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回美國總統大選歹戲拖棚,儘管川普陣營困獸猶鬥、零星官司不斷,由於各州選舉人已經在12月14日投票,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以306比232票勝出,如果沒有意外,國會在1月6日正式計票,第46任總統將可在20日就職,屆時,將昭告天下新政府在未來四年的國政藍圖。當然,通盤的「國家安全戰略」不會那麼快就出爐,不過,由拜登在初選宣布的政見、以及他在春天發表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的〈為何美國必須再度領導──由川普手中挽回美國外交政策〉,仍然可以勾勒出他的世界觀、病理針砭、及藥石妙方。
從現實主義的角度來看,外交決定於國際體系的結構、及本身的實力與位置,相對地,自由主義則相信國際規約制度、及相互倚賴合作下的共存共榮;共和黨服膺前者,民主黨則擁護後者,兩者的共同點在於美國當仁不讓引領群倫,而差別在於安全、還是繁榮優先。冷戰結束,老布希躊躇滿志、柯林頓四顧茫然、小布希左支右絀,李伯大夢、龜兔賽跑,等到歐巴馬猛然一驚、回防揭櫫「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中國悄然崛起、已非吳下阿蒙。
川普擊敗希拉蕊上台,除了代表美國內部惡化的社會分歧、及政治對立,也反映的是民主黨的交往(engagement)政策無效,也就是說,跟中國的經貿擴張不僅不能催化共產政權的民主化,反而坐視對方發揮經濟力量、任憑在國際社會攻城掠地。川普商人出身,身邊環繞著一堆臭味相投的江湖術士,外包用人、推特甩人:他在商言商、討價還價,能要多少算多少。由於缺乏深謀遠慮、短視近利,捨棄龍頭樞紐的地位,老是指控盟友貪小便宜、搭便車,眾人只能搖頭。
川普一開頭溫良恭儉讓,對中國新疆維穩、及香港送中不置可否;只不過,隨著連任的壓力逼近,政績上必須有所亮點,開始在經貿上發動攻勢。終究,所謂「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的經濟民族主義口號只能消炎退燒,增加的關稅無法掩飾政府必須補貼農民的困境。當下,儘管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仍然佔有世界的四分之一,加上歐盟也有過半,然而,拜登不得不承認沈痾是美國整體生產力大不入前的事實,因此,他宣告上台後的重點將是提升國力,不會是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