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拜豋打交道 012 和拜豋打交道 中美合則二利 密談互助 修正「特朗普試圖將幾乎經濟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定義為『關乎國家安全』化缺失?
莫言無忌杜撰
012 和拜豋打交道 中美合則二利 密談互助 修正「特朗普試圖將幾乎經濟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定義為『關乎國家安全』化缺失?
美國的經濟產值占全球百分之廿五,「我們必須與占百分之廿五以上的其他民主政體結盟,這樣我們才能制定規則,而不是讓中國變成唯一能發揮影響力的國家,因此獨斷而為」,這番談話暗示他將採取和川普不同的政策。
抗衡陸影響力 拜登:全球貿易規則須重定 2020-11-18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十六日在德拉瓦州出席商界視訊會議,他說美國必須與其他民主國家協商,「重新制定全球貿易規則」,以抗衡中國大陸日益擴大的影響力,但不願說明美國是否將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或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
拜登說,他還沒上任,現在還無法討論美國貿易政策,「一次只能有一位總統」。不過他指出,美國的經濟產值占全球百分之廿五,「我們必須與占百分之廿五以上的其他民主政體結盟,這樣我們才能制定規則,而不是讓中國變成唯一能發揮影響力的國家,因此獨斷而為」,這番談話暗示他將採取和川普不同的政策。
拜登表示,他已擬定一個詳盡的貿易計畫,將在明年一月廿日上任後隔天立即討論。他已告訴各領袖,美國將在堅持「投資美國勞工並讓他們更有競爭力下」磋商貿易,確保在任何新的貿易協議中維護勞工與環境利益,並停止「惹惱盟友」。
美國商會十六日表示,樂見RCEP帶來擴大自由貿易好處,但不建議美國加入。美國商會執行副總裁薄邁倫說,川普以行動對抗中國不公平的貿易,但放眼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美國出口商取得的新商機卻不多。
==============================
「特朗普試圖將幾乎經濟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定義為『關乎國家安全』。」
「特朗普試圖將幾乎經濟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定義為『關乎國家安全』。」赫夫鮑爾(Gary Hufbauer) 表示,因此才對TikTok和華為等公司施加禁令。赫夫鮑爾認為,拜登會試圖將國家安全問題限制在5G、人工智能、先進半導體、量子計算機等領域。在這個較短清單上,拜登會盡量與美國盟友達成一致。然後在2021年中期,拜登制定出對華大戰略後,估計會豁免一部分對華關稅。然後,人權問題和地區安全可能將取代貿易,成為這位民主黨總統對華政策的「主菜」。
拜登的新戰役和新武器 陳岩 BBC中文記者 2020年11月20日
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爆發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原本是2018和2019年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黑天鵝」。但在2020年,新冠疫情和美國大選,搶了它的頭條。然而,中美兩國間的關稅依然高懸,世貿組織依然無法正常運轉,即便是暫時簽下的階段性協議也未完全履行,在美國人看來,中國依然是國際貿易中的大反派。多位專家向BBC中文表示,這場戰爭似乎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但拜登上台後,無論使用的武器和策略,還是最終目標,都可能發生巨變。
「不幸的是,貿易戰還會繼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人員赫夫鮑爾(Gary Hufbauer)向BBC中文表示。他甚至認為,中美貿易戰持續時間將遠遠超過拜登任職的四年。既然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不妨讓我們擺開沙盤,考慮各種新變量,推演這場貿易戰的演變和終局。
拜登和特朗普,個人風格截然不同,執政理念大相徑庭,選民群體甚至水火不容。拜登多次表示。上任後第一天就要廢除特朗普的多條行政命令,在他看來國際秩序已經「四分五裂」,而且「已沒有時間可以浪費」。「拜登執政後,外交政策會發生許多轉變,比如增進與北約和世衛的關係,但與中國對抗將保持不變。」經濟學人智庫(EIU)研究分析師伊莫金·佩吉-賈勒特(Imogen Page-Jarrett)認為,兩個大國愈發視對方為戰略競爭對手,對中國施壓也能獲得美國跨黨派支持。貿易戰將不會是一場「始於特朗普,終於特朗普」的戰爭,這源於中美戰略競爭的深厚背景。
赫夫鮑爾提醒,中美貿易戰已演變成「第二次冷戰」的一部分,戰況可能會有起伏,比如拜登在言語上可能不會像特朗普那麼激烈,但中美關係基本上已無可能回到布什和奧巴馬時代。貿易戰開始後,美國大豆出口量大幅下跌,價格也跌至10年來的最低點,這給中西部的農民造成巨大損失。不過,拜登也不太可能一上任就加大火力,對中國發起新一輪貿易制裁。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首席教授朴之水(Albert Park)認為,拜登沒什麼政治動機,去軟化現有對華立場,不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他將不得不專注美國國內疫情。經濟學人智庫(EIU)首席貿易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也認為,拜登上任第一年大部分時間,都將優先處理國內疫情和經濟困境,貿易問題處於次要地位。不過他也補充,「中國可能是唯一例外」。上述學者普遍認為,這場貿易戰唯一不變的是「繼續打」,除此之外,白宮新主人所選的戰鬥武器、戰爭策略,甚至最終目標,都將發生變化。
更換武器:關稅不是唯一選項
特朗普鍾情於「武器化」關稅,於2018年12月發推特自稱「關稅人」(Tariff Man),當天美股還因此下挫3%。拜登在競選中也展示出對華強硬的態度,不過他屢次批評特朗普無限制施加關稅。在拜登和其支持者看來,「中國貿易不公平」這個診斷沒錯,但「關稅」這個藥方錯了。佩吉-賈勒特認為,拜登可能不會揮舞關稅大棒來威脅中國,轉而利用貿易爭端解決機制、集體談判以及國內稅收政策來支持美國企業。這種情況下,特朗普時代幾乎被邊緣化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可能將重新發揮作用。
過去兩年,在美國阻撓下,世貿組織的上訴機制癱瘓,經費驟降,總幹事提前離任,改革進程停滯。雖然新任總幹事候選名單縮減到尼日利亞前財長伊維拉(Ngozi Okonjo-Iweala)和韓國貿易部長俞明希兩人,但卻發生戲劇化一幕--幾乎所有成員國都支持伊維拉,只有美國支持俞明希。白宮易主後,世貿組織的僵局或許可以打破。赫夫鮑爾認為,拜登將接受伊維拉出任總幹事,並推動改革和重建上訴機構。雖然世貿組織不可能出台限制中國國企和強制技術轉讓的新規則,但在伊維拉的影響下,可以成為一個達成多邊協議的平台,一些成員國可以坐下來,共同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
朴之水將拜登形容為「制度主義者」,因此他很可能支持改革世貿組織,並通過該組織聯合其他國家,向中國施加多邊壓力,以滿足美國在知識產權、補貼、勞動和環境法規等領域的訴求。拜登最新的言論印證了這一判斷。本月中國與14個亞太國家簽署全球最大自貿協議(RCEP),拜登隨後表示,美國站全球貿易量的25%,需要聯合其他民主國家所佔的另外25%,才能制定全球貿易新規則,否則中國就會決定這場遊戲的結果,因為他們將是唯一的玩家。
更換武器,是否代表拜登會完全取消特朗普的關稅?朴之水認為,拜登可能會聽從專家建議,意識到許多關稅對美國生產者和消費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會把關稅集中針對那些有確切證據表明存在不公平貿易的部分,而不是一刀切地徵收,這樣不但效率低下,而且自我傷害。
更換目標:縮小逆差到戰略對抗
「在美國,與中國打貿易戰在政治上很受歡迎,因此特朗普的打法也是政治性的。」朴之水認為,特朗普的貿易戰基於減少中美貿易逆差的狹隘目標,而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將減少與單一國家的雙邊貿易逆差作為政策目標,綜合來看幾乎沒有利好。
數據印證了朴之水的說法。貿易戰打到現在,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雖然一度稍有降低,但整體貿易逆差卻在2016到2019年間上升了22.8%,疫情開始後,與中國的逆差再次上升。背後的原因是,中國丟掉的跨國公司訂單並沒有回到美國,只是轉而從第三國進口而已。
今年1月兩國簽署貿易協議,主要側重於中國大量購買美國農產品和能源產品。拜登攻擊該協議是「無法執行的」,「全是北京模糊、無力、老套的承諾」,使中國能夠繼續「向其國有企業提供有害的補貼」並「竊取美國的理念」。
朴之水認為,拜登上台後會更多地從專家的建議中獲得戰略信息,採取更詳盡的分析方法,了解貿易對美國消費者、生產者和工人的好處,然後再制定戰略目標,同時還要綜合考慮美國整體外交政策,當然其中可能包括人權問題。如果美國將目光從單純的貿易逆差上拿開,很多國家都會鬆一口氣。因為特朗普的關稅遍地開花,目前依然保持著,對全球大部分地區的鋼鐵和鋁、對歐洲的葡萄酒和奶酪等針對美國盟友的關稅。
其他貿易戰
當拜登重塑對華方針時,可能會減少針對盟友的關稅,集中壓力對付中國。馬志昂認為,拜登很可能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外交摩擦,比如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爭端,與澳大利亞的新貿易戰,以及與日本、韓國和台灣的長期緊張關係。
對中國而言,這些國家中不乏重要的貿易伙伴,如果共同向中國施壓,對本國經濟打擊將遠超美國"單打獨斗"。但也有觀點認為,無論是特朗普,還是拜登,四年時間是否足夠打完對中國的貿易戰依然存疑。
赫夫鮑爾(Gary Hufbauer)認為,特朗普的貿易戰和可能的金融制裁改變中國政策的前景大約為零。「即使拜登轉向聯盟外交,縮小需求清單,習近平也只會在他認為符合中國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的領域進行改變。中國當前正在放開金融限制,縮小外資進入的壁壘。但這些變化都是出於中國自身利益的考慮。」
更換策略:全面施壓到重點突破
2018年貿易戰開打後,逐漸成為特朗普外交領域的「主菜」,其他「配菜」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損害「主菜」的表現。因此,當2019年香港抗議示威如火如荼之時,特朗普一度保持距離,甚至在一條推文中稱習近平為「一位偉大的領導人,他尊重自己的人民,」他能讓香港危機「有一個圓滿而文明的結局」。而彼時,中美正在進行貿易談判。此後,特朗普對華政策迎來一輪轉變。今年疫情肆虐後,特朗普任內經濟成績被快速抹平。在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面前,貿易戰帶來的政治利益幾乎不值一提。特朗普話鋒一轉,開始高調批評中國為病毒全球傳播的禍首,並在經濟、外交、科技、人權等所有領域全面對華施壓。
習近平(右)與時任美國副總統拜登(左)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握手(4/12/2013)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拜登被質疑與中國過從甚密,但他在競選時跟特朗普一樣承諾對中國強硬。
「特朗普試圖將幾乎經濟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定義為『關乎國家安全』。」赫夫鮑爾(Gary Hufbauer) 表示,因此才對TikTok和華為等公司施加禁令。
赫夫鮑爾認為,拜登會試圖將國家安全問題限制在5G、人工智能、先進半導體、量子計算機等領域。在這個較短清單上,拜登會盡量與美國盟友達成一致。然後在2021年中期,拜登制定出對華大戰略後,估計會豁免一部分對華關稅。
然後,人權問題和地區安全可能將取代貿易,成為這位民主黨總統對華政策的「主菜」。
在佩吉-賈勒特看來,美國將更傾向於從貿易問題轉向在更深層問題上與中國對抗,包括人權和地區安全。前幾屆美國政府一直猶豫不決,是否要在人權問題上向中國強力施壓,但總顧慮會破壞經濟關係。然而,在當前的環境下,這對拜登政府來說,不僅合乎心意,而且政治上有利可圖。預計拜登將對侵犯人權的中國官員和實體,實施更多制裁。
除此以外,拜登也可能選擇一些領域合作。可能性最大的是,應對氣候變化。佩吉-賈勒特稱,拜登和習近平都各自提出雄心勃勃的碳中和計劃,這可能為圍繞清潔技術和產業升級的政策合作帶來機會,這一點或許
===========================
威脅國家安全證據不足 美國法院駁回TikTok禁令上訴10/24
美國商務部先前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命令中國應用程式TikTok、WeChat等在9月20日時,自Apple Store、Google商店下架,並限制業務往來,不過美國聯邦法院屢次阻止美國商務部命令,對此美國司法部提出上訴,但美國舊金山法院法官碧勒(Laurel Beeler)23日再度以政府證據不足為由,駁回美國司法部的上訴。
根據路透社報導,碧勒表示政府所提出的證據,並不支持政府「針對性打造」禁令以保護美國國家利益,反而顯示這些限制措施大大超出促進政府合法利益的必要範圍。而美國司法部將再向第9巡迴上訴法院提出上訴。
==================================
法院駁回美國司法部上訴 認為證據不足顯示WeChat影響國家安全
2020-10-26 09:26 聯合新聞網 / 楊又肇
針對日前加州法院以違反言論自由為由,裁決讓WeChat暫緩被禁,使得美國司法部對此提出上訴。但在後續裁決中,加州法院法官Laurel Beeler則認為美國政府提出證據不足,並不認為Wechat對美國安全構成威脅。
不過,美國司法部仍未放棄上訴,預期將此案轉由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裁定,預期要等到今年12月才會有具體判決結果。
依照Laurel Beeler裁定看法,認為美國司法部遞交證據並未特別顯示WeChat對美國安全造成威脅,因此並未改變先前裁定結果,認為禁止WeChat將影響民眾言論與溝通自由。而因為這樣的判例,更使原本也面臨被禁的TikTok同樣獲得在美暫緩被禁。
在此之前,多名美國境內WeChat使用者集體提訴,認為美國政府此舉影響其與中國境內親友聯繫,同時也影響許多與中國境內有交易往來的商業活動發展,使得加州法院認定美國政府影響民眾言論自由,裁定可繼續透過境內軟體市集等管道取得WeChat app。
但即便目前並未有明確證據指稱TikTok、WeChat確實有影響美國國家安全,但美國政府仍認為此類app由於可輕易取得使用者隱私,同時也具備數據傳輸交換功能,因此認為對美國境內安全仍有一定影響。
=============================
歐盟公布5G網路安全指南、未完全排除華為 2020年1月31日
facebook twitter wechat twitter twitter
歐盟(EU)歐洲委員會於2020年1月29日公佈一項關於新一代通信標準「5G」的網路安全措施指南,也就是建立Cybersecurity of 5G networks - EU Toolbox of risk mitigating measures,該EU工具箱的目標是確定一組可能的通用措施,以減輕5G網路的安全風險,同時為選擇設施提供指導,這些措施應在國家和聯盟級別的緩解計劃中優先考慮。這樣做是為了創建一個強有力的措施框架,以確保整個歐盟5G網路安全水平以及成員國之間的協調方法。
在歐盟公告之前一日,英國提出非核心部分採用華為?品的指南。由此可見,歐洲各國並未完全排除使用華為通信設備,同時,該5G安全指南並未應美國川普要求完全排除中國華為5G技術?品。雖然,該指南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各成員國可各自制定政策決定是否排除華為。各國將基於這份指南提出的建議,決定本國的政策並在今年(2020) 6月之前向歐洲委員會報告。
歐盟委員會將支持實施歐盟5G網絡安全的措施,並將根據成員國的要求採取適當的行動以掌握的所有工具來確保5G基礎設施和供應鏈的安全:
電信和網路安全規則;
協調標準化以及歐盟範圍內的認證;
外國直接投資篩選框架以保護歐洲5G供應鏈;
貿易防禦工具;
競標規則;
公共採購,確保適當考慮安全方面;
歐盟資助計劃,確保受益人符合相關的安全要求。
該指南要求成員國評估5G設備供應商的風險狀況。評估從技術層面,還要求從「非技術層面」的角度出發,敦促成員國調查國家政府是否參與了企業活動,這要求被認為是針對中國政府與華為的關係而提出。為了分散風險,還建議歐盟企業宜採用多家供應商採購策略,不要採購過於集中於單獨一家供應商。
對於可能存在高風險的供應商,將適用網路準入限制,將高風險供應商從「被定義為重要的設備」中排除。因此,對於傳輸重要信息的網路核心部分,將在引入嚴格限制規定進行排除,而對於天線等終端部分,將通過寬鬆的限制敞開大門。
過去,基於華為以低價搶標而取得歐洲不少網通設備訂單,使得歐洲各國在通信基礎設施領域過度依賴華為,尤其在較偏遠地區。往後,若要將華為從5G網路中排除,歐洲的5G網路建設速度可能將放慢,但也給歐洲電信設備商帶來機會迎頭趕上,例如:西門子、易利信、諾基亞等。
雖然,5G將帶來很多商機,但必須確保網路安全及國土安全為優先。
======================
愛立信CEO不挺瑞典封殺華為 :恐限制競爭和新技術推出 2020/11/18
歐洲各國包括瑞典在內,開始跟進美國,封殺中國華為參與5G網路建設,但瑞典通訊大廠愛立信(Ericsson)執行長表示,瑞典禁止使用華為產品的通訊商,參與5G網路頻譜拍賣,恐限制自由競爭和開放市場,並可能導致新技術延遲推出。
《金融時報》今(18)報導,瑞典已禁止使用華為、中興通訊產品的通訊商,參與5G網路頻譜拍賣,但在華為就此告上法院後,瑞典法院的裁決要求,應暫停將華為排除出拍賣,愛立信執行長Borje Ekholm對此表示,重新審視瑞典當局針對華為的決策很重要。
Ekholm指出,對愛立信和瑞典而言,「我們的基礎是自由貿易帶來的機會...在我看來,擁有開放的市場和自由競爭很重要」。
Ekholm稱,他了解行動網路是國家安全問題,且在國安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但歐盟有平衡國安與自由競爭的5G網路準則,而瑞典當局的做法已偏離該準則。Ekholm稱讚表示,歐盟的5G網路準則是「很好的框架」。
Ekholm也表示,雖然愛立信與華為的競爭很激烈,但公司也與華為間就行業標準展開合作,而保持雙方合作很重要。Ekholm也支持競爭,因為競爭在長期上,可以使愛立信成為更好的公司,儘管從短期來看可能會很痛苦,但長期而言,競爭會驅使愛立信更具創新性,並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
Ekholm認為,歐洲的政治重點,應該放在盡快推出5G網路上,「就4G來說,歐洲關心的問題是『4G的殺手級應用是什麼?』因為美國人和中國人推出4G網路的速度最快,而現在消費者APP經濟,已由美國和中國公司主導。對企業而言,5G也會是同樣的狀況,而放緩5G推出也會帶來經濟風險,歐洲有可能因此再次落後」。
========================
華為在美國法院挑戰FCC對中國5G技術的禁令 2020-11-05 1
彭博11月5日消息,華為告訴美國一家上訴法院,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不能以國家安全問題為由,阻止客戶動用聯邦寬頻撥款來購買中國5G電信設備和服務。
華為稱,FCC已超越其職權,侵犯了國家安全決定應該由美國總統做出的權利,並跳過了聯邦決策過程中的必要步驟。
FCC的律師稱,該委員會在妥善評估國會和司法部的證據後認定,華為設備的低成本不敵其設備脆弱性以及該公司與中國軍事情報部門緊密聯繫所引發的疑慮。
====================================
為何特朗普阻中資公司收購美國晶片公司? 2017年9月14日
這家中方支持的公司Canyon Bridge Capital Partners,在去年11月提出要以13億美元收購萊迪思半導體製造商 。兩間公司對此感到失望,但已終止有關交易。
中國商務部對美方做法表示關切,並指有關審查不應成為「保護主義」的工具。
特朗普上個月才簽署備忘錄,指示有關當決定是否就中國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展開調查。美國政界和軍方都促請政府要審視中國在美國的投資,特別是關乎科技行業。
美國財政部聲明稱,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和總統審視了有關交易,認為交易「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聲明並指出有關風險是涉及知識產權的轉移,質疑中國政府有份支持這宗交易。
據路透社去年11月報道,本部位於加州的Canyon Bridge在去年成立,業務重心在科技投資領域,部分資金來源來自中國政府,並且與其太空計劃有間接關係。
報道曝光之後,美國加強了監管審查,國防官員亦就這宗收購表示關注。
據白宮網站所列出的行政命令內容,Canyon Bridge的有限合伙企業,包括一間在香港註冊的奕泰資本有限公司(Yitai Capital Limited),此公司於2016年10月在香港登記,其母公司為China Venture Capital Fund Corporation Limited。
萊迪思是美國少數可生產編程邏輯晶片的廠商,其生產的半導體,可以為企業把軟件放進晶片,公司約三分之一的收入來自中國,但在2015年至2016年都錄得虧損。
萊迪思稱已沒有和美國軍方有交易,所以不認為會構成安全風險。但美國政府今次的聲明中,提到美國政府亦有用萊迪思的產品。Canyon Bridge稱這本來是一宗「很棒的交易」,表示會繼續其他投資,但沒有回應國家安全的指控。據路透社消息,Canyon Bridge有意收購一間英國半導體公司,但同樣地,相關交易需要經過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審批。
直接游說失敗
一般而言,美國總統會按海外投資委員會的建議作出有關決定,不過在今次審批,涉事公司嘗試繞過委員會,直接游說特朗普,做法罕見。在游說過程中,公司聲稱可以為萊迪思招聘多一倍員工,以討好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增加國內就業」的政策。不過最終特朗普仍然根據海外投資委員會的決定。路透社分析認為,特朗普今次叫停這宗交易是發出明確信號,強調美國反對涉及潛在軍事技術的併購交易。
翻查資料,今次是27年來第4次,美國總統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撓企業交易,全部均涉及與中國有關連的企業。
「保護主義」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中方對事件表示關切。他說,對敏感領域的投資進行安全審查,是一個國家的合法權利,但不應該成為推行「保護主義」的工具。
高峰表示,中國企業在境外收購國外的公司,是企業自主決策的市場行為,「希望有關國家能夠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企業的境外收購,對這種正常的商業行為給予公平的待遇,為其創造合理、透明的經營環境,避免對投資者信心產生影響。」
早前有報道指,特朗普會在中國十九大後訪華,外界關注美國會否有更多影響兩國貿易的舉動。
======================================
平民特朗普可能面臨的6起官司 2020年11月22日
特朗普恢復普通人身份之後可能會官司纏身(Credit: Getty Images)
特朗普因為美國總統的身份而享有司法特權,不論是刑事或民事案件都得以豁免,但是2020大選落敗後,特朗普很快就會恢復普通人身份,屆時他有可能會官司纏身。美國聯邦和紐約州前任檢察官阿隆索(Daniel R Alonso)對BBC表示,「一旦他卸任總統,就沒有了總統權力的保護傘。」現在已經有許多訴訟律師和檢察官在一旁虎視眈眈伺機而動,?備把特朗普告到法庭上。在紐約一系列的刑事調查是特朗普和他的房地產公司「特朗普集團」(Trump Organization)所面臨最為嚴峻的司法問題。此外,特朗普還面臨其他的法律訴訟,包括特朗普家族內有人對他提出詐欺指控,以及多名女性指控他性騷擾。
官司一:AV女優和封口費
成人影片女星丹尼爾斯(Stormy Daniels)和花花公子模特麥克杜格爾(Karen McDougal)宣稱與特朗普發生性關係,並收到特朗普支付的封口費,要她們在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閉嘴。這起「封口費」的醜聞到了2018年就「封不住了」,她們兩人的爆料在特朗普的總統任期內投下震撼彈,為刑事調查點燃引信。
丹尼爾斯宣稱2006年和特朗普發生性關係(Credit: Getty Images),調查的焦點在於是否違反聯邦或國家法律,以及特朗普前任私人律師科恩(Michael Cohen)居中擔任的角色。科恩後來承認經手向這兩名女性付款,這筆款項被認為違反競選經費相關法律,2018年科恩被判刑三年。科恩宣稱是受到特朗普指示付款,但特朗普沒有被起訴,因為第一、聯邦檢察官必須獲得確鑿證據證明特朗普的確指示科恩支付款項;第二、就算檢察官掌握足夠證據,按照美國政府政策,檢察官也不能就聯邦刑事罪名起訴在任總統。
特朗普和AV女星的故事為什麼重要?
美國女優就「封口費」起訴特朗普總統
花花公子模特麥克杜格爾宣稱與特朗普有染並為此向特朗普夫人道歉(Credit: Getty Images)但是案子還沒結束,關於這筆款項還有第二起刑事調查仍在進行中。紐約曼哈頓地方檢察官范斯(Cyrus Vance)正在調查特朗普集團就這筆款項偽造商業記錄,但目前不清楚調查進展。偽造商業記錄在法律上屬於輕罪,最高刑期為一年以下,而且有兩年的起訴期限,支付費用已經超過兩年,所以就這一點來看已經沒有機會。曼哈頓地方檢察官范斯正在調查特朗普集團,如果偽造商業記錄的目的是隱瞞其他罪行,例如稅務詐欺,那麼就屬於重罪。如果被認定是重罪,起訴期限就更長,而且判刑也會更久,但目前還不清楚檢察官是否會朝這條法律途徑繼續走下去。
官司二:稅務和銀行詐欺
特朗普集團的律師指控紐約地方檢察官范斯對特朗普的調查是「政治刺殺」。
范斯向法庭提出要求,調?特朗普的財務資料,包括過去8年以來的稅務申報單,特朗普試圖阻止法庭允許范斯的要求,並表示這是「政治騷擾」。
去年10月,聯邦勝訴法庭駁回特朗普的請求,這意味著范斯就快要取得特朗普的稅務申報單。但是特朗普預料會上訴到最高法院,如果范斯最終獲得特朗普過去8年的稅務申報單,也不見得就會對特朗普提起刑事起訴,還要看有沒有足夠的證據。朗普前律師科恩國會作證 曝出獨家證據
官司三:房地產詐欺調查
紐約州檢察官詹姆斯(Letitia James)就像是特朗普背上的另一根刺,從2019年3月起,她就開始調查特朗普集團是否涉及房地產詐欺罪行。
這期調查的起因還是在於特朗普前任私人律師科恩,2019年2月,科恩對國會表示,特朗普浮報名下資產價值以獲取貸款資金,但卻又虛報資產資金以降低稅額。
詹姆斯以科恩的發言為根據展開調查,特朗普的兒子、特朗普集團副主席埃里克·特朗普指控詹姆斯進行「政治仇殺」,但還是同意她的要求,去年10月的時候出席了一場聽證會。詹姆斯還需要更多證據才能繼續調查,特朗普在總統任內可以因公務繁忙為理由拒?出席詹姆斯的聽證會,但卸任總統之後就沒有理由拒?出席,特朗普有可能會會像他兒子一樣出席聽證會。類似的民事調查最終可能以罰款結案,但如果調查到違法的證據,可能還會有後續的刑事調查。
美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特朗普不能凌駕法律
曼納福特和科恩倒下後,特朗普還能繼續「刀槍不入」嗎?
官司四:政治酬傭指控
美國憲法規定,所有聯邦官員,包括總統在內,都必須取得國會的同意才能接受任何外國的利益或好處。
已經有三起不同的民事訴訟指控特朗普沒有取得國會的同意,其中一個涉及外國官員在華盛頓特區的特朗普國際酒店舉辦宴會。
特朗普對此嗤之以鼻,表示其他的總統在任期間也賺外國錢。
美國憲法專家特利(Jonathan Turley)表示,這條古老的法律條文不太可能會導致任何刑事訴訟,特朗普卸任後相關案件就只剩下憲法學術討論的價值。
官司五:性侵或強姦指控
特朗普被多名女性指控性騷擾,相關指控發生在過去數十年期間,特朗普否認所有指控為「假新聞、政治抹黑和陰謀論」。
許多指控者在特朗普2016年競選總統期間出面指控,特朗普揚言要對每一個指控者提起訴訟,但是後來不了了之。
反而是其中有兩名女性就特朗普指她們為騙子,而對特朗普提出誹謗訴訟。《Elle》時尚雜誌專欄作家卡羅爾(E Jean Carroll)就是其中之一,她指控特朗普在1990年代在曼哈頓一家高檔百貨公司的試衣間強姦她,特朗普對此否認。
卡羅爾說,特朗普對她的指控表示,不可能強姦她「因為她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卡羅爾就此對特朗普提出誹謗訴訟,求償金額不明,但要求特朗普撤回相關發言。
如果案件得以繼續進展下去,卡羅爾的律師可能會要求取得特朗普的DNA證據,以證明卡羅爾所說的強姦指控是否為實。
官司六:特朗普家族指控
除了上述外界對特朗普的指控之外,他另外還受到家族內部成員對他的指控。
特朗普的侄女瑪麗·特朗普(Mary Trump)說,「詐欺不僅是家族生意,而且還是種生活方式。」瑪麗·特朗普最近出版回憶錄,堶探y述特朗普是威脅每個美國人生活的「自戀狂」。她的家族爆料含有一般外人無法得知的非常隱私的內容,同時她也對特朗普提出法律訴訟。她指控特朗普和另外兩位叔叔在遺產繼承上面欺騙她,施壓她放棄對家族生意的股權。瑪麗·特朗普的父親,小弗雷德·特朗普,是唐納德·特朗普的哥哥,在1981年過世,年僅42歲,瑪麗·特朗普當時只有16歲。她說,特朗普和其他兄弟負責看管她繼承的家族利益股份,但是「他們欺騙了我,不僅沒有保護我應得的利益股份,還設計出複雜的計劃將我名下的錢掏空,掩蓋詐欺行為,蒙騙我繼承財產的真實價值。」瑪麗·特朗普訴訟的求償金額至少有50萬美元。特朗普尚未對訴訟做出回應,如果法庭要求調?文件或出庭作證,特朗普就不能再以總統職務作為拒?的理由。
=====
川普任期倒數 CNN:他可能特赦自己 2020-11-08
美國總統川普敗選後,任期剩下兩個多月,CNN報導,他不必再承受選舉壓力,大可恣意妄為,可能特赦某些人(包括自己)、開除某些人並簽發一些行政命令。
川普首先特赦的可能就是涉及「通俄門」並對聯邦調查局(FBI)說謊的白宮前國家安全顧問佛林。此外,川普還可能特赦涉及通俄門的前競選總幹事馬納福,以及前競選團隊外交事務顧問巴帕多普洛斯。雖然他們都已服刑,但川普還是會藉由特赦,象徵性地反將司法部通俄門前特別檢察官穆勒一軍。
當然,川普也可能先發制人,特赦家族和川普集團其他成員。
不過,最大的問題在於,川普會不會特赦自己。由於沒有前例,加上憲法並未明文限制總統不能特赦自己,法律學者也意見分歧,因此不知道這麼做是否合法。要是川普真這麼做了,聯邦法院或許能給明確答案。
川普要開革的對象,第一個可能就是FBI局長雷伊。按照聯邦法規定,他的任期10年,而參院是在2017年8月通過他的任命案。不過,由於雷伊在選舉舞弊和將「反法西斯主義運動」(Antifa)列為恐怖組織方面,都和川普唱反調,因此川普可能藉由開革縮短他的任期。
川普下台前,可能還會設法簽發行政命令,以廢除「童年抵美暫緩遣返計畫」。
【中央社/華盛頓7日綜合外電】
美國總統川普近4年來不斷打破常規,如今任期即將進入最後2個多月,專家分析,不必再顧及選戰的他可能試圖特赦自己、開除官員,或者是用行政命令遂行自己的政策。
● 特赦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法律專家侯尼格(Elie Honig)表示,川普若在明年1月20日前實行特赦並非新鮮事,過去的總統常在任期倒數之際這麼做。
若川普要實行特赦,第一人選可能是前白宮國家安全顧問佛林(Michael Flynn)。佛林被聯邦調查局(FBI)探員查出他在川普2016年勝選到就職的數週間,與時任俄羅斯駐美大使季瑟雅克(Sergey Kislyak)之間有聯繫,佛林承認未向探員吐實而認罪。
川普還可能特赦被「通俄門」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團隊認定有罪的其他人,包括川普2016年競選團隊的總幹事曼納福特(Paul Manafort)和外交事務顧問巴帕多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儘管兩人已經服刑,川普仍可能透過特赦,象徵性破壞穆勒的努力。
川普也可能搶先特赦自己的家人與川普集團(Trump Organization)其他人士。據報紐約州檢方正在調查川普集團多起疑似詐欺案,但總統特赦令只含括聯邦罪,不包括州級犯行。
不過川普仍可能先給家人聯邦特赦,以防司法部未來認定適合以聯邦罪起訴。過去偶有州級調查演變成聯邦檢察官加以起訴的案例。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川普會不會特赦自己?目前還不清楚總統特赦自己是否合法,主因過去沒人這麼做過,而且憲法未明確限制特赦權,法律學者也看法分歧。若川普確實特赦自己,聯邦法院最終將給出確定答案。
● 開除官員
儘管多數政府高層官員將隨川普一起卸任,一些官員任期仍比他長,例如川普提名的FBI局長瑞伊(Chris Wray)任期為10年。
川普不實宣稱大選舞弊情事普遍,並稱反法西斯主義運動(Antifa)構成危險,瑞伊與他不同調,遭川普公開批評。然而假設川普確實開除瑞伊,當選總統的拜登(Joe Biden)2021年1月就職後,可以再度提名他。
另外,川普也可能嘗試開除各聯邦機構的內部監督人─督察長,最可能的目標就是2012年由前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任命的司法部督察長霍洛維茲(Michael Horowitz)。
霍洛維茲去年公布報告,斷定FBI啟動調查通俄門雖犯下許多錯誤,但調查行動具正當理由,且無證據確認FBI官員是基於政治動機行事。
● 行政命令
川普在任期內試圖透過行政命令制定自己的政策和政治議程。有時他成功,例如最高法院最終支持他對幾個穆斯林占多數國家發出的旅行禁令;有時失敗了,例如他試圖廢止「童年抵達者暫緩驅逐辦法」(DACA,俗稱追夢人計畫),遭最高法院裁定違法。
川普卸任前,可能會再度嘗試廢止追夢人計畫,因最高院未禁止政府藉適當行政程序下達新命令。川普也可能就平價醫療法(Affordable Act)、環保或移民政策,制定出其他政策目標。
拜登上任後可能會試圖撤銷部分措施,但新政府並非必定可自動推翻前任政府以行政命令採取的措施。
=====================================
莫言無忌喟嘆:「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天下之樂而樂歟。中美「新冷戰」:和拜豋打交道 中美合則二利 密談互助 修正「特朗普試圖將幾乎經濟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定義為『關乎國家安全』化缺失?美國的經濟產值占全球百分之廿五,「我們必須與占百分之廿五以上的其他民主政體結盟,這樣我們才能制定規則,而不是讓中國變成唯一能發揮影響力的國家,因此獨斷而為」,這番談話暗示他將採取和川普不同的政策。媒體辯論中美對抗實質是制度還是國家之爭?「特朗普試圖將幾乎經濟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定義為『關乎國家安全』。」赫夫鮑爾(Gary Hufbauer) 表示,因此才對TikTok和華為等公司施加禁令。赫夫鮑爾認為,拜登會試圖將國家安全問題限制在5G、人工智能、先進半導體、量子計算機等領域。在這個較短清單上,拜登會盡量與美國盟友達成一致。然後在2021年中期,拜登制定出對華大戰略後,估計會豁免一部分對華關稅。然後,人權問題和地區安全可能將取代貿易,成為這位民主黨總統對華政策的「主菜」。拜登對美中貿易政策的相關談話,在8月間就曾因中國對美國的實際採購金額,遠不如美中雙方於1月中簽署的首階段貿易協議的規定,因而發表聲明大力抨擊美中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根本失敗」。川普反目翻臉?美中貿易戰或始於川普訪中簽署2535億美元大單落空?拜豋的福蔭?川普訪中簽署2535億美元大單?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相較於川普的魯莽率性,甚至是無所不用其極的祭出兩敗俱傷的貿易制裁措施,拜登倒是在記者會中明白表態:他並不會對中國推行「懲罰性」的貿易政策。
拜登當選,美國內政將進入「盤整期」,進行中美友好會談。蓬佩奧所說的「中國共產主義建立全球霸權」並不符合現實。美國仍然可以在共存的框架中同中國打交道,這不妨礙西方在人權問題上批評中國,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政策加以遏制,捍衛自己的價值和利益。習近平警告:在充滿不確定性、需求減弱和外界敵意的後大流行病時代,中國必須調整經濟,更多地依靠自身保持增長。習近平說,為了減少對變化無常的外國經濟的依賴,中國需要國內人民花更多錢、國內製造商進行更多創新。官方媒體在評論習近平的戰略時說,最緊迫的是,中國必須要為與美國的持久糾紛做準備,這場糾紛可能會讓中國難以接觸美國的消費者、投資人和專業知識。和拜豋打交道 中美合則二利 密談互助 修正「特朗普試圖將幾乎經濟生活的所有領域都定義為『關乎國家安全』化缺失?….天意難測!天意難測!…(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