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台灣參與及爭議處理之探討 尹章華 教授 黃信瑜 教授
--------------------------------------------
壹、導言(什麼是一帶一路呢?)
貳、一帶一路的最近發展
參、一帶一路的政治風險
肆、冷靜思考戰略目摽
伍、一帶一路的分類問題
一、一帶一路的地域分類問題
二、一帶一路的事務分類問題
陸、一帶一路之台灣參與問題
一、中美貿易戰與一帶一路
二、一帶一路之台灣參與
柒、一帶一路爭議處理之探討(代結論)
一、管轄權
(一)地域管轄
(二)事務管轄
二、法院組織
(一)諮詢團
(二)法庭
三、審級
四、判決效力
五、適用法律
(一〕程序法部分
(二)實體法部分
-----------------------------------------------------------
壹、導言(什麼是一帶一路呢?)
【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
過去有張騫通西域,當時他所走過的這一段絲綢之路,就是中國現在西進的道路,也就是一帶。一帶的計畫中,中國規劃三條超級鐵路,直接貫到歐亞大陸的各個角落。1. 中國→歐洲;2. 中國→地中海;3. 中國→南海。其中『西安』就是一帶計畫中,中國境內最大的轉運站,這也就是 2000 年看西安這句話的原因。
【一路】:21 世界海上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商業繁榮的代名詞,在海上,中國也要建立它的絲綢之路。海上一路最主要有兩條航道。1. 中國→南太平洋;2. 中國→印度洋→歐洲。
海陸合起來的五條大幹道,就是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

這個計畫包含 66 個國家。佔全球總面積的 41.3%,佔全球人口數的 66.9%,佔全球 30%GDP 經濟規模,總值高達 21 兆!影響範圍非常大,稱得上是人類史上的第八大奇觀。一帶一路不僅僅是的幻想或願景,而是一個已經在發生的驚人事實!中國與歐洲連起來了:2011 年初,中國的「渝新歐鐵路」上路,全長 11,179 公里,一路從重慶直通德國;這段鐵路已被擴展成「中歐班列」,從寥寥幾條鐵路線發展到 39 條運行線,聯通 16 座國內城市和 12 座境外城市,甚至能穿越英吉利海峽抵達英國倫敦!運送時間只需傳統海運的 1/3,運輸成本只需傳統空運的 1/5,大大提高了貿易效率和便利性。一帶一路策略,建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中國商品可安全、快速及低廉送到全世界。世界各地天然資源更可安全、快速及低廉送運到中國。一帶一路策略,持續打開更多運輸點,進一步鞏固中國的戰略安全!(http://blog.ilc.edu.tw/blog/index.php?op=printView&articleId=722253&blogId=2446)
貳、一帶一路的最近發展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第26次非正式領袖會議2018-11-18在巴布亞紐幾內亞首都莫士比港(Port Moresby)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8-11-18表示,共建「一帶一路」進入深入發展新階段,將為亞太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更大發展機遇。他並呼籲讓亞太地區人民搭上數位經濟發展快車。習近平在會議中發表「把握時代機遇共謀亞太繁榮」演講,提出4個堅持:堅持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開放型亞太經濟;堅持創新驅動,培育增長新動能;堅持完善互聯互通網絡,促進包容聯動發展;堅持深化夥伴關係,攜手應對共同挑戰。習近平表示,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將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他以剛結束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為例指出,中國支持自由開放貿易、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決心不會有任何動搖。習近平說,數字(數位)經濟是亞太乃至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應把握創新發展時代潮流,全面平衡落實「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釋放數位經濟增長潛能。同時,應加強數位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增強數位經濟可及性,消弭數位鴻溝,讓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成員共享數位經濟發展成果,讓亞太地區人民搭上數位經濟發展快車。中國願與亞太各方深化數位經濟合作,培育更多利益契合點和經濟增長點,為亞太經濟注入強大新動能。經過5年努力,共建「一帶一路」正進入深入發展新階段。明年4月將辦第2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將與各國共商共建共享,高品質、高標準、高水準建設「一帶一路」,為亞太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更大發展機遇。習近平指出,亞太各國國情千差萬別,有分歧並不奇怪。他呼籲尊重彼此選擇的發展道路,在開放包容的基礎上交融互鑒,在良性競爭的同時互利合作,共同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3487774)。
參、一帶一路的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Political Risk)指企業因一國政府或人民的舉動而遭受損失的風險。易言之,指企業因一國政府官員行使權力和政府組織的行為,產生的不確定性而遭受全部或一部分損失的風險。一國政府的直接干預或不作為或也可能產生政治風險。政治風險常分為兩大類:巨觀政治風險和微觀政治風險。1.巨觀政治風險,指對一國之內的所有企業都有潛在影響。如恐怖活動、內戰 、或選舉後政權更替(政黨輪替)及軍事政變等。2.微觀政治風險,僅對一國之內的特定企業、產業或投資類型產生影響。如地方性選舉後政權更替(政黨輪替),一國政府設立新的監管機構、新的監管措施或對本國內的特殊企業徵稅等。如鴻海集團布局美國多年,1985年成立美國辦事處,並創立自有品牌「foxconn」,後於1997年設立維吉尼亞州據點,2006年也在印地安那州設廠。鴻海集團也在美國加州設有物流公司;賓州投資案在2013年傳籌設研發據點,但因當地州長下台而遭卡關;至於威斯康辛州在新州長民主黨的艾弗斯(Tony Evers)選任後,鴻海集團則盼望與新州長展開合作。2017年7月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美國總統川普聯袂在白宮宣布,要投資100億美元,在美國威斯康辛州設面板廠,時隔不到1年,這項投資案也正式落實,2018.06.28美國總統川普在威斯康辛州,參加台灣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公司面板廠的動土儀式,他致詞時大讚鴻海在美設廠,還不忘警告哈雷機車出走可能面臨的後果。川普致詞表示:「我們剛舉行動土儀式,這座新廠將提供威斯康辛州超過1萬3000位勞工工作機會。」他又說:「這只是開始。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工廠之一。」他還說:「富士康已經發現沒有比美國更適合建廠、招募和成長的地方。美國對企業敞開大門。」。川普多次大讚郭台銘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商人,也是他的「好朋友」,更驚嘆鴻海威州廠是「世界第8大奇蹟」。還再次指出,是因為他當了美國總統,郭台銘才很快決定落腳威斯康辛州投資。鴻海威州廠正式動土,看重此一投資案的川普也親臨威州動土現場,給足郭董面子。
威州原州長沃克(Scott Walker)在2018-11-07期中選舉尋求連任失敗,美國媒體唱衰,鴻海集團威州投資計畫恐因地方主管官員交替、政策轉向而生變,牽動鴻海集團當地百億美元投資與集團布局。共和黨的沃克在美國此次期中選舉敗給民主黨的艾弗斯(Tony Evers),成為美國媒體議論重點之一。威州當地媒體報導,艾弗斯對外發言提到,將解散威斯康辛州經濟發展公司(WEDC),由於這家公司是參與鴻海集團當地投資談判的國家機構之一,艾弗斯相關言論更受關注。
2017年11月10日 ETtoday新聞雲報導(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1110/1049305.htm):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前夕,義大世界接獲高雄市工務局通知,指陳建照容積超過法定上限,義大提出申復,工務局反而加重力道,將部分建案勒令停工,申請勘驗與使用執照則退件處分,並對全區禁建管制,義大世界興建工程遂停擺至今。義大針對市府的行為提出行政訴訟。其中市府退件的兩張建照訴訟部分,義大要求准予開工,但市府根據義大其他開發案的基地容積率超標為由,不准開工。本案更一審,獲得高雄高等行政法院的支持獲勝,案件上訴到最高行政法院,勝訴確定。行政法院要求市府重新做出行政處分,讓義大開工。這起案件勝訴確定,讓義大士氣大振!畢竟站在人民的角度,要在訴訟上打贏龐大的行政體系,實所不易。人民與政府打交道時,所有的資料均保存在政府機關中;政府機關也掌握較多的法令訊息。一旦人民與政府有了糾紛,行政體系提出的證據資料更為完備,再加上鋪天蓋地的行政命令函示,通常在人民搞清楚訴訟爭點時,案件就已經分出勝敗。訴訟上稱「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證據偏載」,就是形容人民訴訟上弱勢的無奈。本案中,最高行政法院明白點出高雄市政府的諸多違誤:「本件被告(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因其他建築基地之超額容積,或……等理由否准原告(義大世界)之申請,已有違法律保留原則,欠缺正當合理之關連性,且違反比例原則。…於法即有未合,訴願決定遞予維持,亦有違誤。」(最高行政法院105年度判字第262號)也因為最高行政法院的判斷,義大決定對高雄市府提出國賠訴訟,請求史上最高的國賠金額258億元。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各項基礎建設工程與合作計畫,正面臨「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的衝擊。「破窗效應」是指一幢有少許破窗的建築物,如那些破掉的窗戶沒有修理好,可能會有破壞者接連地破壞更多的窗戶,甚至會闖入建築內。如發現無人居住,也許就在那裡佔領、定居或者縱火。比喻在環境,若有不良現象被放任存在,就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於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想要跟中國談判的「破窗效應」就此展開。
(一)印度
印度總理莫迪2018年6月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中,再度拒絕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成為該會上唯一反對的國家,引發外界關注。8月31日,印度與尼泊爾簽署計劃建設跨境鐵路備忘錄,對抗中共與尼泊爾的「一帶一路」項目。早在2017年11月,巴基斯坦、尼泊爾和緬甸相繼取消中共投資的重大水電項目,總價值達200億美元。原因是這些國家漸次看清了中共的「一帶一路」,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例如斯里蘭卡需花費80%的財政收入來支付中共債務,而且其漢班托塔港被以99年租期租給了中國招商局港口控股公司,主權堪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顯示,過去五年,東南亞柬埔寨、老撾和越南等六個國家深陷外債陷阱。老撾外債已占國民總收入(GNI)的93.1%。柬埔寨外債飆升142%。中共是柬埔寨最大的雙邊債權人,2016年柬國70%的外債債權方為中共。就在中共向非洲撒幣600億後,中共迎來了肯尼亞第二大報刊上一篇諷刺中共為母豬的漫畫。外界解讀為中共花錢買不來尊重,而在國內,中共媒體緊急為中共在非洲大撒幣降溫,以冷卻民眾心頭的怒火。
(二)斯里蘭卡
2015年斯里蘭卡因政黨論替,新任總統西里塞納在尋求印度解決嚴重負債失敗後,轉而向中國商討如何償還前總統拉賈帕克薩跟中國的貸款事宜,歷經數月談判後,在2017年12月交出港口以及港口周圍15000英畝的土地,租期99年。中國利用債務在斯里蘭卡擁有「新殖民地」的作法讓國際社會震驚,在斯國境內,也被前總統拉賈帕克薩所領導的反對陣營譏諷為喪權辱國,鼓動群眾走向街頭抗議。斯里蘭卡與中國談判的結果雖不盡理想,但避免因無法償還債務,導致國家跛產的困境。
(三)馬來西亞
2018年馬來西亞也經歷政黨輪替,新總理馬哈迪為了實現競選承諾,去中國進行「破窗」之旅,雖然僅只有三個項目要暫停,要重新考慮,但其它合作開發項目仍持續進行,此行也讓外界驚嘆敦馬對強硬中國的斡旋與談判能力。在馬哈迪訪華前夕,他命令暫停東海岸鐵路計劃以及多元石化產品輸送管道和沙巴天然氣輸送管道劃。在希望聯盟沒有執政時,馬哈迪就提出要對東海岸鐵路計劃重新檢討。509大選後,希盟成功執政,對一些大型專案進行重新檢討,其中把東海岸鐵路計劃歸為重新談判專案。馬哈迪說:「前首相納吉在未經過公開招標的情況下,就把東海岸鐵路專案授予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CCCC)承建,而要承包商也可能會從中國引入近100%的材料和人力。當涉及的合約授予中國,向中國借了巨額貸款,而中國承包商傾向於使用中國工人,所有的材料由中國進口,甚至連交易也在中國進行,那是『中國製造』,那種合約是我不歡迎的」。
(四)巴基斯坦
政黨輪替後,巴基斯坦是第三個試圖要「破窗」的國家。新任總理伊姆蘭o汗(Imran Khan) 在競選期間,就針對過去政府與中國在「中巴經濟走廊」合作計畫貸款與合作計畫提出質疑。2015年,中國宣佈啟動「中巴經濟走」廊專案,視為是一帶一路倡議重要組成項目,包括修建公路、鐵路和石油管道的計畫,以加強中國與中東地區的聯繫。中方希望通過CPEC,擴大在巴基斯坦以及中亞和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同時反制美國和印度在這一地區的勢力。但前總理謝裡夫被批評,在中巴經濟走廊專案上給予中方"太多優惠"條件,謝裡夫本人目前正因受到腐敗指控而遭關押。新商務部長達沃德(Abdul Razak Dawood)上周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曾暗示,可能將耗資570億美元「中巴經濟走廊」(CPEC)所有項目暫停一年,直到完成相關審核工作。達沃德的表態激怒巴基斯坦軍方,陸軍參謀長巴傑瓦(Qamar Javed Bajwa) 抵達北京,對長期掌握實權軍方無疑是一項警訊。。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上一財政年度內,巴國經常項目赤字猛增43%,達到180億美元,財政赤字占國民生產總值比例達到6.8%。巴國的外匯儲備大量流失,從2017年5月的164億美元減少到90億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的最大出資國,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允許巴國用西方國家資金來償還中國債務。在急需財政資助,美國又取消對巴國援助後,巴國自然也無法承擔惹惱北京所帶來的後果。巴基斯坦新政府對中巴經濟走廊的考慮,主要是因為支持者多來自較小省份,對於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帶有懷疑的態度。透過中巴經濟走廊的交通建設,中國貨車運來一車車各種民生必需品,巴國民眾享用便宜的消費物資後,這些貨車卻是空著車回到中國。巴國企業界擔憂中國已經完全控制巴國的經濟與產業,究竟還有甚麼產品或物資可以賣回去中國?中巴經濟走廊可能會把巴基斯坦變成中國的經濟殖民地。據巴基斯坦鐵道部稱,由於債務方面的擔憂,「一帶一路」倡議下,該國最大的中資鐵路項目「絲綢之路」,將面臨20億美元的預算縮減。民粹主義總理伊姆蘭o汗領導的新政府,對開展中國政府投資數十億美元的鐵路項目很小心。該政府迫使中國政府重新修改協議,來減少對債務的依賴或允許其他國家共同投資運營。鐵道部長謝赫o拉希德說:「巴基斯坦是個貧窮的國家,承受不起貸款帶來的巨大負擔」。
(五)馬爾代夫
馬爾代夫23日的總統選舉投票,24日開票顯示,反對派候選人索里2018-09-24以高達58.3%的得票率領先,以133,808票對95,526票絕對優勢擊敗現任總統亞明。馬爾代夫原本是英聯邦成員之一,印度多年來一直是馬爾代夫的「保護國」,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的40多年裡,印度一直是馬爾代夫的第一支援國。但在亞明執政期間,馬國退出了英聯邦。2014年,馬爾代夫成為中共「一帶一路」路線上的一枚小紐扣,中資注入馬國修建海港和鐵路。亞明針對反對派帶有專政色彩。2015年亞明判處前總統13年監禁,2016年判處反對黨一位高層人員12年監禁。亞明還製造過其它人權劣跡。在此次大選的半年前,馬國最高法院釋放了9名重量級反對派議員,包括2012年被趕下台的納希德。亞明指稱最高法「政變」,實施國家緊急狀態法,逮捕了兩名法官和反對派人士。馬爾代夫前總統納希德對中共的「一帶一路」表示深切擔憂,他坦言馬國的八成外債來自中共,持續下去,馬國將成為主權危機國家。
肆、冷靜思考戰略目摽
一帶一路,大陸應冷靜思考戰略目標為何?限於現有歐亞非之現有鐵路、海運功能之改善和增強。不宜漫無目的延展或擴張?以免落人口舌?召致忌虞?因此,中國政府必須對「一帶一路」建設做好調研工作,掌握沿線66國基本國情與國力虛實、投資潛力與風險,以及經濟發展優先項目等功課,建立完整動態資料庫,「一國一策」因地制宜,以防範投資遭遇政局動盪、血本無歸災難。在陸運及海運方面,其策略有二:一、大貿易商;二、發貨中心;即由本國(大陸)大貿易商以成本價買入相關貨品,先行外銷並儲存本國(大陸)所設當地國外發貨中心,再由本國(大陸)大貿易商所設當地國外發貨中心,建立當地經銷系統交由當地人士合營或經管;此所以避免跨國性爭議。在投資及工程方面,其策略有二:一、組合性投資;二、先公後私。詳言之,投資方面,先由本國(大陸)、外國、公營及民營投資單位或機搆成立投資組合(Syndicate) 進行投資,依進程,先以公營為主私營為輔;後以私營為主公營為輔。工程方面,先由本國(大陸)、當地外國、公營及民營投資單位或機搆成立工程單位承包進行,以公營為主私營為輔;次包或下包,以當地公營、私營為主。此所以避免次包或下包之跨國性爭議。
(1)運送部分:陸運及海運方面,其策略有二:一、大貿易商;二、發貨中心;即由本國(大陸)大貿易商以成本價買入相關貨品,先行外銷並儲存本國(大陸)所設當地國外發貨中心,再由本國(大陸)大貿易商所設當地國外發貨中心,建立當地經銷系統與當地人士合營或經管;此所以避免跨國性爭議。本國(大陸)大貿易商可視需宴要,逐步開放與當地人士合營或經管。並以其營收利潤依比例供在地慈善公益之用。
(2)工程部分,先由本國(大陸)、當地外國、公營及民營投資單位或機搆成立工程單位承包進行,以公營為主私營為輔;次包或下包,以當地公營、私營為主。此所以避免次包或下包之跨國性爭議。其策略有二:一、小而美急攻又近利。BOT其為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或稱興建-營運-移轉、建設-運營-移交、建設-經營-轉讓等(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多以英文縮寫BOT稱之,是參與公共建設的運用模式之一,為將在地政府所規劃的工程交由國際投資及工程事業(吸納歐日等)投資興建,並且在經營一段時間後,再轉移由在地政府經營。為求小而美急攻又近利,建議在地政府零出資,(如由殷琪領軍的台灣高鐵,強調政府零出資,不像競爭者中華高鐵要求政府出資1500億,因此得標;政府不負擔債務?,國際投資及工程事業經營三十年;並加強在地,爭取民心支持。二、國會同意。以免政黨輪替執政而變卦爭議。
伍、一帶一路的分類問題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2018-09-21 說,「一帶一路」推動近5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105個國家及29個國際組織,簽署149份合作文件,就有關建設取得廣泛共識。與沿線國家展開的經貿活動越來越緊密,5年來進出口總額逾6兆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超過860億美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82個經貿開發區,總投資額超過280億美元,創造超過24萬個職位,有近6000個企業及項目落地、動工、投產。
2018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西班牙、阿根廷、巴拿馬、葡萄牙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三次峰會。 "一帶一路"受到各國歡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一帶一路"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倡議,西班牙願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阿根廷總統馬克裡說,阿方堅定致力於深化同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加強"一帶一路"框架內合作。巴拿馬總統巴雷拉說,巴方支持共建"一帶一路",期待同中方加強投資、港口運輸、自貿區等領域合作,歡迎中國企業投資,願同中方早日商簽自貿協定,提升兩國貿易水平。葡萄牙總統德索薩表示,葡萄牙支持"一帶一路"倡議,願成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在歐洲的樞紐。無論是助力阿根廷從"世界糧倉"向"世界超市"轉型,還是積極與西班牙的"亞洲發展戰略""地中海走廊建設"對接,抑或是同葡萄牙開展海洋合作、發展"藍色經濟","一帶一路"正在有效對接各國發展戰略。與此同時,"一帶一路"還正促進各國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的公共產品。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高質量、高標准、高水平建設"一帶一路",為世界各國創造更大發展機遇。
一、一帶一路的地域分類問題
一帶一路的地域分類,可分五類;略述如下:
(一)歐亞大陸:以現有歐亞各國之現有鐵路、海運功能之改善和增強為主。人均GDP是國內生產總值除以年中人口數。2017年美國人均GDP為60014美元。中國人均GDP為9482美元。美國的人均GDP是中國的6倍,是不是美國人的生活品質比中國人高出5倍?現有歐亞各該國家的人均GDP高於或同於中國GDP;可列為此類。依据法律處理相關爭議。歐盟執委會2018-09-19日提出一項改善歐盟與亞洲之間運輸、能源和數位基礎建設的計畫,被稱為是「歐盟版一帶一路」倡議。歐盟此次提出的計畫,2021年起,將由歐盟共同預算中另撥資金支應,也會聯合民間貸款和開發銀行一同出資;其實就是對中國「一帶一路」的策略回應。歐盟執委會未指明整個計畫需多少資金,將成立一筆600億歐元(700億美元)的基金,對投資者提供擔保,預估在2021到2027年之間,可望吸引逾3,000億歐元(3,500億美元)資金。
(二)非洲大陸:以非洲大陸現有各國為主。各該國家的人均GDP低於或同於中國GDP;可列為此類。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2018-09-03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演講,提出8大行動,並將投入600億美元支持,還宣布要免除與中國有邦交的非洲窮國到2018年底未償還的政府債務。習近平強調要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在演講中強調「五不」:「不干預非洲國家探索符合國情的?展道路,不干涉非洲內政,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不在對非援助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在對非投資融資中謀取政治私利。」美國智庫「全球發展中心」一項研究發現,接受中國「一帶一路」資助的8個亞洲、歐洲和非洲國家都出現國家債務失衡的嚴重問題。但是南非總統拉瑪佛沙 (Cyril Ramaphosa) 認為,中國參與建設非洲沒有「新殖民主義」的問題,這是外界的惡意毀謗。盧旺達總統卡加米 (Paul Kagame),同時也是非洲聯盟主席說:「非洲不是一個零和遊戲。我們和中國的關系不會讓任何一方利益受損。」
(三)南太平洋地區:有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索羅門群島、吐瓦魯等國。2013年11月,第二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在中國廣州舉行,中國宣布給予島國中最不發達國家95%的出口商品零關稅待遇,鼓勵和支持島國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2014年,習主席訪問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斐濟三國,與包括巴布亞新幾內亞總理奧尼爾、斐濟總理納圖曼、湯加首相圖伊瓦卡諾等8位,與中國建有外交關系的島國領導人舉行了集體會晤。2017年,斐濟正式加入中國主導創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成為中國在南太地區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伙伴。巴布亞新幾內亞非常歡迎"一帶一路"倡議延伸到南太國家,已經同中國簽署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協議。中國向太平洋島國提供的大量援助,與南太島國開展的富有成效的合作,都是本著中國提出的"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彼此開放、共同繁榮、協商一致"原則開展的,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
習近平2018年11月16日在莫爾茲比港分別會見建交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同他們就雙邊關系和務實合作交換看法。在會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克裡斯琴時,習近平指出,中方贊賞密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願繼續秉持正確義利觀和真實親誠理念同密方加強團結合作。希望雙方落實好不久前簽署的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推進貿易投資、農業漁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辦好2019年中國-太平洋島國旅游年系列活動。中方願在南南合作框架內繼續為密方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和幫助。據《路透》報導,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2018年11月08日昆士蘭省演說時將宣布,計劃創立1個20億澳元(約14.57億美元)的基金,為太平洋島國建設基礎設施。這項基金將可大幅提高澳洲對太平洋國家及東帝汶發展基礎設施的援助。澳洲將主要以成立新基礎設施基金的方式,重新聚焦太平洋地區。這些援助經費將用於電信、能源、運輸及水利等必要基礎建設,料能進一步拓展援助資金的用途。近年來,中國共靠著優惠貸款、捐助太平洋島國等方式,成為僅次於澳洲第2大的出資國。澳洲為對抗中國共的影響力,預計創立1個20億澳幣(約14.57億美元)的基金,為太平洋島國建設基礎設施。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建設,逐漸將影響力滲透至第三世界。為了預防某日遭中國勢力包圍,紐西蘭外交部長彼得斯(Winston Peters)2018/12/04發聲明表示,紐國將加派14名外交官赴薩摩亞、東加、斐濟、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和美國的夏威夷州。彼得斯將上述安排稱為紐西蘭「重設太平洋」戰略的組成部分。彼得斯說,這些新增職位表明紐西蘭決心?明亞太地區,讓這個地區更加安全,加強紐西蘭在該地區的話語權。紐西蘭還準備向日本、美國、歐盟和中國分別增派一名外交官,協調在太平洋地區的政策。美國、澳大利亞、法國和英國都將在太平洋島國開設新的使領館,增聘雇員,並增加跟島國領導人的接觸,對抗中國在太平洋地區不斷擴大的影響力。
(四)中美洲地區:有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等國。2003年到2016年,中國在拉美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達到1000億美元,習近平主席此前宣佈,計劃在2020年前向拉美地區投資2500億美元,並表示,到2025年,中國與拉美地區的貿易額有可能翻番,達到5000多億美元。外交部長王毅2018年01月26日1月21日至25日訪問烏拉圭和智利,旨在加強與拉美國家的聯繫於。中國外長王毅1月22日在中拉論壇開幕式上宣讀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賀信,提出以共建"一帶一路"引領中拉關係。專家說:"這是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借此為中國產品向拉美國家出口創造額外的市場併發展投資合作。將使中國對該地區的外商直接投資擴大2倍,同時建立企業以擴大貿易額。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孤立主義政策背景下,中國通過推動「一帶一路」這一全球性經濟倡議擴大自己在拉丁美洲國家的影響力。
二、一帶一路的事務分類問題
一帶一路的事務分類,可參照法院取得事務管轄管轄權之標準,依該訴訟之性質決定。1。投資案件部分2。工程案件部分3。陸運案件部分4。海運案件部分。
陸、一帶一路之台灣參與問題
大陸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孫彤2017年12月01日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會給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共同發展帶來巨大機遇,也將給兩岸企業間的合作與共同發展帶來新的商機。新華社報導,孫彤表示,在「一帶一路」的機遇上,台商一方面可以發揮技術優勢和敏銳市場洞察力,找到「一帶一路」貿易暢通方面合適的切入點。他舉例,台灣海霆國際物流集團積極參與中歐班列運營,還成功拿下「中歐班列-齊滿歐」實際運營權。另一方面,台商還可充分結合大陸中西部省分建設「向西開放」高地的機遇,在中西部地區形成新的產業集聚區。孫彤指出,今年9月,商務部會同國台辦及國家發改委共同推動在廣西授牌成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為台資企業在大陸發展特別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更大空間。孫彤表示,大陸將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加大服務台商力度。商務部將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本著「兩岸一家親」理念,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措施,逐步擴大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的範圍。他稱,商務部還將結合對台工作和對外開放需要,逐步解決台資企業投資過程中涉及的具體訴求,特別是優先考慮實施不涉及市場准入的優惠待遇,給予台資企業更多便利。
一、中美貿易戰與一帶一路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於9月3日至4日在北京舉行,大陸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表示,中國對非洲已建交國家中33個最不發達國家,97%輸往大陸產品給予零關稅待遇,未來中國大陸對非洲務實合作將體現三個特點,即更加注重培養非洲內生增長能力;從以過去的「輸血」為主向幫助非洲「造血」轉變;從注重基礎設施等硬體建設,轉向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經驗分享並重的軟硬兼顧的建設。大陸已經連續九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去年中非貿易額達到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中國企業在非洲「已建成」和「在建」項目,將幫助非洲新增約3萬公里的公路、超過900萬噸每日的清潔用水處理能力、並為非洲國家創造近90萬個就業機會。中非經貿關係將進一步朝向「縱深發展」。時逢中美貿易戰,國際社會相繼就「一帶一路」提出質疑,習近平多次親上火線辯護,強調非是有意打造一個「中國俱樂部」,而是促進全球共榮發展的「中國方案」。
美國認定中國的崛起會挑戰美國的霸權,作為霸主的美國也不會視而不見,衝突不可避免。美國不願失去老大哥的地位,與老二的大陸平起平坐;要在大陸還未站穩腳跟之際,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猛烈打擊中國。諺云:「天助自助者」;「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一個人要想獲得別人的幫助,必先自我奮發、自我圖強;你能自立自強、自我要求、自我尊重、自我謙虛,別人必然會樂於協助你、成就你。中美貿易戰由美國主攻發動,並充分善用以美國國?市場為主場。如今,中美貿易戰「休兵」。美國白宮發出的聲明附了「但書」表示,如果沒能在90天內完成貿易談判,仍會繼續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施行25%關稅。宜由中國利用狼族作戰,團結制勝,一帶一路備胎續行,主攻發動。其策略有二:一、大貿易商;二、發貨中心;可由大貿易商以成本價買入,先行外銷儲存國外發貨中心,維持工廠營運及就業機能,此所以打脫牙和血吞也。一則轉換市場;二可,改頭換面,分進合擊美國市場,此以天助自助者也。總之,在複雜多變的戰爭中,善於依據客觀實際,採取靈活多變的作戰策略,使用優勢以對應敵的戰法,爭取勝利。
二、一帶一路之台灣參與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2018-09-21 說,「一帶一路」推動近5年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105個國家及29個國際組織,簽署149份合作文件,就有關建設取得廣泛共識。與沿線國家展開的經貿活動越來越緊密,5年來進出口總額逾6兆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超過860億美元。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82個經貿開發區,總投資額超過280億美元,創造超過24萬個職位,有近6000個企業及項目落地、動工、投產。
一帶一路備胎續行,主攻發動。台商參與,除商務部將貫徹落實十九大報告精神,本著「兩岸一家親」理念,研究出台相關政策措施,逐步擴大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的範圍外;策略有二:一、大貿易商;二、發貨中心。台商可於「一帶一路」沿線105個國家,與沿線國家當地合資成立大貿易商,以成本價買入大陸產品(包括零組件),先行外銷儲存國外發貨中心,維持大陸工廠營運及就業機能,此所以打脫牙和血吞也。次則,於國外發貨中心進行加工、組裝、成品包裝,變更產地。一則,轉換進入沿線國家當地市場;二可,改頭換面,分進合擊,進入美國市場,此以天助自助者也。總之,在複雜多變的戰爭中,善於依據客觀實際,採取靈活多變的作戰策略,使用優勢以對應敵的戰法,爭取勝利。
柒、一帶一路爭議處理之探討(代結論)
一帶一路爭議處理?限於現有歐亞非之現有鐵路、海運功能之改善和增強。不宜漫無目的延展或擴張?以免落人口舌?召致忌虞?因此,中國政府必須對「一帶一路」建設做好調研工作,掌握沿線66國基本國情與國力虛實、投資潛力與風險,以及經濟發展優先項目等功課,建立完整動態資料庫,「一國一策」因地制宜,以防範投資遭遇政局動盪、血本無歸災難。重要的是,一帶一路涉外爭議,大陸角色欠缺公平性及公正性。難讓人相信中國法院沒有「愛國」裁判。因此,一帶一路須獨立性國際法庭是必備的制度。如大陸為歐亞非之現有鐵路、海運功能之運送方;買方或受貨人如何在買方或託運人或運送人所屬國家(大陸)法院,受到公平及公正的裁判,令人懷疑?大陸為歐亞非之現有鐵路、海運功能之改善和增強的投資方或工程主承包商。若原告為歐亞非之現有鐵路、海運功能改善和增強工程之業主或工程次承包商;業主或工程次承包商如何在投資方或工程主承包商所屬國家(大陸)法院,受到公平及公正的裁判,令人懷疑?簡言之,一帶一路案件立案受理於大陸法院,能否受到公平及公正的裁判,令人懷疑?一帶一路涉外爭議,必須在中國法院(「愛國」裁判)外,有獨立的國際性法庭受理,適用國際性法理原則,其判決始能令人信服。簡言之,一帶一路須獨立性國際法庭是必備的制度。略述之。
一、管轄權(jurisdiction)
管轄權(jurisdiction )係指,某訴訟案件在確定民事法院具有審判權後,決定由哪一個「民事法院」進行審理。一帶一路須獨立性國際法庭是必備的制度。略述之。依照定管轄之「標準」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地域管轄:以國別區域範圍做為標準,得管轄權。(二)事務管轄:法院取得管轄權之標準乃是依照該訴訟之性質決定。
(一)地域管轄:大陸應冷靜思考一帶一路的戰略目標為何?限於現有歐亞非之現有鐵路、海運功能之改善和增強?不宜漫無目的延展或擴張?以免落人口舌?召致忌虞?習近平宣布,將「免除與中國有外交關係的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重債窮國、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8年年底到期,未償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不列入地域管轄;中美洲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等國;及南太平洋地區有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索羅門群島、吐瓦魯等國,可能免除未償還無息貸款債務亦同。
(二)事務管轄:法院取得管轄權之標準乃是依照該訴訟之性質決定。
1。投資案件部分
2。工程案件部分
3。陸運案件部分
4。海運案件部分
二、法院組織
維持法院的獨立性及專業水平,以取得一帶一路相關人士對一帶一路法院的信任。
(一)諮詢團
諮詢委員若干人。來自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應盡量能夠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及主要法系,屬於同一國籍得有 2 名。
(二)法庭
法庭應由諮詢委員3或 5 人組成。提起程式的一方應指派 1 人,爭端他方 應在收到通知 30 天內指派 1 名。 另1或3名諮詢委員應由當事各方間以協議指派,除各方另有協議,應為第三國諮詢委員擔任。法庭地,可由雙方合意之。
三、審級
審級,仿美國民事法院程序,審結合事實審與法律審,二審為法律審並為二審終結制。(1) 事實審一次性;並採行英美法系discovery程式,以找定系爭點,避免拖延。(2)上訴審為法律審;一次為限。
(一)、法學三段論法
法院之判斷,包含認定事實與適用法律,係以法學三段論法之結構為基礎。先確認所應適用之法律規範( 大前提),再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認定個案事實( 小前提 ),進而將個案事實涵攝於法律規範,最終 產生法律效果( 結論)。美國民事法院程序,審結合事實審與法律審,二審為法律審並為二審終結制。
(二)、美國民事法院程序
民事訴訟有別於刑事訴訟程序。美國司法體系奉行刑法與民法之間諸多重要差異。刑事法與侵犯整體社會的行為有關,而民事法主要涉及公民之間的義務。民事案件中,糾紛通常發生於私人之間,憲法第七修正案與州法保障民事訴訟中的陪審團審判權。不過政府有時也可能成為民事訴訟的一方。刑事案件則是由政府對個人涉嫌侵犯社會的罪行所提出的起訴。
在民事案件中,法院試圖以判決方式決定適當的救濟方式,解決訴訟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如判給受傷的一方賠償金或發佈一項命令指示一方當事人履行或禁止從事某項行為。在刑事案件中,法院決定被告是無辜或有罪。有罪的被告被處以罰鍰、入獄服刑,或兩者。在某些案例中,同一行為可能導致刑事程序與民事訴訟。假設「喬」與「彼特」發生肢體衝突。如彼特打喬的肋骨,彼特可能會被控刑事暴行罪。喬也可能對彼特提起民事訴訟,以獲得賠償金來支付醫藥費。民事案件一般都較不為媒體所關注,可歸入五個基本類型。合約法、侵權法、財產法、繼承法,以及家庭法。(一)合約法:合約主要是關於兩人或多人之間的自願協議。通常是一方承諾為另一方的服務或貨物;另一方支付金錢。商業法建立在合約法或合約概念上,主要涉及信用或分期付款計劃的銷售行為,其處理範圍還包括支票、本票,或其它可轉讓的金融工具。保險合約,適用於保險業,受政府機構之管理和該業界特有之規定的約束。(二)侵權法:侵權法一般被認為是民事違法行為法,主要與造成傷害且未符合社會標準的行為有關。侵權法以個人傷害或人身傷害賠償為中心,成長最快速的次領域是產品責任。產品責任案件成長快速的另一個原因,是陪審團在判決有利於原告時的裁定額。陪審團的損害裁定額可分為兩種:補償性與懲罰性。補償性賠償金的目的是支應原告的實際損失,例如修理費、醫藥費等,懲罰性(或懲戒性)賠償金的用意則是懲罰被告,或警告被告日後不得再有這樣的行為。(三)財產法:傳統上,不動產與個人財產兩者有所區別。前者通常指房地產- 土地、房屋,與建築物,還包括生長中的農作物,其它項目幾乎都被視為個人財產,包括金錢、珠寶、汽車、傢俱,以及銀行存款等。(四)繼承法:繼承法談的是如何將財產從一代傳給下一代。美國司法體系認可個人依照自身意願處理財產之自由。最常見的繼承方法是執行遺囑。如果某人留下一份有效遺囑,法院便會加以執行。(五)家庭法:家庭法處理的是諸如結婚、離婚、子女監護權,以及子女權利等事務。
實際上,用到完整的司法過程的人很少。精簡型審判(Mini-Trial)中,雙方以類似審判之形式,在由經挑選之雙方代表和中立第三人組成的小組面前表達立場。促成問題的釐清,並為實際可行之解決協商建立基礎。來自雙方的代表在小組面前概述己方立場和主張。中立的顧問可就案件的是非曲直髮表咨詢意見。除非雙方事前以書面方式同意遵循,否則這份意見不具約束力。另即決陪審團審判(Summary Jury Trial)指的是在提出訴訟後、達成裁定前,雙方分別在陪審團(通常是六人)面前申論,概述各自的論點以及簡短的開庭與結案辯論。律師通常有簡短的時間(如一小時以內)陳詞。由陪審團根據雙方提出的辯論作出不具約束力的判決,讓律師及其客戶對案件有更深一層的瞭解。即決陪審團審判的主要優點是花費的時間。通常花不到一天。
證據揭示(Discovery) 美國法律體制有證據揭示程序的設計;也就是雙方都有資格取得對方擁有的信息。證據揭示的工具包括:1.取口供證詞(deposition)是證人在法庭外於宣誓後所說的證詞。口供證詞使用與法庭相同的問與答形式。所有的案件當事人必須被告知要進行取證,以便其律師到場交叉盤詰證人。2.書面詢問(Interrogatory)是指必須在宣誓下回答的書面問題。書面詢問可以只提交給案件當事人,不提交給證人,目的在於取得對訴訟另一方所擁有之證據的陳述。訴訟其中一方如果希望檢視文件、信件、圖畫、圖表、地圖、照片,或對方擁有的其它對象,可要求調閱訴訟其中一方的相關文件(production of document)。3. 若對訴訟之一方當事人的身心狀況存疑,法院可令該當事人呈交一份醫師檢查報告。審前會議(Pretrial Conference) 在出庭之前,法官可召開審前會議,與雙方律師進行非正式的案情討論。法官與雙方律師就無異議之事實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稱之為協議(stipulation),目的是藉由減少法庭中必須爭議的議題數量,好讓實際的審判更有效率。雙方律師也分享案件的證人名單與文件數據。律師與法官也可利用審前會議來解決案件。有些法官主動促成案件和解,使之不必上法院審理。如果一方當事人認為審判中出現法律錯誤,可以向較高審級的法院上訴。
四、判決效力
法庭判決供諮詢之用;並公開出版。若判決為1。貸借方(投?案件部分)2。施工方(工程案件部分)3。貨方(陸運案件部分)4。貨方(海運案件部分)接受者,於他方有和解之效力。
五、適用法律:
(一〕程序法部分:採行證據揭示(Discovery) 及審前會議(Pretrial Conference)設計;雙方都有資格取得對方擁有的信息。證據揭示的工具包括:1.取口供證詞(deposition)。2.書面詢問(Interrogatory)。及審前會議(Pretrial Conference)在出庭之前,法官可召開審前會議,與雙方律師進行非正式的案情討論。法官與雙方律師就無異議之事實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稱之為協議(stipulation) 。目的是藉由協議(stipulation),減少法庭中必須爭議的議題數量,讓審判更有效率。法庭辯論;採用傑賽普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英文:Philip C. Jessup International Law Moot Court Competition簡稱JESSUP)競賽形式,各方由五名(最少兩名)組成。先由原告進行訴訟,再反過來,由被告進行訴訟,並且為原被告雙方做出書面的備忘錄。即審判的主要優點是花費的時間。通常花不到一天。
(二)實體法部分:依合約、衡平原則及相關公約審理決之。1。投資案件部分2。工程案件部分3。陸運案件部分4。海運案件部分。參見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貿易法委員會)(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的原始成員有29個國家,1973年擴大到36個,到2002年已有60個。成員國來自不同地理區域,各有不同的法律傳統和經濟發展水平。成員國包括14個非洲國家、14個亞洲成員國、8個東歐國家、10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國家、以及14個西歐國家。該委員會成員國由大會選舉產生。成員的構成,代表了世界各個不同地理區域,以及其經濟和法律制度。委員會成員的任期為六年;每隔三年,半數成員會重選。)部分公約:1.《國際貨物銷售時效期限公約》(1974年); 2. 《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漢堡規則" (1978) ;3.《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 (1980) ;4. 《聯合國國際匯票和國際本票公約》(1988)5.《聯合國國際貿易運輸港站經營人賠償責任公約》(1991年);6. 《聯合國獨立擔保和備用信用證公約》(1995);7.《聯合國國際貿易應收款轉讓公約》(2001年);8. 《聯合國國際合同使用電子通信公約》(2005年)9.《聯合國全程或部分海上國際貨物運輸合同公約》-"鹿特丹規則" (2008) ;10. 《聯合國投資人與國家間基於條約仲裁透明度公約》"模里西斯公約"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