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心得分享(327)--菩薩云何能得『無盡慧三昧』
所謂『戒定慧』三學,乃指學佛修道者,欲了脫生死,必須修此三學,可 以由戒得定,由定發慧,最終獲得無漏道果。戒即禁戒,律藏之所詮,能 防止眾生造作一切身口意之惡業;定即禪定,經藏之所詮,能使眾生靜慮 澄心;慧即智慧,論藏之所詮,能使眾生發現真理而斷愚癡。而所謂『三 昧』,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念把心住於一 處而不散亂之意思。至於云何能得『無盡慧三昧』?依《菩薩瓔珞經》開 示:從第一義(即至高無上之真理)有時清淨有時不清淨,若有菩薩摩訶 薩,執持修行如是『淨不淨』者,現世便得『無盡慧三昧』。茲分述之如 下: (一) 一切諸法無數非有數,亦不住亦不不住,是謂於三世法而得清 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亦不見住亦不見不住,於住想著生染污心者,是 謂不淨。 (二) 菩薩弘誓遍救一切眾生之類,雖度眾生不懷望想,是謂清淨;若 復生意興想著者,是謂不淨。 (三) 現智慧光除去闇冥,是謂為淨;於中便生想著,是謂不淨。 (四) 導引眾生永處無為,是謂為淨;見有所度生染污意,是謂不淨。 (五) 一意一向趣無為道,亦使眾生同己所得,是謂為淨;而自稱說我 有所度,是謂不淨。 (六) 道在人心隨類教化,精進勇猛不懷懈怠,是謂為淨;所修懃力心 不退轉,然有想著欲成無上正真之道,是謂不淨。 (七) 分別諸行空無所有性本自然,是謂清淨;復自分別不斷望求,是 謂不淨。 (八) 無數身行皆知為空,不生想念有所成辦,是謂清淨;自歎功勞染 著身法,是謂不淨。 (九) 口所演教無有邊崖,亦不自念有無之道,是謂清淨;能捨一切進 修威儀,欲得成無上正真之道,是謂不淨。 (十) 分布文字總持諸法強記不忘,是謂清淨;不見文字出生諸法,不 信空慧成道教者,是謂不淨。 (十一) 一切諸想皆歸於空,是謂清淨;本無名號為作名號,復 欲於中成無上道,是謂不淨。 (十二) 痛想行識無著無縛,推求境界亦無所有,是謂清淨;識 神無為非眼界所睹,方欲慇懃知其巢窟,是謂不淨。 (十三) 一切諸法不見受入,方欲求覓諸道出生,於中不惑成道 教者,是謂清淨;雖生諸法意有進退懷三道心,是謂不淨。 (十四) 精懃法界習智受證,是謂清淨;知諸佛法一而不二,復 無起滅虛寂無形,是謂清淨;十力所住不遠十地,進修明慧化諸境界,是 謂清淨;觀察諸法永離三毒,是謂清淨; (十五) 大乘正法超越生死,是謂清淨;諸法無著自生識想;是 謂不淨。 (十六) 諸法無教為生六度,是謂清淨;知轉輪法為立處所,是 謂不淨。 (十七) 修習諸法盡同一相,是謂清淨;諸法無生為說出生,起 二見心,是謂不淨。 (十八) 如來達聖轉大法輪,空性無形永處泥洹,是謂清淨;不 見諸法不見泥洹,有此二心欲成無上正真之道,是謂不淨。 (十九) 三世諸法有上中下,以次受證無所戀著,是謂清淨;於 中起想見受證者,是謂不淨。 (二十) 本無增減悉歸於空,是謂清淨;設見增減分別諸法,是 謂不淨。 (二十一) 諸法無生受無生證,是謂清淨;設見諸法有所出生,為 起識想記其名號,是謂不淨。 (二十二) 不見諸法麤澀柔軟,是謂清淨;若復分別見有麤澀柔軟 者,是謂不淨。 (二十三) 諸法無上不見動轉,是謂為淨;設復分別見動轉者,是 謂不淨。 (二十四) 諸法永寂不可護持,是謂為淨;設復分別受持諸法,斯 是善法斯非善法;是謂不淨。 (二十五) 一切諸法無有內外,解知身法悉歸於空,是謂為淨;若 復分別內外諸法,此是內法此是外法,有此二心者,是謂不淨。 (二十六) 一切諸法聾不聞聲,是謂清淨;若復分別諸法有聾有聲 起二見者,是謂不淨。 (二十七) 諸法成就一切道品,是謂為淨;見有出要見道果者,是 謂不淨。 (二十八) 百千萬行無有窮盡,悉歸虛空而無想念,是謂清淨;見 有漏盡斷結除縛,是謂不淨。 (二十九) 一切諸法皆空無形,生者自生滅者自滅,亦不見生亦不 見滅,是謂清淨;若復分別見有起滅,是謂不淨。 (三十) 一切諸法亦無師受,自然覺悟成八等行,是謂清淨;若 復見有從師諮受分別高下,是謂不淨。 (三十一) 忍心不起得柔忍心,斷諸結使永息不起,是謂為淨;若 能思惟不計本行,有起有滅便有二心分別諸法,是謂不淨。 (三十二) 夫欲求道親善知識,是謂為淨;設復思惟意懷懈怠中有 退心,是謂不淨。 (三十三) 本末轉法音響教授,是謂為淨;設復有見轉大法輪音響 受教,是謂不淨。 (三十四) 未有諸法十二緣起,尋能分別捨而不從,是謂清淨;見 有然熾滅結使者,是謂不淨。 (三十五) 一切諸法甚奇甚特,去不可窮來亦不盡,接度眾生得至 彼岸,是謂為淨;若復見度彼岸者,是謂不淨。 (三十六) 諸法未來思惟永滅,是謂清淨;見有未來有起滅者,是 謂不淨。 (三十七) 現在分別八十四行,莊嚴如來威顏容色,是謂為淨;見 有現在起愛樂心染著容色者,是謂不淨。 (三十八) 諸法無生不見造作,自然與律應度無極,是謂為淨;若 見造作一切諸法,應禁戒律興此心者,是謂不淨。 (三十九) 一切諸法無有形像,悉歸無為應無上道,是謂為淨;設 復見彼形色之變自生念想,是謂不淨。 (四十) 一切諸法獨而無侶,諸法無說不見言教,是謂為淨;見 有說法有言教者,是謂不淨。 (四十一) 諸法不起不染三世,是謂為淨;見三世法有起滅者,是 謂不淨。 (四十二) 諸法無猗不著三界,是謂為淨;見有依猗著三界者,是 謂不淨。 (四十三) 諸法無身唯法為體,是謂為淨;見有法身度知見者,是 謂不淨。 (四十四) 當來過去現在諸佛,去亦無數來亦無盡,所說道教各無 參差,是謂為淨;若復宣說三世諸佛言教增減者,是謂不淨。 (四十五) 諸法無形亦無色像,是謂為淨;復以諸法造色像者,是 謂不淨。 (四十六) 諸法不可睹見寂然虛空,是謂為淨;若復宣說諸法可見 者,是謂不淨。 (四十七) 諸法無量不相違背,是謂為淨;見有諸法有量有數者是 謂不淨。 (四十八) 諸法無境亦無剎土,教化眾生淨佛國土,是謂為淨;若 見眾生淨佛國土化眾生者,是謂不淨。 (四十九) 諸法平等泥洹一性,是謂為淨;見有受果成就道者,是 謂不淨。 (五十) 諸法出要不念法報,是謂為淨;見有出要受法報者,是 謂不淨。 (五十一) 諸法盡生永離形色,是謂為淨;見有離生受形色者,是 謂不淨。 (五十二) 諸法常定初不變易,是謂為淨;見有動轉變易不住者, 是謂不淨。 (五十三) 諸法不可覺知,亦無有人能尋跡者,是謂為淨;見有形 跡可尋追求者,是謂不淨。
由此觀之,若有菩薩摩訶薩,執持修行如上所述『淨不淨』者,現世便得 『無盡慧三昧』。何以故?蓋若有菩薩摩訶薩,執持修行如上所述『淨不 淨』者,便能超越諸佛境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一 一分別諸法所趣,以四等心普潤一切,以漸教授各令得度,隨本所願各使 充足,復以神通宿命智觀,審知根本淨其行跡。
總而言之,學佛修道者若想修得如是『無盡慧三昧』,就須證得『歡喜 地』以上菩薩摩訶薩之果位,就時間而言,至少須歷經『一大阿僧祇 劫』,就事功而言,須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至如同『十一、十二』之月 亮,將圓未圓(因八地以上菩薩摩訶薩為『十三、十四』之月亮,而佛陀 之福慧圓滿如『十五』之明月),確屬不易做到。尤其身處『五濁惡世』 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緣特多,更是如『天方夜譚』般難上加難。是故吾等 學佛修道者,若能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一門深入地 修行,只要能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痛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 入禪定,蒙受 阿彌陀佛及清淨海會聖眾,手持『九品蓮花』來接引,一生 『西方極樂世界』,即能得『無盡慧三昧』,如同『初地(歡喜地)』以 上菩薩摩訶薩,能『分身(因地上菩薩摩訶薩能破一品【無明】,得證一 分【法身】)』超越諸佛境界,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教化眾生淨佛國土, 一一分別諸法所趣,以四等心普潤一切,以漸教授各令得度,而能悲智雙 運,圓滿福慧,直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與諸仁者共勉之!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
作者簡介 |
林水鎮居士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碩士;乙等關稅特考法務類及格;
得受[三皈五戒]於上淨下空法師,又受[在家菩薩戒]於台北[法鼓山]上聖下嚴法師;法號[果前].專修[念佛法門]求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世界],俟證得[八地菩薩]果位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渡眾生,滿菩提願。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blog.yebi.com.tw/blog/famscl 】
【http://hercafe.yam.com/blog/famscl/ 】
【http://tw.club.yahoo.com/clubs/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groups.msn.com/c6uurjfl7afq6ghbsguhvnqp5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