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
至於云何為『夜摩天眾生有五種羞恥』?依《正法念處經》開示:夜摩天眾生有五種羞恥。何等為五?所謂:
(一)第一羞者,謂食時有見他天白須陀色,自食則垢,或時色赤。相近食食,見則極羞。
(二)第二羞者,謂見他天端正好色、形服莊嚴,有多天女妙色殊絕供養餘天,見已則羞。
(三)第三羞者,謂見他天在蓮花中、空中飛行,園林山川、蓮花池水、金毘琉璃戲樂處行。以業勝故,飛行則疾。若少業天,行則不速,不能共彼同處遊行,常在他後,羞天女眾。
(四)第四羞者,謂天入在蓮花池者,以天本有如是業故,則有如是蓮花池生色香觸量。劣天見已,於眷屬中則生羞恥。
(五)第五羞者,如天之業,如是得報,如業坐處。若於本時作大善業,則有妙好毘琉璃座或青寶座,或時復有赤蓮花色勝坐處坐。若餘劣天在彼處坐,以業少故,如是妙座或變為金或變為銀,或為頗梨,彼天既見,坐處變已種種雜業——輕重等業。既見知已,則生羞恥。既生羞故,威德劣減。彼天如是面色減劣,餘天威德面色增上。自天女眾如是見之,則捨而去,捨離如是少業天子,依止其餘大業天去,遊戲受樂。天女同心,一切皆共詣餘天子。彼少業天極生羞恥。
由此觀之,如是『舞者』,即所謂夜摩天眾生有五種羞恥,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夜摩天』者,梵語夜摩,華言善時。謂時時唱快樂故也。此天由修施、戒二種福業,勝忉利天,是以感報得生其中也。彼一切地有三十二,
一名勢力;
二名乘處遊行;
三名雲處遊行;
四名積負;
五名心相;
六名山樹具足;
七名廣博行;
八名成就;
九名勝光明圍;
十名正行;
十一名常樂;
十二名增長法;
十三名一向樂;
十四名樂行;
十五名種種雜;
十六名心莊嚴;
十七名風吹;
十八名崇高;
十九名沫旋行;
二十名百光明岸;
二十一名山聚行;
二十二名月鏡;
二十三名憶念量;
二十四名遮尸迦;
二十五名解脫禪;
二十六名慢上慢;
二十七名下入;
二十八名階行;
二十九名自身鏡;
三 十名慢身光明;
三十一名上行;
三十二名林光明。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
(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
(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
(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