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
至於云何為『眾生應願出離煩惱諸垢』?依《正法念處經》開示:眾生若願出離煩惱諸垢,出世間道,彼如是處天世間,退生於人中為轉輪王,如是往返經無量世,王四天下七寶具足。所謂女寶:
(一)彼女寶身,作栴檀香,口中常出優缽羅香,身觸細軟,如迦陵伽觸。
(二)迦陵伽者,海渚中鳥。彼觸勢力,若觸人身,則無疲乏,遠離飢渴、憂悲苦惱;彼渚上人得彼觸力。
(三)女寶亦爾,若轉輪王,若見、若觸,皆受快樂;
(四)寒時身溫,熱時涼冷,如是觸力,非餘人得;離瞋善業,順行勢力;
(五)一切男人見此女寶,心善分別,如母姊妹,一心於王;於王敬重,專心於王,常與樂行;
(六)遠離五種婦女過失,謂不貞良、異男子行、嫉心惡貪、樂惡處欲、夫亡命住。
(七)如是女寶復有五種功德相應,五者所謂隨夫意轉、多生男子、種姓不劣、喜樂好人、不生?心。夫共餘女娛樂行時,不生妒心。
(八)復有三種大勝婦女功德相應,謂不多語;心不邪見;夫若不在不樂聲、觸、諸味香等,心意不動。
(九)以是因緣,身壞命終,則生善道天世界中。
由此觀之,如是『九者』,即所謂眾生應願出離煩惱諸垢,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出離』者,出離生死證入於涅槃也。如同《華嚴經》曰:「調伏眾生,令究竟出離。」《心地觀經》曰:「深著世樂,不樂出離。」《仁王經》曰:「天人俱修出離行,能習一切菩薩道。」又『煩惱諸垢』者,昏煩之法,惱亂心神,即無明貪愛之惑也。謂諸眾生,隨順煩惱,流轉生死,故違涅槃之道也。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
(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
(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
(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