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WTO預告貿易經濟衰退3成(對臺灣影響)疫情過後世界經濟發展看法
國際組織功能不彰造成的災難是:以學者專家的學術觀念論爭,而不是實務經驗主義的角度來處理事務,結果是沒有人認真或真正能有效率的,在解決國際上立即性發生的互動問題,尤其是連國際災難像WHO或國際糧農組織,完全沒有發揮預告國際互動災害能力造成的危機。
(1)WTO預告2020年中國武漢肺炎疫情嚴重貿易會慘摔3成以上,可是:
【1】疫情導致生產量停止或不足,不是疫情過後立刻就可以在跳級科技經濟下,可以恢復正常貿易經濟發展的。
【2】衰退貿易損失如果不吸收或補貼,就代表未來物價漲幅會超越在GDP控制上漲幅度,而造成經濟通膨新物價定價及貨幣價值考量問題。
【3】因防疫措施的金融接近零利率趨勢,會造成貨幣使用及流通量大增,讓股市或投資市場資金充沛,而形成「公司資金成本大增」的會計財務準則管理趨勢的變動,而使得物價上漲在股市制度沒有變動下,對於EPS的股票市價獲利率定價制度達成要求更難於控制,更是防疫後因補助(償)而未消耗原資產,在疫情過後的經濟動力維持下導致通膨控制的隱憂。
(2)像一帶一路的亞投行或世界銀行原定投資計畫資金,必然因為資本通膨投資資金拉高,以及後續過度通膨而必須加碼投資,而各國在疫情過後經濟復甦資金短缺下必然受到衝擊與甚至停滯影響。
(3)因為期待國際旅遊立刻復甦效應,會因為個人資金通膨短期內無法因為投資保值而直接縮水,造成支付個人航空旅遊觀光及貨運機票運費高漲下被重新考慮。
無法以穩定的國際貨幣匯率市場且變動幅度過大時,在國際旅遊是無法以信用消費契約的多邊有利達成,反而是鼓勵現金消費的反電子信用消費機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