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能獨怪羅福助?----問政文化早已沉淪 國會亂象何足為奇
立法委員再度在議事堂內開打,整個過程經由電視一再重播,不僅媒體及民眾交相指責,朝野各政黨更異口同聲發表譴責聲明,男立委公然動手毆打女同仁,無論理由為何絕對不容原諒,惟單獨譴責動手的個人,雖能彰顯「社會正義」,但睽諸國會既往的「打鬥史」,口頭譴責既無法為挨打者討回公道,也對施暴者毫無約束力,更無能改變立院紊亂的現況。
對於立院暴力,不僅言詞譴責無效,甚至訴諸司法也無濟於事,此由余政道數年前挨打之後,透過司法程序企圖討回公道,結果打人者僅獲判「得易科罰金」的「五十九天拘役」,如此象徵性的薄懲,對受害者而言既無實質公道,對施暴者更毫無影響,否則今天又怎會再度在立院大顯身手?
司法雖號稱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卻連國會議員間的正義都無法維持,焉能責怪民眾對司法喪失信心?又何奈施暴者食髓知味屢施故技?「刑不上大夫」的觀念與事實,自古而然,於今尤烈,難道不是國會亂象的背後推手嗎?
司法難斷立委間的是非無足為奇,更令人痛心的是,立院本身早已淪為立委各逞奇能的雜耍競技場,愛唱歌的立委隨時上演歌唱秀,質詢時「唱的比說的好聽」,同僚不僅不以為意,還大聲鼓掌叫好,立法院變成了卡拉OK店,歌聲繞樑何止三日?但其亂如麻的國事,能藉歌聲解決嗎?
至於好玩道具者,動輒耍弄橡膠娃娃、總統布偶及大小旗幟,視滿座官員如無物,質詢時對著道具一逕自說自話,任令備詢官員枯坐鎮日,以致待審法案延宕無法通過,而滿堂布偶能讓國政有所進展嗎? 既然愛唱歌、愛玩布偶的立委,都可以在質詢時段搬弄獨家絕活,利用國會殿堂盡興演出,部分麼靠打打鬧鬧起家的豈不也技癢難耐?眼看眾家兄弟都有機會上電視打知名度,拳腳功夫了得的立委,萬一話不投機「被迫」揮拳揍人,又何足怪?說穿了只是各顯神通,忠誠顯現原形罷了,既未「踰越」本性與常軌,民眾就該見怪不怪,何必隨著媒體的報導而大驚小怪呢?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