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涼心話 004 點穴台中 窒息台灣 無忌法師杜撰
美軍為何要對台灣狂轟猛炸?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以美軍為首的盟軍,對日本進行的「戰略轟炸」。台灣作為日本南進的主要基地,自然也成為了轟炸的目標。
受限於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與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在1936年底前,只在台灣設有「屏東陸軍飛行第八聯隊」。而在1936年後,才擴編為「第三飛行團」。
台灣方面,二戰初期由於日本掌握了西太平洋的制空權與制海權,因此台灣當時是作為日本對菲律賓與中國發動空中攻擊的跳板。雖然美軍早在1942年4月18日就曾經以航空母艦奇襲,發動「杜立德空襲」(Doolittle Raid)對東京進行轟炸。而張建俅在《二次大戰臺灣遭受戰害之研究》一文中提到,早在1938年2月23、24日,蘇聯派駐中國的志願隊便以中國的南昌、漢口為基地,駕駛SB-2型輕型轟炸機對台北的松山進行轟炸。隨著美軍在太平洋上的反攻,尤其是1944年7月馬里亞納群島的陷落與10月拿下了菲律賓的雷伊泰島,使美軍的長程轟炸機能以陸地基地為依託對台灣與日本本土進行持續的轟炸。台灣當時的航空部隊,從1936年以來經歷數次擴編,到1944年6月已經成為「第八飛行師團」。雖然從編制上看,日本守衛台灣的空中力量似乎越來越強。但隨著日本海空實力在太平洋戰場的大量損耗,尤其是1944年6月間被美軍戲稱為「馬里亞納射火雞大賽」的「菲律賓海海戰」跟同年10月的「台灣沖航空戰」後,日軍在台灣的空軍力量幾乎被消滅殆盡。
至於盟軍對台灣的轟炸,根據張建俅的《二次大戰臺灣遭受戰害之研究》,在1944年中以前,都還是突襲式的零星發生。直到1944年下半年,才配合菲律賓戰役的爆發開始大規模的持續轟炸。而轟炸的第一波高潮發生在1944年10月間,為策應菲律賓戰役所爆發之「台灣沖航空戰」的一部分。接下來第二波是1945年1月間為支援呂宋島登陸戰所進行的轟炸。
這兩波轟炸是由美國海軍38特遣艦隊的艦載機,與駐紮中國成都的美軍20航空隊負責,使用的是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這種轟炸機載彈量極大,所幸從1945年1月31日後,美軍20航空隊轉移到馬里亞納群島的空軍基地負責轟炸日本本土。轟炸台灣的任務轉而由美軍第5航空隊從菲律賓利用B-24、B-25發動攻擊。總結盟軍在二戰期間,對台灣所發動了15,908架次的轟炸,共投了炸彈84,756顆、燒夷彈35,463顆,投彈總數為120,219顆,總重量為20,242公噸。
日月潭發電廠被美軍炸毀
1945年是台灣南北各大市鎮遭受盟軍轟炸最頻繁又慘重的時刻。1月9日,盟軍大批出動轟炸台灣各地,台灣海空發生全面決戰,連續17日。同日,台灣總督府開始全台徵兵體檢。
同年2月14日起至2月19日,連續6天盟軍轟炸台灣各地市鎮。3月3日全台灣中等學校學生被動員組成防衛警備隊,準備對抗美軍登陸。3月9日,日月潭發電廠被美軍炸毀。3月16日,美機大規模轟炸台北市。4月3日,美機猛炸北部地區機場、工場及火車站,嘉義、花蓮也遭空襲。4月7日,空襲台南、嘉義、彰化。4月11日,猛炸高雄、台南、新竹。5月17日,花蓮、高雄等地各工廠被美軍轟炸機毀滅性的破壞。5月31日,盟軍全島大空襲,台北市區尤其猛烈,市區到處起火,到處死傷慘重,連總督府也局部受損。6月22日轟炸台灣各地。到了7月,台灣完全陷入盟軍肆意空襲的狀態。
本月歷史事件: 1945/01/03美軍轟炸台中飛行場This Month in History ...
taiwanairpower.org/blog/?p=7104
Jan 6, 2013 - Source:1945年1月3日清晨,14架第80轟炸機中隊的SB2C-3、6架第80魚雷機中隊的TBM-3,以及擔任護航的12架第80 ...
陸點穴戰攻台 國軍最多撐3天
2017年01月18日 : 近期大陸武統聲浪高漲,有關國軍能在台海戰爭中支撐多久的討論再度引起關注。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表示,解放軍不見血的「點穴戰」能讓台灣指揮系統癱瘓,台灣非常難抵擋,「只是48小時或72小時時間的不同」。不過,他也認為,和平統一可能性絕對存在,大陸用於統一及改變其他國家行為的工具太多,「拿個大棒子,輕聲細語,自然別人都聽你的」。林中斌曾任國安會諮詢委員、國防部副部長、陸委會副主委,是台灣知名的國際戰略學者,也是解放軍研究專家,曾準確預測1996年台海危機和多次美國大選結果。對於民進黨執政後的兩岸關係,他曾表示,如果蔡英文不修正或調整兩岸政策說法,北京可能會採取雪崩式斷交。
東風21D可打美航母
林中斌最近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指出,如果大陸內部穩定,不會用武力,當然武嚇是有可能的,前提是「沒有硝煙,不見血」,真正用武的可能性很低,現在的氣氛只是表象。記者追問:有專家提出大陸攻下台灣的時間要以小時計,台灣能抵擋多久?美國會怎麼做?林中斌說,他在1999年提出對解放軍未來戰術的觀察──點穴戰,即點其要穴癱瘓全身。網路作戰、電子作戰和電磁脈衝等,都是不見血的,讓台灣指揮系統癱瘓,大陸已有此能力。「台灣自己也承認,只是48小時或72小時時間的不同」。
至於美國,他認為,絕不可能像1996年那樣派來兩艘航母。自上次台海危機,大陸急起直追,發展出好幾個工具:一是東風21D,可打軍艦且越來越精準;二是從潛艇可發射的巡航飛彈,對付美國航母和周圍艦艇。此外,大陸從俄羅斯買的「現代級」驅逐艦上有「日炙」飛彈,也是打船的。他直言,講句不好聽的話,當然美國也不願意聽,他們屆時考慮再三後就會放棄,甚至不必考慮已知其不可為。
點穴台中 窒息台灣
台電台中電廠4部機退場?盧秀燕抨擊:騙選票
2018年10月12日:針對行政院長賴清德承諾台電台中火力發電廠4部燃煤機組將可於2023年、新建燃氣機組上場後退場,國民黨台中市長參選人盧秀燕抨擊根本是為選舉騙選票,因選情緊張的說法,質疑是「選前握握手,選後下毒手」;前台中市長胡志強更認為,這種看民調改變政策的情況很危險。盧秀燕表示,從深澳電廠的政策反覆看中央政府,根本就是要騙台中市民、讓中火能再增設2部燃氣機組,大家不相信,更是因為民進黨台中選情緊張,才這樣講。尤其,賴揆也沒說未來4部燃煤機組要除役、而是轉為退場備用,可說未來是10加2,空汙非但沒辦法減少,還會火力全開、越來越嚴重。胡志強則指出,現在距離年底選舉剩不到2個月,民進黨中央才宣布中火增加燃氣機組後、要換掉燃煤機組,可說是「在能源方面,完全沒有概念要將國家帶到甚麼方向」,而是看民調在改變,這是個危險的現象。台中市長林佳龍感謝賴清德的承諾,他回應指出,市府樂見「減煤不減電」,國家政策有既定期程,燃煤機組退場就是被取代,呼籲對手不要用負面方式扭曲,也不要讓空汙防制淪為選舉口水。台電則回應,目前規畫增設2部燃氣機組分別於2024、2025年可正式運轉,並於2023年進行試營運,配合賴揆的承諾,台電會努力加快期程。
臺中港國際商港設施符合聲明書換證前置作業完成
2019年1月14日: 為確保港口設施持續符合國際公約,並維持港口安全,臺中港務分公司近期輔導港區廿六個公民營事業機構港口設施,完成保全評估報告及計畫,陸續取得交通部航港局重新核發的「港口設施符合聲明書」。臺灣港務公司行政副總高傳凱率領港務公司團隊,上週五在交通部召開記者會。臺中港務分公司主任祕書鄭淑惠強調,該項港口保全相關作業為依《商港法》第四十二條「商港經營事業機構應辦理各國際商港保全評估作業,並據以擬訂保全評估報告及保全計畫,報請航港局核定後實施」規定,由交通部航港局督導港務公司辦理國際商港保全評估作業、擬訂保全評估報告及保全計畫,同時航港局每年也對港區保全業務進行查核及測試。鄭淑惠指出,自「九一一恐怖攻擊」後,為維護船舶與港口設施安全,依據「國際船舶與港口設施保全章程(ISPS Code)」,每五年需重新核發「港口設施符合聲明書」,以符合國際公約規範,確保港口安全。臺中港務分公司表示,臺中港目前有廿六個港口設施,交通部航港局前於一○三年五月辦理港口設施符合聲明書換證作業,有效期將於今(一○八)年五月屆期。為維護港口安全及業務持續運作,臺中港由廿六個港口設施單位及相關公權力單位(如警政署、移民署、消防署、海巡署、疾管署等)成立「臺中港港口設施保全委員會」,並由臺中港務分公司總經理擔任主任委員,主導港口保全業務運作。鄭淑惠補充,該分公司為使轄下廿六個公民營事業機構的港口設施順利完成換證,已召開兩次臺中港港口設施保全委員會會議,目前已完成臺中港整體保全評估報告及計畫陳報交通部航港局,並於去年十二月廿七日舉辦臺中港各公民營事業機構港口設施符合聲明書換證說明會,後續將遵照交通部航港局所訂工作期程,積極輔導港區港口設施,完成保全評估報告及計畫,順利取得航港局重新核發的符合聲明書,確保港口設施持續符合國際公約,並維持港口安全。
臺中清泉崗機場(IATA代碼:RMQ;ICAO代碼:RCMQ
臺中清泉崗機場(IATA代碼:RMQ;ICAO代碼:RCMQ)是位於中華民國臺灣臺中市的軍民合用機場,為臺灣中部唯一的聯外機場,場區橫跨臺中市的沙鹿、清水、神岡、大雅等區,占地約1,800公頃。該機場於日治時期開闢,在冷戰時期擴建至今日規模,曾是中華民國空軍和駐台美軍專用的軍用機場,之後因應臺中水湳機場的關閉而轉型為軍民合用機場,但場區仍由軍方管理。其民用部分稱為臺中航空站(英語譯名:Taichung Airport),但對外使用名稱為臺中國際機場(英語譯名:Taichu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由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管理及營運;軍用部份則稱為空軍清泉崗基地(英語譯名:Ching-Chuan-Kang Air Force Base),駐紮有國防部空軍司令部第三戰術戰鬥機聯隊(前第427戰術戰鬥機聯隊),陸軍陸航清泉崗基地,將駐紮國防部陸軍司令部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基地在此,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第二大隊基地亦位於此。另外機場跑道北側土地設有清泉崗高爾夫球場,跑道西側土地則對外租用為經濟作物農地。
冷戰時期的清泉崗空軍基地曾經是美國空軍重要的支援設施。1954年後,依《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國府在駐台美軍顧問團(MAAG)協助下徵收了臺中機場與周邊土地擴建機場。美軍戰鬥單位進駐清泉崗始於1958年,當時正值八二三炮戰爆發,第83戰鬥機攔截中隊(83rd Fighter Interceptor Squadron)的12架F-104星式戰鬥機進駐清泉崗,機場亦部署了鬥牛士飛彈,以應對來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威脅。在戰勢和緩後,83中隊在清泉崗及桃園空軍基地的飛機和人員又調回美國[6]。
1966年3月20日,為紀念徐蚌會戰陣亡的邱清泉中將,故更名為清泉崗空軍基地,機場代號CCK,是當時遠東最大的空軍基地,可起降12架B-52戰略轟炸機。1960年代越南戰爭爆發後,清泉崗機場逐漸成為駐台美軍最大、駐屯人數最多的基地之一。
1965年4月,駐於加州喬治空軍基地的第479戰術戰鬥機聯隊(479th Tactical Fighter Wing)派遣了2個F-104C戰鬥機中隊——第434中隊和第435中隊進入清泉崗。1966年1月22日,美國戰術航空司令部(Tactical Air Command)又將原駐田納西州西沃特空軍基地(Sewart AFB)、配有C-123運輸機及C-130運輸機的第314部隊運輸機聯隊(314th Troop Carrier Wing)改派至清泉崗,負責遠東地區各地的美軍人員、物資運輸,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戰場空運。
以下是該聯隊曾駐清泉崗基地的單位,均配有C-130E運輸機:
第50戰術空運中隊(50th Tactical Airlift Squadron,1966年2月-1971年5月,垂直尾翼代碼:DE)
第345戰術空運中隊(345th Tactical Airlift Squadron,1966年2月-1971年5月,垂直尾翼代碼:DH)
第346戰術空運中隊(346th Tactical Airlift Squadron,1966年2月-1971年5月,垂直尾翼代碼:DY)
第776戰術空運中隊(776th Tactical Airlift Squadron,1966年2月-1971年5月,垂直尾翼代碼:DL)
1971年後,第314聯隊撤離台灣,派往阿肯色州小岩城空軍基地(Little Rock AFB),原先任務於同年5月31日起由沖繩那霸空軍基地調來的美國太平洋空軍第374戰術空運聯隊(374th Tactical Airlift Wing)接替執行,而清泉崗空軍基地也逐漸成為亞洲地區各戰場運輸用機的主要補給基地及中繼站。
以下為第374戰術空運聯隊曾駐清泉崗基地的單位,均配有C-130E運輸機:
第21戰術空運中隊(21th Tactical Airlift Squadron,1971年5月-1973年11月,垂直尾翼代碼:DY)
第50戰術空運中隊(50th Tactical Airlift Squadron,1971年5月-1973年11月,垂直尾翼代碼:DE)
第345戰術空運中隊(345th Tactical Airlift Squadron,1971年5月-1973年11月,垂直尾翼代碼:DH)
第776戰術空運中隊(776th Tactical Airlift Squadron,1971年5月-1973年11月,垂直尾翼代碼:DL)
374空運聯隊對東南亞的作戰行動一直扮演極重要的支援角色,同時也在台灣以外地區執行慣例的空運任務,例如在菲律賓水災災區進行的人道救濟任務(於1972年獲頒菲律賓總統獎)及1973年5月的「返家行動」(Operation Homecoming),將越南河內的美軍戰俘護送回國。
美國空軍第18聯隊44戰機中隊派駐清泉崗的F-4C戰鬥機,攝於1973年10月2日
隨著弧光作戰(Operation Arc Light)中B-52轟炸機在越南各地出動架次不斷增加,美國戰略航空司令部(Strategic Air Command)於1968年2月將第4220空中加油中隊(4220th Air Refueling Squadron)及其在泰國達欺皇家空軍基地(Takhli RTAFB)、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的KC-135加油機調派至清泉崗以集中部署,援馳越南戰區週邊,駐泰國烏打拋皇家海軍飛行場(U-Tapao Royal Thai Navy Airfield)的B-52機隊及達欺基地的F-111轟炸機隊,同時5架原駐烏打拋飛行場的無線電中繼機及約450名的美國空軍人員從泰國調至清泉崗。11月29日至12月8日間,又從日本橫田空軍基地調了兩架B-57轟炸機到清泉崗,訓練中華民國空軍飛官偵測、截聽敵機上的電子反制設備。
1972年2月20日,一架清泉崗基地起飛的HC-130巡邏機創下了渦輪螺旋槳飛機航行距離最長的世界紀錄(至今尚未打破),該機沿著大圓航線從台灣飛行了8,732.09英里(14,052.94公里)到美國伊利諾州的史考特空軍基地。
嘉手納基地的第18戰術戰鬥機聯隊(18th Tactical Fighter Wing)在1972年11月至1979年間,一直在清泉崗駐有一個F-4C戰鬥機分遣隊。
1973年11月13日,第374空運聯隊調離台灣,移至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Clark AB)。1979年,隨著台美斷交,清泉崗空軍基地剩餘的美軍人員也全部撤離。
水湳機場位在臺中市區,影響西屯與北屯都市建設發展(樓層限高),而有將臺中民用機場遷至10公里外郊區,即清泉崗的規劃。2003年9月4日,民用航站開始興建,2004年3月5日完工啟用,清泉崗機場成為軍民合用機場,並將臺中航空站由水湳機場遷址至清泉崗機場。
自1996年來,中部縣市臺商對國際航線需求殷切,清泉崗機場為啟動國際航線服務中部縣市台商,民用國內航空站經動線調整
勉強擔任國際線入出境不敷使用問題嚴重,民航局於2009年斥資新台幣39億元進行中部國際機場擴建改善工程,國際航廈於2013年4月10日正式啟用,目前國內與國際航廈面積合計,比原先的航廈增加3.5倍。
陸軍決定在台中清泉崗機場興建陸軍航空指揮部基地,可供各型直昇機的進駐。從2019起至2023年止,編列7億2967.5萬元,進行陸航清泉崗基地設施新建工程。
臺中航空站事紀[編輯]
1972年07月,於臺中水湳機場成立「臺中候機室」。
1993年01月01日,升為「臺中輔助站」,隸屬臺北國際航空站監管。
1996年02月01日,升格為「臺中航空站」。
2002年11月11日,行政院核定同意清泉崗機場興建中部國際機場第一期工程。
2003年09月04日,「中部國際機場第一期工程」開始興建。
2004年03月05日,臺中航空站搬遷至清泉崗機場,中部國際機場第一期工程啟用,水湳機場民用航空業務停止運作。
2010年07月24日,「中部國際機場第一期發展計畫第一階段工程」開工。
2012年04月10日,中部國際機場國際航廈啟用。8月,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第二大隊由水湳機場移駐清泉崗機場。
2013年12月28日,臺中清泉崗機場國際醫療服務中心啟用。
2014年12月01日,臺中航空站調升為乙等航空站。
2015年02月05日,臺中航空站國際航空貨物集散站正式營運。
2016年06月16日,臺中市政府獲行政院同意將民用機場宣傳名稱改為「臺中國際機場」]。10月,機場多處告示牌更名為「臺中國際機場」,市府亦將道路指標更名為「臺中國際機場」。
2017年01月03日,臺中航空站正式將宣傳用名稱更名為「臺中國際機場」,但航空站本身並未調升為國際機場等級的甲等航空站。
2017年04月06日,與日本中部國際機場締結為姐妹機場,為前述機場在亞洲的第一個姊妹機場。
無忌法師杜撰,曰:國防部前副部長林中斌表示,解放軍不見血的「點穴戰」能讓台灣指揮系統癱瘓,台灣非常難抵擋,「只是48小時或72小時時間的不同」。林中斌未說明,如果點穴台中,中共針對台中電廠、臺中港及臺中航空站;台灣如何?是否窒息台灣?馬英九執政8年期間,兩岸「九二共識」,外交休兵,換來和平相處,理性解決兩岸兵戎相見蠻橫打壓的根本問題,也避免外交封殺全面崩盤的外交羞辱。蔡發文「辣台妹」,挑釁中共,垛匿同溫層,是否合宜?如果中共點穴台中,針對台中電廠、臺中港及臺中航空站;勢所難免;解放軍不見血的「點穴戰」,迫在眉睫?民有睿智;自有公平?納稅人涼心話;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