,獲得列寧熱烈歡迎,當下痛斥強權宛如吸血鬼。

巴黎和會期間,麗思飯店有一名越南廚師,跟法國朋友借了一套西裝混進會場獨立,被當作空氣,所謂的「威爾遜時刻」稍縱即逝,他就是後來的胡志明。要是威爾遜肯撥出幾分鐘接見,他應該會走親美的路線,就不會有越戰。

美國戰後主導對日舊金山和會,由於韓戰爆發,希望日本趕緊復甦、共同圍堵共產主義,不願意節外生枝,終究沒有邀請韓國參加。主事的杜勒斯告知韓國大使梁裕燦,韓國早先並未簽訂『聯合國家宣言』,因此不能簽署和約。然而,為何法國的殖民地越南、柬埔寨、及寮國,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及緬甸,及荷蘭的殖民地印尼就可以受邀?

關鍵在於朝鮮是日本的殖民地,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並未跟日本宣戰,既不是交戰團體、更不是盟國。換句話說,重點在於是否有跟軸心國宣戰、而非被日本殖民過,戰爭損害跟殖民壓榨是兩回事。此外,美國也認為韓國接收日本留下來的資產已夠,加上打定主意儘速跟日本,唯恐韓國因為國內反日情緒高漲、政府必須表達強硬的態度而獅子大開口。

日本人又擔心境內有60萬朝鮮人,要是允諾韓國簽署和約,萬一這些人以盟國國民身分求償,恐怕沒完沒了,除非悉數遣返、或韓國願意承諾放棄索賠。美國儘管同情韓國的處境,既然不可能皆大歡喜,因此曉以大義、萬萬不可妨礙美國的千秋大業;為了顧及韓國的顏面、滿足參與感,美國一度權宜考慮提供無傷大雅的諮詢地位,讓他們提高一點國際能見度。

對於杜勒斯來說,相較於美國的戰略安全考量,韓國是否與會無關痛癢;他一再跟要求的韓國大使梁裕燦好言相勸,要顧全大局、不要小題大作。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魯斯克也認為韓國喋喋不休,無助民族尊嚴的提升。在開議前,國務院建議不妨提供觀察員身分,杜勒斯以自找麻煩而反對,終究給韓國代表的地位是降級的非正式客人,唯一好處是安排旅館訂房。

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人,彷彿錯過歷史。

美日支配下的朝鮮-1
美日支配下的朝鮮-1

 

美日支配下的朝鮮-2
美日支配下的朝鮮-2

 

美日支配下的朝鮮-3
美日支配下的朝鮮-3




作者簡介

施正鋒教授
學歷:美國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政治學系博士、美國Iowa State University政治學系碩士、台灣大學農業系學士
現職: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兼任教授
學術專長:政治學(國際關係、比較政治學)
文章轉載自 https://www.facebook.com/cfshih2012 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