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六日舉行主席補選,在有效的二十萬黨員當中,卓榮泰囊括近兩萬五票(七成多)、游盈隆獲得九千三張票。由於並沒有同步改選中常委、中執委,競爭不像往年激烈,只有十七%,大體反映各大派系權力平衡、及中生代鞏固領導中心的共識。話又說回來,在自主黨員比例不斷下降的情況下,游盈隆竟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有兩成七的票,可見不少黨員贊成他的政黨改革立場,尤其是在台南市取得四十%,,隱約看到前總統陳水扁一邊一國連線影子。
勝出後的卓榮泰表示緊接著的任務是全力做好立委補選,還宣示將設置選舉、服務、及黨政等三個平台,展現相當旺盛的企圖心。卓榮泰從政經歷完整,在陳水扁政府擔任過行政院長謝長廷的秘書長,相當強悍;沈寂多年,他在蔡英文就任總統後被找回當民進黨副秘書長,扮演跟傳統支持者溝通的橋樑,身段柔軟。賴清德在前年接任閣揆,卓榮泰回鍋秘書長得心應手,也有幾分派系平衡的味道;段宜康立委選後賣力演出,卓榮泰不甘示弱強力回應,可見不是省油的燈。
民進黨此番地方選舉重挫,除了被中央執政不力帶衰,相當程度是因為深綠選民含淚不投票,以致於「韓流」可以發揮擴大的效應。吳澧培、彭明敏、高俊明、及李遠哲四人公開呼籲蔡總統不要參選連任,語重心長、恨鐵不成鋼,大致上說出不少人的心聲。然而,民進黨把立場的堅持解釋為「逼宮」,甚至於惡意扭曲為世代差異,不惜驅策新世代修理老先生,大家可以看出小雞決定圍簇母雞取暖。當下,卓榮泰如果想要修補裂痕,恐怕必須用盡洪荒之力。
再來是卓榮泰所構思的府院黨溝通機制。眾所周知,自從總統直選以來,不管藍、綠,儘管總統兼任黨主席,著眼「以政領黨」、還是「黨政同步」,黨中央實質虛無化,中常會淪為總統府動員月會找專家前來演講的場所,已經不是決策中心、更不用說是權力核心。另外,由於部會首長多半不是從政同志,政策協調難免被詬病為「以黨領政」。既然立院黨團是總統嫡系立委馬首是瞻,中央黨部的政策委員會形同虛設,更不用說被凍結的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卓榮泰明言重心在因應明年初大選的平台,包括提名策略、戰略部署、戰區整備、以及人員調度,說穿了就是護航蔡英文再度獲得黨的提名。民進黨目前的派系生態是三分天下,除非新潮流決心取而代之,黨內異議份子應該無力阻擋小英連任,卓榮泰的挑戰不大。蕭牆之外,民進黨必須戮力安撫柯文哲、及喜樂島聯盟,同時又思考能否調和華獨與台獨的差異。關鍵在於中國政策,這恐怕不是過渡期的卓榮泰可以使力。
習近平近日以「一國兩制」坑殺國民黨的「九二共識」,明白否定A、B型台獨,沒有模糊的空間。小英迄今以「台灣共識」包裝「中華民國台灣」,史明把台灣獨立的最後一戰寄望在她的身上,台獨聯盟也予「階段性」肯定,基本假設是台灣前途發展宛如往上爬的階梯。相對地,也有不少人認為我們是在跟時間賽跑,中國溫水煮青蛙,台灣人應該竭盡心思向世人宣示獨立建國的意志力,不應安於現狀。總之,國事如麻,不能要求新主席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