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緬甸商務部公布消息,本财年(2020-2021财年)前5個半月邊貿額呈下降趨勢。自2020年10月1日起至2021年3月12日的緬甸對外貿易中,進口額達71.4億美元,與上一财政年度同期的進口額94.7億美元相比減少了23.2億多美元。
據悉,在本财年前5個半月的時間堙A屬于投資性質的物資,例如交通工具、機器、鋼鐵、飛機零件等進口額爲25.9億美元;日用品進口額爲14.5億美元,這些日用品中包括醫藥品、化妝品及食用棕榈油等(與去年同期相比,這一類進口物資減少了1.4759億美元。);工業原料進口額爲23.07億美元,上一财政年度同期這類物資進口額爲32.4億美元;屬于計件方式(Cut-Make-Pack,簡稱CMP)生産行業原料的進口物資進口額爲7.88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進口減少了2.24億美元。
目前對外貿易中,緬甸的十大進口國爲中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印度、越南、日本、韓國及美國等。
其中在緬中貿易方面,緬甸向中國出口總額爲20.5億美元,進口額爲9.2049億美元,這表明緬中5個半月來的邊貿總額達到29.7億美元。而上一财年同期中緬邊貿總額爲27.5億多美元,這表明緬中邊貿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1885億美元。
根據經貿部門的數據資料,中緬5個邊貿口岸的貿易額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特别是緬甸交易總額最多的邊貿口岸及中緬最大邊貿口岸木姐,每天進出車輛都達到1000餘輛左右,其中由木姐出口到中國的貨車有700多輛,由中國進入緬甸的貨車有200多輛。
對于在緬甸疫情和國内局勢動蕩情況下中緬邊貿額還能出現比上财年有所增長的情況,有分析認爲這和中緬各方在應對邊貿往來方面做出的努力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特别是中方在幫助緬甸防疫抗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中緬貿易能夠在安全防疫情況下迅速得到恢複。當然,和在穩控住疫情發展的情況下姐口岸的曼威(Mann Wein)及金三角(Kyinsankyawt)檢查站延長開放時間也有重要關系。此外,棒賽Pan Hseng(九谷Kyukok)與畹町邊境口岸之間的綠色水果車的交易在替代司機制度下也有顯著的增長。
在中緬邊境貿易中,緬甸出口主要依賴天然氣、木材、農産品和水産品等自然資源,進口則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工程用原料和電子電器設備等。
而在同期緬印貿易方面,兩國邊貿總額爲1.40226億美元,與上财年同期相比增長0.6967億美元。
據了解,緬甸主要通過德木(Tamu)、媦w(Reed)和漢塔蘭(Htantalan)邊境口岸與印度進行邊境貿易。去年(2020年)印度因新冠疫情關閉了緬印邊貿口岸,封鎖了米佐拉姆邦和曼尼普爾邦的過境點,迫使上半年雙邊邊貿被迫受阻暫停;下半年邊境檢查站的重新開放,邊境貿易逐漸開始得到恢複。在去年10月1日至今年3月12日期間,德木口岸進出口貿易額爲2890萬美元,媦w口岸進出口貿易額爲1.1125億美元,漢塔蘭口岸目前則還沒有任何貿易往來。
緬甸向印度出口的物資有綠豆、豌豆、姜、姜黃、月桂葉(用作香料)、水産品、水果及蔬菜等。而進口物資有醫藥品、電器電子産品、摩托車、鋼鐵及其他建築器材、機械産品等。
此外,同期的緬泰兩國邊貿總額爲15.7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兩國邊貿總額達19億美元。而通過緬泰妙瓦底(Myawady)邊貿口岸的交易額爲6.005億美元,去年同期交易額爲5.497億美元。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妙瓦底貿易額增加5080萬美元。
爲促進開展這邊境貿易,緬甸在緬泰邊境開設了7個邊貿口岸,分别爲大其力(Tachilek)、妙瓦底、高棟(Kawthoung)、丹老(Myeik)、梯客(Hteekee)、莫山(Mawtaung)及梅塞(Maese)等。這些口岸中,以妙瓦底口岸的貿易量爲最多。
緬甸向泰國出口的主要物資爲玉米、天然氣、煤炭、錫(純度爲71.58%的Sn金屬)、椰子(鮮果與幹果)及各種豆類等。進口物資爲機械産品、工業原料(包括水泥及農肥等)及日用品(包括化妝品及食品)等。
據了解,當前原料計件方式加工(CMP)行業的産品出口在緬甸出口行業中占30%的比例。但因去年新冠疫情的影響,造成原料服裝加工産品的主要出口地歐洲國家的訂單大減,加之防疫影響計件服裝加工和發展等嚴重影響了緬甸,CMP行業的發展。【資訊來源:緬甸金鳳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