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是學佛修行者的最終目標,這是無可否認的。但是從初發心到成佛是須要經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時間,所以 佛陀就依眾生的不同『根性』提出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等五種。但是無論選擇那一種,其必經之路就是『布施』。然而 ......(詳全文)
2004-01-09 01:00:00 |
大致上『業』可分為善業、惡業和無記業三種。造善業來世將生三善道(天、人、阿修羅),造惡業來世將生三惡道(畜生、餓鬼、地獄)。又依其由來分為身業(殺、盜、淫)、口業(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意業(貪、瞋、癡)三類。依『唯識論』 ......(詳全文)
2004-01-08 10:10:00 |
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人之為善積福,就如同存錢到銀行;人之為惡損福,就如同把銀行的存款提出來花用。如果一個人知道惜福培福,就如同少提款且常存款,其銀行的存款就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說他的福報越來越大, ......(詳全文)
2004-01-07 01:00:00 |
『成佛』是學佛修行者的最終目標,這是無可否認的。但是從初發心到成佛是須要經三大阿僧祇劫的漫長時間,所以 佛陀就依眾生的不同『根性』提出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佛乘等五種。但是無論選擇那一種,其必經之路就是『布施』。然 ......(詳全文)
2004-01-06 01:00:00 |
《玉耶經》云:女身十惡(1)女人初生墮地父母不喜;(2)養育視無滋味;(3)女人心常畏人;(4)父母恆憂嫁娶;(5)與父母生相離別;(6)常畏夫婿視其顏色,觀悅則喜瞋恚則懼;(7)懷產甚難;(8)女人小為父母所檢錄;(9)中為夫婿所 ......(詳全文)
2004-01-05 01:00:00 |
眾所周知,初發菩提心菩薩須修行『六波羅蜜』,方能成就佛道。何謂『六波羅蜜』?即檀波羅蜜、戒波羅蜜、忍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此六波羅蜜可使學佛修道者,從生死苦惱此岸度到涅槃安樂彼岸之法門。所謂『檀(布施)波 ......(詳全文)
2004-01-04 01:00:00 |
《金剛果論》云:男身具『七寶』,女身有『五漏』。前者乃謂『男身』較有福報,而具有:(1)志氣之寶,到處遊行無畏;(2)主為之寶,行事善掌權衡;(3)成家之寶,善能生財立業;(4)安身之寶,善能輔君養親;(5)聖智之寶,善能決斷是 ......(詳全文)
2004-01-03 01:00:00 |
依《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開示:欲生彼國(指西方極樂世界)者,當修三福(1)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2)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即所謂『淨業三福』是也,其中尤 ......(詳全文)
2004-01-02 01:00:00 |
所謂『佛寶』,乃三寶之一。佛是覺者之意思,是能自覺,又能覺他,直至覺行圓滿者,叫做佛,佛是世界上之真寶,故稱佛寶。又『覺』具二義:(1)從佛之洞徹諸法真理而言,是覺悟義;(2)從佛之明鑑萬法明辨事機而言,是覺察義。是故 ......(詳全文)
2004-01-01 01:00:00 |
眾所周知:佛(又稱『如來』)是覺者之意,能自覺,又能覺他,直至覺行圓滿者,佛是世界上之真寶,故亦稱佛寶。又『覺』具二義:從佛之洞徹諸法真理而言,是覺悟義;從佛之明鑑萬法明辨事機而言,是覺察義。然而佛之本覺、始覺、究竟覺,與自 ......(詳全文)
2003-12-31 01:00:00 |
眾所周知:江湖術士之『算命』,對一般人而言是有其相當的準確性,但是對一位真正『修行者』來講,往往是不準確的。何以故?因為一般人是被『命(業力)』所『運』轉;真正『修行人』是有能力來『運』轉其『命(懺除其業障)』的,所以『八字 ......(詳全文)
2003-12-30 01:00:00 |
眾所周知:江湖術士之『算命』,對一般人而言是有其相當的準確性,但是對一位真正『修行者』來講,往往是不準確的。何以故?因為一般人是被『命(業力)』所『運』轉;真正『修行人』是有能力來『運』轉其『命(懺除其業障)』的,所以『八字 ......(詳全文)
2003-12-29 01:00:00 |
眾所周知:江湖術士之『算命』,對一般人而言是有其相當的準確性,但是對一位真正『修行者』來講,往往是不準確的。何以故?因為一般人是被『命(業力)』所『運』轉;真正『修行人』是有能力來『運』轉其『命(懺除其業障)』的,所以『八字 ......(詳全文)
2003-12-28 01:00:00 |
眾所周知:江湖術士之『算命』,對一般人而言是有其相當的準確性,但是對一位真正『修行者』來講,往往是不準確的。何以故?因為一般人是被『命(業力)』所『運』轉;真正『修行人』是有能力來『運』轉其『命(懺除其業障)』的,所以『八字 ......(詳全文)
2003-12-27 01:00:00 |
眾所周知:學佛修道者若修行『四諦法』『十二因緣法』,即能斷盡『見思惑』,成就『阿羅漢』『辟支佛』之果位,但尚有『法執』;若修行『六波羅蜜』,即能斷盡『塵沙惑』而破『法執』,如是方能成就『菩薩摩訶薩』果位。至於云何為『一切波羅 ......(詳全文)
2003-12-26 0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