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春吉
本篇新聞報導內容: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612/2271325.htm
在「無知之幕」下的防疫措施~每個人均會在某一條件下成為少數人 https://www.lawtw.com/archives/1084028 一文中提及:「按維基百科就「無知之幕」之定義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6%97%A0%E7%9F%A5%E4%B9%8B%E5%B9%95 謂:「無知之幕(英語:veil of ignorance)和原初狀態(original position)是美國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在1955年提出的概念(但不是這個名字)[1][2],之後1971年美國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正義論》中明確使用了「無知之幕」來稱呼[3][4]。 是一種對特定道德問題判斷的方法,過程是做以下思想實驗:設想在「原初狀態」下的一方,他們對自己所擁有的技能、品味、和地位於當社會的情況一概不知。而於此狀況下讓他們對權力、地位、和社會資源通過一定的原則分配予諸人。比如說,一個假定的奴隸制社會當中有50%的奴隸,於是做「無知之幕」思想實驗的人們將會基於「進入這個社會的50%的人將會是奴隸」來做出選擇,而不會只去認爲自己是自由民。正如羅爾斯寫道「…這一點保證了任何人都不會在選擇原則時由於天然機會的結果或社會環境中的偶然事件而有利或不利。」[5][6]這個概念是為了在分配社會合作的原則正義與否時抹除一己之私,或是自我階層的私利而創造的。無知之幕的誕生除了受以上兩位思想家影響外,亦受到伊曼努爾·康德,托馬斯·霍布斯,約翰·洛克,讓-雅克·盧梭和托馬斯·傑斐遜等人的著作影響。例如,在一個想像中的社會裡,一個人知道自己是否聰明、富有或者出生在優等階級。但一旦被無知之幕擋住,這個人可能會出生在社會中的任意位置,這驅使人從社會最不幸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和設計社會制度。」。
又筆者這10多年來,也常謂「每一個人均會在某些條件下,成為少數人。」。
然,自台灣2021年5月Deta疫情加劇以來,行政院及衛福部對死亡人數的對待,似乎均是數字,或僅是極少數來看,除常漏掉以人權保障角度去思考外,更少以「無知之幕」的角度,去思考,因疫苗不足或篩檢量能不足或醫療量能不足所造成的傷死。
是否為政者不怕在「某條件下成為少數人呢」?」。
而今,根據2022年6月12日之報載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0612/2271325.htm,唐山發生了「打人」事件;就此,不論是發生在大陸或台灣,除均應依法究辦相關行為人外,也須以「無知之幕」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
即如果您或您至親的家人是那個被霸凌或多數暴力下的那個人,您又應如何思考處理此問題,在立法、適法及相關措施上。
另外,本案新聞報導內的老闆娘,是否已盡力?是否「完全置之不理」?道德上或法律上有無得苛責或處罰之處,雖也須釐清,但基於無罪推定原則,我們也不該「未審先判」,或「過度人肉搜索,過度苛責」,反而成為多數暴力她的「多數」或加害人。
作者簡介 |
楊春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