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中國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後,台灣的老百姓會如何來看中國?就理論上而言,可以有兩種可能,首先,從德國與法國戰後的經驗來看,經濟的整合降低了彼此的敵意,甚至於雙方產生合作的誘因,就沒有戰爭的必要;相對地,也有可 ......(詳全文)
2011-09-14 02:20:00 |
民進黨主席也是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正式宣布,她的副手就是該黨的秘書長蘇嘉全,並將蔡、蘇搭檔取名為「英嘉配」(諧音為「贏家配」,就是期待可以「勝選」),但所謂的「英嘉配」真的就是「贏家配」嗎?實際上,吾人恐怕必須進行以下的政治分析, ......(詳全文)
2011-09-13 02:20:00 |
距離明年的總統大選只有四個多月,迄今,整個選情還是冷颼颼。對於執政的國民黨來說,只要冷處理的戰術奏效,挟著豐沛的行政資源,傳統的地方組織就有發揮戰力的空間。相對之下,在野的蔡英文一反民進黨的激情選法,慢條斯里,彷彿是好整以暇 ......(詳全文)
2011-09-13 02:20:00 |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日昨公布「十年政綱」司法篇,強調司法改革的主張,不過,幫她站台背書的是陳水扁的辯護律師顧立雄,這不禁讓外界把關注的焦點,鎖定在她當選後,究竟會不會特赦陳水扁?然而,蔡英文的回應方式,卻依然抱持著閃躲與迴避的態 ......(詳全文)
2011-08-29 02:20:00 |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日前公佈十年政綱,執政黨相關部會政務官立即爭相在媒體進行反應,包括海基會、以及農委會等等。從選民的角度來看,朝野政黨如果能就國家重大議題進行健康的政策辯論,應該是值得鼓勵的;不過,如果是被迫交心表態,言不及義 ......(詳全文)
2011-08-25 02:20:00 |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競選團隊大致已經坐定,除了先前的分封大將,日前也首度召開輔選會議。比較特別的是,前副總統呂秀蓮除了婉拒任何頭銜,也表示競選團隊人才濟濟,不差她一個人。
呂秀蓮向來心直口快,不會掩藏自己的心機,因此,每回把真 ......(詳全文)
2011-08-16 02:20:00 |
蔡英文日昨強力反駁外界批評她提出的政策內容空洞,並且指出很多政策都是由民進黨主導,如果政策空洞,執政者就不會跟進。不過,從蔡英文在重大國政上的談話來看,要讓社會各界清楚她的政策,確實該多講一些具體務實的語言,而 ......(詳全文)
2011-08-16 02:20:00 |
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憲政治體制、選舉制度、以及政黨體系。如果不談總統選舉的方式(相對多數、或是絕對多數)、初選制度、公投制度、或是中選會的定位,單純就國會議員的選舉方式來看,所謂的選舉制度,是指如何把政黨所獲得的選 ......(詳全文)
2011-07-26 02:20:00 |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各主要政黨的財務決算,國民黨收入高達35億、支出將近29億,而民進黨的收入只有6億多、支出5億多,至於沒有推人參選總統的台聯、以及親民黨的收支更不用說,都沒有超過三千萬,明顯看出政黨競爭的立足點不 ......(詳全文)
2011-07-25 02:20:00 |
地方政府力推大型開發案,徵收農地爭議頻傳,日昨,數千農民與聲援民眾、社運團體露宿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要求修改《土地徵收條例》,反對政商與農民搶地、搶水。筆者認為,台灣農村問題和土地 ......(詳全文)
2011-07-19 02:20:00 |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日昨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明確表示,「馬宋會」歹戲脫棚,既然彼此沒有信任度,相見不如不見,不啻是直接宣告國親合作破局。
筆者認為,宋 ......(詳全文)
2011-07-18 02:20:00 |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日昨到南投縣竹山鎮,並為黨籍立委參選人抬轎。面對國民黨批評「我是台灣人」宣傳影片的操弄族群說,蔡英文回應,「認同台灣的、都是台灣人。」她進一步闡述「我是台灣人」的意涵,「任何住在台灣、認 ......(詳全文)
2011-07-14 02:20:00 |
民進黨在上週初步公佈立委不分區名單,看來並沒有原先外人期待的亮麗,因此,究竟由如何透過彩虹般的名單,來擴張總統大選的票源,的而非清一色的所謂影子內閣成員,也就是中生代的政治人物,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從政黨比例代表制設計的精神來看, ......(詳全文)
2011-07-08 02:20:00 |
最高法院檢察署特別偵查組(簡稱特偵組)針對國安密帳調查,在六月底依貪污、以及及洗錢罪,起訴前總統李登輝。由於這是一個陳年老案,又剛好在老先生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台聯十年黨慶募款餐會同台前夕起訴,時機相當敏感,難怪在野黨不約而同斥為 ......(詳全文)
2011-07-06 02:20:00 |
馬英九總統日昨主持國民黨中評會時,強力宣揚政績,刻意在米酒降價與反詐騙議題上「多所著墨」,顯然是希望拉抬民生議題面向上的執政績效,以便讓人民「有感」。
筆者認為,馬英九的施政重心,已經很明顯 ......(詳全文)
2011-07-06 02: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