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9)登場的反貪腐靜坐運動,無論是否能夠「倒扁」成功,都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的一個重要契機。因為,這個遠離國家機器而發起的群眾運動,可能重新喚起許多人對民主、法治、正義等價值的渴望;更可能重新燃起「我們可以改變這一切」的 ......(詳全文)
2006-09-17 01:00:00 |
部分宗教界人士與市議員抨擊台北市政府主辦之「同志公民運動」,並且公然指稱「縱容同性戀」會帶來「衛生問題」,使台北市成為「愛滋溫床」,甚至認為同性戀是違反善良風俗的「原罪」而需要「矯正」!這些明目張膽、毫不掩飾的恐同症(homoph ......(詳全文)
2006-09-07 01:00:00 |
當媒體與公眾把關心(或反胃)的焦點放在罷免倒閣或兩岸三通等「高層次」爭議的時候,不知有多少人注意到國民黨部門口前靜坐的樂生自救運動?又有多少人知道,一個外觀上不起眼的建築,加上一群地位毫不顯赫的年老病患與學生,正在檢驗著台灣 ......(詳全文)
2006-08-31 01:00:00 |
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三號解釋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有關任命程序的規定宣告違憲,並定期失效。這無異於在我國競爭激烈、科技與市場發展迅速的傳播通訊環境又丟下一顆炸彈!如何理解大法官所畫出的尺度,並且妥適地因應大法官解釋,是最重要 ......(詳全文)
2006-08-02 01:00:00 |
一、釋字407與 Miller test 的對比
刑法§235這麼明顯侵害言論出版自由的規定,卻不受到憲法的挑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法律圈不當移植了(言論自由憲法理論「母國」?)美國司法實務的「猥褻不受憲法保護」觀點。任何出版品一旦被界定為「猥 ......(詳全文)
2006-07-27 01:00:00 |
美國最高法院雖然漸趨保守,但自由派與溫和派聯手,還是狠很甩了布希政府一個耳光!
在九一一事件後不久,布希就發布軍事命令設置所謂「軍事審判委員會」(military commissions, military tribunals),職司審判外國籍恐怖份子。這種軍事審 ......(詳全文)
2006-07-14 01:00:00 |
在1980s後期至1990s初期,台灣的基層反抗運動曾經露出一線曙光。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街頭抗爭,配合著國家機器政治力量的重組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壓力,寫下了「改造社會」的一章。
但在2006年的今日,即便政客無能、貪腐、挑撥的現象如此昭然 ......(詳全文)
2006-07-11 01:00:00 |
2006.06.25 中國時報
《開卷周報》---擺脫掩耳盜鈴的法律形式主義
廖元豪(政大法律系助理教授)
我們對「法律」與「司法」,經常有兩種矛盾的情緒:一方面,我們期待它是客觀中立的,因此法官不應有任何價值判斷;另一方面,許多人卻 ......(詳全文)
2006-07-06 01:00:00 |
台灣民主開放的初期,街頭經常成為緊張的戰場。隨著社會的逐漸開放,集會遊行日漸成為正常儀式的一環,緊張的氣氛也「似乎」大幅降低。但就在大眾多已對街頭遊行習以為常,甚至佔據凱達格藍大道經日,也被容忍的時候;在許多個案,卻仍發現集 ......(詳全文)
2006-07-03 01:00:00 |
這是去年(2005)六月二十五日在中研院法律所與政治所籌備處合辦的「憲法實踐與憲改議題」圓桌會議,對羅致政教授「國際情勢與憲政改革」一文所做的評論。
也同時刊登在 http://spaces.msn.com/liaobruce/blog/
-------------
「國際情勢 ......(詳全文)
2006-06-11 01:00:00 |
刊登於: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1期,pp.131-136(2006.3)
-------書評:Controlling the State—Constitutionalism from Ancient Athens to Today(控制國家:從古雅典到現代的憲政主義)by Scott Gordon(史卡特˙高登)(Harvard Univers ......(詳全文)
2006-06-02 01:00:00 |
(接前文)
三、評論
移民人權在美國起步雖稍晚,但其實也已經累積了不少論述。Kevin Johnson是其中的重要人物。本書一方面與其他移民人權的法律論述一般,著重歷史、文化敏感度,以及移民歧視與種族歧視的關係;但同時也提出了新穎而有說 ......(詳全文)
2006-05-16 01:00:00 |
這是一篇書評,刊登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1期,pp.417-431(2006)。
********************************************
移民:民權的漏洞,還是民權的延伸?
—評介Kevin R. Johnson的The “Huddled Masses” Myth: Immigration and Civ ......(詳全文)
2006-05-15 02:00:00 |
(接前文)
我擬以學者兼民權運動者Mari Matsuda的「雙元策略」(duality)來回答這個問題。所謂的雙元策略,是一種遊走於「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法律思維。一方面,我們應該要知道法律在歷史上、現實上,往往被用來鞏固現狀,壓迫弱勢群 ......(詳全文)
2006-05-08 01:00:00 |
(接前文)
肆、他山之石—美國的社運與法律人參與
一、現象面
美國的律師(泛指從事法律工作的人,也包括法律教授)數量多,而從事業務之範圍也相當多樣。依據2004年的統計,全美律師計有1,084,504人。[15]職業的範圍,則包括私 ......(詳全文)
2006-05-07 01: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