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完全改變平衡」
中美貿易戰持續升溫,美國根據301調查,第一波對中國價值500億美元的產品課徵25%的關稅已全數生效後,美國第二波另加碼2000億美元的產品課稅,聽取民意的相關法定程序2018-09-06到期,川普2018-09-07在空軍一號上回答記者詢問時表示: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課稅箭在弦上,可能很快就要實施,他還預告還有更多,第三波的關稅措施對高達267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課稅也準備好很快就要宣布,「端看中國怎麼做」。他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是美國談過史上最糟的協定,他著手修改,和墨西哥的貿易談判已經完成,和加拿大的談判正進行中,他對中國更強勢,因為他「必須如此」。他再次批評中國對美國貿易逆差,占美國便宜,而只要他下令,就還有價值267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要徵稅,「這將完全改變平衡」。
川普訪華前 已布局完成
川普訪華前 美國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
在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訪問中國前夕,美國發布《中國非市場經濟地位報告》,美國的對華貿易政策打上強烈的「川普烙印」。再次確認中國屬非市場經濟國家。備忘錄說,中共在市場中到處插手(進行操控),從根本上扭曲了經濟運作。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不承認中國為市場經濟的國家,可以針對大陸產品施加更高的關稅。
中美貿易戰進入第三階段:從「打不打」變成「打多久」
中美貿易戰螺旋式上升,越燒越烈。第一階段在4月16日美國制裁中興前。這時,中國口氣非常強硬,高調地認為美國不堪一擊,甚至指美國「搬起石頭砸腳」、「站住懸崖邊上」,揚言中國「不惜一切代價」打贏貿易戰。這個階段,中國是自信的(或自大的),也認為美國只想嚇唬一下中國。不符事實的宣傳錯誤地「帶節奏」,讓很多中國人都以為貿易戰「很容易」。到了美國制裁中興,中國業界一片哀鳴,「無芯之痛」令中國頓感實力尚有巨大差距,不得不放下身段,於是進入第二階段。這時,《厲害了,我的國》下架了,《戰狼II》受批評了。就連美國談判團在北京談判期間開出了「喪權辱國」的條款,中國也不嚴厲反擊。中國還未能完全掌握美國的意圖,於是,以劉鶴為首的代表團到華盛頓,承諾大筆採購,削減貿易逆差,也得到了美國財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的首肯,發表聯合公告。然而,美國的「休兵」似乎只是為美朝峰會掃除障礙的幌子。川金會一確定,美國在5月29日就一改「不打貿易戰」的口風,重提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關稅,令中國大為震驚。這時中國才意識到,美國希望制度性地改變以往中美的貿易格局是「來真的」,不只是裝裝樣子,也不是一些讓步就可以「收貨」。
於是,貿易摩擦進入第三階段。中國一方面指責美國失信,另一方面,反而繼續放低姿態,「韜光養晦」,營造一個「受害者」的角色。整個貿易戰風向為之一變。以,以為能以戰促談,最後能達成協議。現在已從一輪打不打的問題,變成打多久的問題。甚至有可能,這種關稅會維持相當久一段時間,很可能最終變成「新現狀」(new status quo)。
中美貿易戰持久化,對美不是好事
中美貿易戰進入持久戰,對美反而不是什麼好事。首先,中國本身人口眾多,市場規模龐大得足以與美國媲美,而且市場規模還在持續快速增長中。中國有潛力擴大內需,消化部分因出口受阻而受影響的產品。其次,中國近年來對外貿易的依賴已經減少,對美國出口的依賴也在下降。中國在2006年出口美國佔總出口的30%,2017年只佔13%。習近平的「一帶一路」倡議及「非洲策略」,中國廠商非常注重開發沿線和非洲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持續投入也得到有初步回報。中國商品在那些地方的增長潛力,有望抵銷對美國貿易降低的衝擊。出口美國的商品與出口發展中國家的商品路線不同,總的說來利潤也較高。中國廠商需要時間調整,但若貿易戰變成持久戰,這種陣痛可以忍受。再次,中國加緊輿論戰與法律戰。中國在貿易摩擦初期輿論戰頻頻失著,但從美國制裁中興科技開始,整個傳媒氛圍有很大改觀。貿易戰打響之後,中國轉為用低調的方式應對。儘管有這些缺陷,中國以靜制動,總的說來,輿論上已經是應對得宜。再次,中國努力在打合縱戰,希望聯合歐盟、日本等支持自由貿易的國家對付美國。川普四面開火給中國看到了實現的可能。惟歐日也一直抱怨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看來未必會與中國站同一陣營。尤其是歐美宣佈暫時不打貿易戰,「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的三零自由貿易市場,對中國打擊甚大。歐日此前已經達成幾乎完全零關稅的自由貿易協定,再加上CPTPP,進入最後階段的NAFTA,以及歐加自由貿易協定,對中國而言是噩夢。由於美國十一月六日期中選舉,到十八日APEC峰會也不過兩星期,白宮已宣布川普將不參加在亞洲地區的兩場峰會:東協峰會與APEC峰會,由副總統潘斯代表出席,但會參加G20,弦外之音是,只有達成了貿易協議,才會有川習高峰會,象徵關係恢復。台灣地方選舉在廿四日投票,在G20前一周,川習場邊高峰會是否開得成,是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
期中選舉將成美貿易戰轉捩點?
最後,中國最期盼的是在期中選舉川普挫敗。現在看來,確實存在這種可能,美國是急於要中國儘快認輸的一方。7月11至13日,美國接連三天出招施壓: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竟稱習近平「阻撓談判」;接著,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又指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與中國貿易是零和遊戲。川普宣佈準備向所有5,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徵關稅。隨後,美國又把對2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上升到25%。美國頻頻出手,顯示中國在保持定力的同時,要預備好,美國把貿易戰擴大到其他領域。川普期中選舉背水一戰,非贏不可,不僅參議院要保持過半,眾議院多數絕對不能讓民主黨拿下,否則動輒發起彈劾,篤定就成了跛腳總統。期中選舉前達成美中貿易協議,尤其有助選情。也正因為如此,繼二千億之後,川普威脅要把所有剩下的大陸輸美商品,加上川普威脅要再向2,670億美元中國貨品開徵關稅,徵收關稅的中國貨物總值為5,170億美元,超越美國去年進口的中國貨品總值5,050億美元。恐將引發大規模債務危機、信心喪失及經濟崩盤。尤其是美元黑市飆高,人民幣的外匯市場禁不起考驗,土耳其與阿根廷的殷鑑在前,為避免此類後果,北京可能被迫投降,向華府讓步。大陸財財政部、稅務總局2018-09-07發出「關於提高機電、文化等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將多元件集成電路、非電磁干擾濾波器、書籍、報紙等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6%。將竹刻、木扇等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3%。將玄武岩纖維及其製品、安全別針等產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9%。方案將從2018年9月15號起執行。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指出,美國之所以發起貿易戰,要求公平貿易,原因之一就是中共的各種補貼和退稅,造成中國產品在美國長驅直入,嚴重傷害美國經濟,中共再增加出口退稅,就會招來川普反擊。謝田:「川普當然很容易,他可以繼續增加關稅,關稅從百分之15、20,再提高,中國如果補貼15%,那川普再加15%,實際馬上就把這個補貼抵銷掉了,最後總不可能百分之100、200的補貼,那最後乾脆就不準進來,再怎麼補貼也沒有用。」
面對“修昔底德陷阱”的挑戰,美國發動貿易制裁。《孫子.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指兩國交戰應避開敵軍初征時的旺盛鬥志,待其鬆懈返回時再予攻擊。「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川普威脅要把所有的中國貨物總值為5,170億美元加徵關稅關稅,超越美國去年進口的中國貨品總值5,050億美元。己顯示其狼子野心,讓中國貨物全盤退出美國市場?大陸是否有壯士斷腕、斷尾求生的毅力,預作棄絕美國市場的最壞打算?可能是決勝的關鍵。未來,習近平能否「把情緒化放一放」,心平氣和,料敵先機,帶領大陸從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陷阱中脫困,預作棄絕美國市場的最壞打算?迥避美國市場衝突;利用一帶一路備胎續行,此所以轉換市場,天助自助者;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