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虎類犬的所謂改革 引言於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辦「2018蔡英文政府執政二週年檢討與展望」
蔡英文政府上台兩年,人民的反應不是很好。如果不看嫡系機構、或是染紅的媒體,不管藍綠的民調顯示出來的結果,或許每回內閣改組有稍微止血,大致上是六成不滿意她的表現、或是領導方式,相對之下,滿意度在三成上下,也就是民進黨的基本盤。對於這樣的呈現,蔡英文總統認為改革初期本來就是困難的,她上任後很努力在著手結構性的問題,花很多的時間在修舊法、或是訂新法,未來兩年會加速執行改革方案,聽來是相當有自信。
除舊布新是新政權上台必要的,也就是一方面掃除妨礙進步的障礙,另一方面戮力履行選前所答應的政見。小英喜歡把改革比喻為建房子,先把地基打好,然後再來談地上的建築。只不過,如果只有看到101大樓的建設,不看老舊社區的都市更新、也無視其他建設,表面上看來是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卻顯示自己一次只能做一件事,無法擔任綜觀全局的塔台管制員。連續壁日夜施工已經夠吵了,萬一灌漿作業導致鄰屋龜裂傾斜,當然會有強烈的反彈。
就政治層面來看,司法改革虛晃一招,津津樂道的是轉型正義,也就是處理國民黨的不當黨產。然而,蔡英文堅持把促進轉型正義限定在威權統治時期,那是柿子挑軟的吃,刻意排除原住民族目前所遭受到的不公不義,特別是土地流失而被迫離開原鄉。民進黨的說法是政府無法處理殖民者留下來的遺緒,認定那些只是歷史正義,彷彿正義可以一刀兩斷,卻忘了政權是延續的;也因此,她顯然相信只要把原民菁英叫到總統府開會、寫寫報告,就可以跟良心交代。
在社會層面,民進黨政府大肆宣揚的是年金改革。由於國家財政窘困,絕大多數的選民都贊成有必要改革,至於改革的內容、及方式卻值得商榷。既然茲事體大,仿效李登輝前總統召開國是會議、尋求各方的共識,出發點是好的,特別是國家的中堅份子。然而,主事者存心不良,以國際談判爾虞我詐的伎倆對付利害關係人、甚至百般醜化,軍公教難免怨懟。誠然,國會可以立法縮減人民的權益,然而,如果連要求大法官釋憲的機會都剝奪,情何以堪。
至於經濟面向,政府推出「五加二產業創新」,包括智慧機械、亞洲矽谷、綠能科技、生醫產業、國防產業、新農業、及循環經濟,看起來俗又大碗,不過,實際上卻是天女散花,不可能立竿見影。最受人訾議的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表面上是雨露均霑、連在野黨也不敢阻擋,然而,拼拼湊湊,看不到提綱挈領的前瞻總體經濟宏觀,而且很多項目根本無關基礎建設,說穿了就是試圖在選前製造利多長紅的假象、甚至於就是綁樁,那與過去國民黨的作法何異?
就文化層面,蔡英文的作法是放手讓文化部、客委會、及原民會去衝業務,反正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只不過,族群之間並非相互孤立,放任各行其是、甚至於聽任嚅囁,表面上是法案上的業績看來可觀,如果沒有橫向協調整合,要是齒輪無法契合,機器不能運轉、引擎不能發動事小,飛輪傷人流血就無法挽回。其實,在族群齟齬尚存的國家,即使有心塑造共同的民族認同,不是高唱多元文化就夠了,協商的過程更重要,否則,也不過就是消費。
選民賦予全面執政,民進黨政府敲鑼打鼓,彷彿人民從此順服。然而,由於缺乏理念,所謂的改革也不過是把前朝的東西重新包裝,東施效顰、畫虎類犬,蔥薑蒜辣椒或可蓋過腐臭的山產,文青媒體包裝,只要味道夠嗆,吃定外行的過路客有啤酒可以漱口就好。如果自我定位是過渡時期的政權,反正最高的目標是維持現狀,汪精衛政權,也不用有太高的期待;偏偏小英又是自詡為改革者,蔑視李登輝前總統當年在軍頭環伺下從事民主化的艱辛,目中無人、恬不知恥。
法令具時效性,文章內容及所引用資料,請自行查核法令動態及現行有效之實務見解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
作者簡介 |
施正鋒教授
學歷:美國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政治學系博士、美國Iowa State University政治學系碩士、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學士
現職: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暨公共政策研究所兼任教授
學術專長:政治學(國際關係、比較政治學)
文章轉載自 https://www.facebook.com/cfshih2012 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