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云者,菩提薩埵之略稱,意譯為覺有情。覺有情有三種解釋:
(1)從自利而言,菩薩在因地修行,已是覺悟我空、法空之有情,不同於
凡夫之不覺;(2)從利他而言,菩薩得到覺悟之後,就生起無緣大慈同體
大悲,再來教化一切眾生,覺悟一切有情;(3)從自他兩利而言,菩薩不
但要上求佛道,而且要下化眾生。然而自初發『菩提心』,直至證得『無
上正等菩提』,須經三大阿僧祇劫之漫長時光,其間往往因『隔陰之
迷』,或其他之障道因緣而進進退退,是故云何得速證『無上正等菩
提』?乃是吾等學佛修道者當務之急。依《瑜伽師地論》開示:菩薩有
『十五意樂』,能得最大菩提果利,菩薩依此意樂得速證『無上正等菩
提』。何等十五?即
(一) 【最上意樂】。謂諸菩薩於佛法僧最上真實,起勝意樂,是名菩
薩最上意樂,能於三寶修一切種最勝供養,普於一切菩提資糧為最第一。
(二) 【遮止意樂】。謂諸菩薩於所受持淨戒律儀,起勝意樂,是名菩
薩遮止意樂,能於所受淨戒律儀不犯,設有所犯疾疾悔除。
(三) 【波羅蜜多意樂】。謂諸菩薩於所修證施忍精進靜慮般若,起勝
意樂,是名菩薩波羅蜜多意樂,能於善法常勤修習無放逸住。
(四) 【真實義意樂】。謂諸菩薩於甚深勝義諸法真如,起勝意樂,是
名菩薩真實義意樂,能為有情以無染心流轉生死,不捨涅槃增上意樂。
(五) 【威力意樂】。謂諸菩薩於佛菩薩不可思議神通威力或俱生威
力,起勝意樂,是名菩薩威力意樂,能於聖教覺受淳淨上妙法味,復能於
修起堅固想欣樂多住,不唯聞思便生喜足。
(六) 【利益意樂】。謂諸菩薩於諸有情,欲以善法而授與之,是名菩
薩利益意樂,能於一切饒益有情所作事業精勤修習,雖常修習而無厭倦。
(七) 【安樂意樂】。謂諸菩薩於諸有情,欲以饒益而授與之,是名菩
薩安樂意樂,能於一切饒益有情所作事業精勤修習,雖常修習而無厭倦。
(八) 【解脫意樂】。謂諸菩薩即於如是諸有情所無愛染心,又於當來
可愛異熟其心無繫,是名菩薩解脫意樂,能於一切饒益有情所作事業精勤
修習,雖常修習而無厭倦。
(九) 【堅固意樂】。謂諸菩薩於其無上正等菩提,其心專注曾無變
易,是名菩薩堅固意樂,能於種種熾然精進廣大精進,發起安住無緩加
行、無斷加行。
(十) 【無虛妄意樂】。謂諸菩薩於諸有情饒益方便,於大菩提趣證方
便無顛倒智俱行勝解,是名菩薩無虛妄意樂,能於所引彼彼善法速證通
慧,不於少分下劣薄弱差別證中而生喜足。
(十一) 【不清淨意樂】。謂諸菩薩勝解行地所有一切增上意
樂,是名菩薩不清淨意樂,能引俱生意樂。
(十二) 【清淨意樂】。謂諸菩薩從淨勝意樂地乃至決定行地,
所有一切增上意樂,是名菩薩清淨意樂,能於無上正等菩提速疾趣證,能
與天人作諸義利,得利益安樂。
(十三) 【善清淨意樂】。謂諸菩薩到究竟地,所有一切增上意
樂,是名菩薩善清淨意樂,能於無上正等菩提速疾趣證,能與天人作諸義
利,得利益安樂。
(十四) 【應調伏意樂】。謂諸菩薩不清淨意樂,是則名為應調
伏意樂,由此意樂應思擇故,能引俱生意樂。
(十五) 【俱生意樂】。謂諸菩薩清淨意樂、善清淨意樂,是則
名為俱生意樂,由此意樂性成就故,於所依中善安立故,能於無上正等菩
提速疾趣證,能與天人作諸義利,得利益安樂。
由此觀之,如是『十五種意樂』,能令菩薩得最大菩提果利,菩薩依此意
樂得速證『無上正等菩提』。何以故?蓋菩薩修『六波羅蜜』時,乃以淨
信為先及擇法為先,而於諸佛法所有勝解及印解決定,得如是『十五種意
樂』,故能令菩薩得最大菩提果利,進而得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欲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
即從初發心,經『十住』『十行』至『十迴向』,須一大阿僧祇劫,即佛
法所稱『三賢位』之菩薩;從『初地(歡喜地)』至『七地(遠行
地)』,又須一大阿僧祇劫(即第二阿僧祇劫);從『八地(不動地)』
至『成佛』,尚須一大阿僧祇劫(即第三大阿僧祇劫),況且菩薩乘『願
力』再來,亦有『隔陰之迷』,尤其在『末法時期』之今日,欲『明心見
性』都很困難,是故本師 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無問自說』,開示吾人三
根普被、利鈍全收、徑中之徑,與十方諸佛共同讚歎、推薦之『念佛法
門』,勸勉吾人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繼續學佛修道,有一流之師資
(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菩薩摩訶薩)及諸大善人(往生
者皆為阿惟越致菩薩)聚會一處,又有一流學佛環境及設備(思衣得衣思
食得食、蓮花化生、能說法之眾鳥及羅網寶樹等),不但沒有『隔陰之
迷』之險,而且亦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之長,所謂『面見阿彌陀,何愁
不開悟』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