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臺北市大安區一處社區大樓內有位黃姓住户,去年 11 月間,警覺到自己出入大樓時,同大樓的鄰居們都會在背地裡對他指指點點,交頭接耳好像在討論關係自己的某些「八掛」事件。心想自己生活正常,沒值得他人作為背後談論的話題,後來 ......(詳全文)
2017-06-24 01:00:00 |
個人不贊同濫告及誣告理由:依法令(檢舉違法)阻卻違法,是否可以作為「影響裁量合法及正當性」,及作為誣告「免責」事由?1、要求他人遵守法令是合義務性行為,但是要求處罰他人:(1)不可替代執法者本身;(2)依法令阻卻違法指的是本身行為主 ......(詳全文)
2017-06-24 01:00:00 |
公務員收受公關費合法性判斷,下列參考:(1)判定是否政治獻金法適用對象及登錄範圍?(2)判定是否屬於遊說法適用對象及登錄範圍?(3)企業總營業額1.5%公關費會計帳目上限內適法性問題判斷?(4)公務員廉政倫理規範範圍內飲宴、應酬與餽贈。( ......(詳全文)
2017-06-22 01:00:00 |
(1)罪刑法定主義不得另基於立法理由外的公共利益,作出變更擴張解釋刑法犯罪構成要件及適用的判例。(2)其他憲法保障位階較法律高的法益比較下,不得作出擴張解釋處罰要件的判例。(3)所謂「事實變更」主張是基於憲法保障權利,或是增進公共利 ......(詳全文)
2017-06-16 01:00:00 |
(1)同樣罪名連續犯罪已經排除「一行為」與「連續犯」的刑法舊法加重1/2刑罰處罰規定,但是刑法第57條也同樣沒有排除在定應執行刑後的再減量刑裁量。(2)數罪併罰刑法第52條:「數罪併罰,於裁判確定後,發覺未經裁判之餘罪者,就餘罪處斷。」, ......(詳全文)
2017-06-16 01:00:00 |
追訴權時效自犯罪時起算,「偵查」時停止時效進行,其問題是(1)因為偵查如果達30年,就可無限延長追訴權時效進行,無疑違反法律規定縮短追訴期間限制,所以原規定有偵查不得逾1/3時效期間。(2)因為偵查完成視為銜接追溯追訴時效,而審判期間超 ......(詳全文)
2017-06-14 01:00:00 |
刑法第140條第2項侮辱公署罪,依據第1項要件要在公務員執行職務時,至於同法條(項)競合時,應該是同一罪而不是一罪一罰。至於刑法第160條公然汙辱國旗國父罪是否也相同,顯然也要在公開場合具有公務代表性場合才有適用餘地,以作為言論自由不被專 ......(詳全文)
2017-06-13 01:00:00 |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06年度交簡上字第27號刑事判決裁判要旨】按「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二十萬元以下罰金: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二、有前款 ......(詳全文)
2017-06-12 03:00:00 |
(1)毀謗罪對一般政治人物通常社會現象評論,不論是否查證真實或利益價值多寡與否,其保護人格權是反射利益還是直接保護客體要釐清?(2)刑法第310條第3項但書:「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1】非真實及涉及私德, ......(詳全文)
2017-06-12 01:00:00 |
(1)不作為下的法律誤認而有職務作為下的對價?(2)收受後要與履行期約內容一致才構成對價,而「茶葉獎助金」是否與履約期約行為直接因果關係有關?因為送禮在期約未遂前是不構成對價的,這時間點應該要查明才可能進而單獨論及收受賄賂罪。(3) ......(詳全文)
2017-06-08 01:00:00 |
(1)因案未審理完全判決定讞及執行,褫奪公權當然可以擴大到影響「特赦」權利,因為「特赦」是罪刑消滅,當事人也不得參與他人為「特赦」舉辦之「(主導)政治活動」的「公權」。(2)審理中案件對於可以判決「合併定執行刑」時,法律未特別規定單 ......(詳全文)
2017-06-06 01:00:00 |
看了台灣司法改革會議終於要以「妨礙性自主」,廢除詬病已久的「通姦罪」了,也許韓劇看多了,讓我們感覺是否以後台灣夫妻關係,也會因此而改變觀念呢?但是我們還是要考慮下列因素:(1)通姦罪不能侵犯配偶財產權,但是廢除後就挑戰民法配偶合法 ......(詳全文)
2017-06-02 01:00:00 |
(1)傷害他人是保護弱勢?還是鼓勵互毆和解?那弱勢拒絕和解還變成挑戰法官及法律,這樣就是司法以訴訟止爭的公平正義嗎?(2)傷害是否必須因為一方拒絕和解而成為訴訟告訴及審理要件程序未明?而誤認權利行使為惡意的錯誤不能再犯,以免反遭他方 ......(詳全文)
2017-05-29 01:00:00 |
日前新聞報導:深受各地民眾歡迎的「微笑單車」(YouBike),去年的8月31日凌晨,全台各地的系統異常,造成大當機,已借的人不能還車,想借的人也無法借車,讓有需求的民眾怨聲載道。這當機案件經過臺中地檢署與警方半年多的積極偵查,查明微笑單車 ......(詳全文)
2017-05-27 01:00:00 |
侵權行為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權利者,對於「正當防衛」當事「判斷力」是「出於本能或在判斷能力範圍二者區分」毫未論及,前者「出於本能反射動作」已非故意或過失論述範圍,後者「判斷能力」是因為情況降低判斷能力,所以最多要舉證具體重過失 ......(詳全文)
2017-05-24 0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