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受恩是表示貧乏。
我們做人,要感謝父母的恩惠,感謝國家的恩惠,感謝師長的恩惠,感謝大眾的恩惠;沒有父母養我、育我,沒有師長教我、愛我,沒有國家護我、供我,沒有大眾助我、益我,我何能存在於天地之間?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條件!
今日的青年,自從來到世間,都是受父母的呵護,受師長的指導,對世間從未有所貢獻,可是牢騷、批評,這堣ㄨ鵅A那堣ㄕn,視恩義如草芥,只知仰承天地的甘露之恩,不知道回饋,足見現代年輕人內心的貧乏。
現代的中年人,國家的栽培,長官的提攜,自己的低能、尚未能發揮所長,貢獻於國家社會,他也不滿現實,諸多委屈,好像別人都對他不起,憤憤不平。因此,在家庭堙A難以成為善良的家族;在社會上,難以成為稱職的人員。
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士,取之於國家社會,得自於全民大眾的成就。但是當他富有了以後,一直聚斂,一直自我享受,不知奉獻回饋;當他福田庫中的財富用完以後,不知道他將來還能擁有什麼?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說明動物尚且感恩,何況我們萬物之靈的人類呢?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們教導子弟,從小就要他知道所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一絲一縷,應知物力維艱。」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感恩。
我們從一座橋上走過,就應該想到造橋人的辛苦;我們在一棵大樹下乘涼,就要想到前人栽樹的辛勞。台南秋茂園的黃秋茂;日本松下電器的松下幸之助,他們都是從苦難中奮鬥有成,他們都在積極的回饋社會,他們所表現的,就是感恩之美。
我們在世間上,每日食衣住行的所需,我們所感受到行住坐臥的安樂,那一樣不是來自於別人、來自於社會?我們何德何能,如果不感恩圖報,不服務奉獻,欠下的恩情債務,將來何能償還?
佛光山在海內外各別分院設立滴水坊,目的就是要發揚「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美德。我雖不能大益於人間,至少我要懂得心存感恩;當我們能夠合掌面對世人,那就是感恩之美了!
【感謝佛光山授權,自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http://www.fgs.org.tw/ 原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