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上個月搬到內湖,早先,前AIT台北處長楊甦棣提及美國將派遣海軍陸戰隊駐守維安,CNN也報導國務院已要求派遣陸戰隊進駐。國內有不少人相當興奮,彷彿這是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以後,又一次顯現川普總統打算改善與台灣的關係。儘管前處長司徒文表示這是美國對駐外人維安慣例,聽來似乎沒有很特別,只不過,還是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事實上,從十九世紀以來,美國海軍陸戰隊已經多次前來台灣。美國在一八四四年跟中國簽訂『望廈條約』,隨後在廈門、福州、及廈門設置領事館,台灣的淡水、基隆、打狗、及安平都歸廈門領事館管轄。從一八四九年開始,美國部署在遠東的東印度分艦隊多次派人到台灣,表面上是搜尋在台灣海域觸礁擱淺的商船是否有水手受困,實際上是勘查煤礦的品質,考慮是否租地設加煤站,進而升級為前進基地。
在一八五七年,東印度分艦隊的司令阿姆斯壯在美商的遊說下,一度打算派兵進駐台灣,曾下令陸戰隊上尉西姆斯前來做準備。他把總部設在高雄的柴山,應該是借住美商羅賓奈洋行。他總共待了八個月,雖然沒有找到半個風聞滯留的美國人,卻是坐著轎子趴趴走,四處跑拜會官員。他的每個行程至少三個小時,一眼望去是稻田、及甘蔗園,對百姓的觀察是畏怯而友善。
接下來是在一八六七年,美國商船羅發號在台灣外海沈沒、船員被殺,駐廈門領事李仙德率東印度分艦隊到南台灣討公道,總共有一百八十一名官兵登陸,包括四十三名陸戰隊,每個人帶著四天的口糧及水。陸戰隊上尉貝爾納普帶領二十名兄弟擔任斥候,穿過的濃密的灌木叢來到溪畔,由於地形崎嶇,最後是徒勞無功,其中有好幾位中暑,不是很光彩。還好,陸戰隊沒有人遇伏陣亡。
基本上,美國海軍是炮艦外交的後盾,跟國務院一向合作無間,而陸戰隊更是必要時候的機動打擊部隊,可攻可守。美軍在二次大戰期間並未登陸,台灣逃過一劫,仍有十九名陸戰隊被列為失蹤於台灣,絕大多數是一九四五年搭日本戰俘船榎浦丸,遭受美機轟炸而與四百名盟軍戰俘葬身高雄港海域。大戰一結束,美國派了四艘軍艦到基隆港,陸戰隊負責接走在集中營被關三年半的一千兩百名美軍,由外海的兩艘航空母艦上載往馬尼拉。
在一九四八年,美國國務院跟陸戰隊簽署了一份備忘錄,同意提供現役陸戰隊,保護美國在世界各地外交使館的人員、機密文件、及設施,正式名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隊。美國在一九五○年任命藍欽為代辦、一九五三年升為大使,尼克森副總統年底訪問台灣,夫婦還參加陸戰隊的生日酒會。藍欽任內發生反美的劉自然事件,群眾翻牆進入美國大使館、燒毀文件、還撕下美國國旗,陸戰隊相當尷尬。
在斷交前,美國陸戰隊鼓號樂隊會在總統府前面表演。在二○○九年莫拉克風災後,美國海軍直昇機前來執行人道援救,驚鴻一瞥陸戰隊員操作小山貓。在二○一五年,兩架陸戰隊所屬F/A-18大黃蜂式戰鬥攻擊機由日本飛往新加坡,中途故障迫降台南,大家心照不宣。這幾年,我們的陸戰隊指揮官訪問美國,當然要造訪維州匡提科海軍陸戰隊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