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壹、 前言
貳、 以本土種族主義為基調的婚姻移民政策
參、 台灣新國族主義與全球化衝突下的代罪羔羊
肆、 移民人權的新基礎—從全球化角度重構移民法制與政策
伍、 結語
壹、前言
跨國婚姻,或婚姻移民,是台灣近年來極為重要的 ......(詳全文)
2006-12-03 01:00:00 |
在藍綠政治首腦同時因某種「費用」而陷入貪污指控之際,藍綠政治人物也同時發動了「司法泥巴戰」,以刑事告發之方式控告卸任與現任無數行政首長。如今所有曾領過特別費或類似名目的公務人員,無不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弔詭的是,這一串「告 ......(詳全文)
2006-11-28 01:00:00 |
民進黨以及部分法界人士認為憲法第五十二條賦予總統的刑事豁免權,不但禁止檢察官偵訊總統,甚至總統「自願作證」也不允許。在這樣的邏輯下,國務機要費案的起訴效力也可能遭受質疑。
這種擴張解釋的說法,從憲法上實在說不過去。解釋憲法或 ......(詳全文)
2006-11-16 01:00:00 |
陳瑞仁的起訴書,讓法律人在人人喊打的時刻,總算感覺抬得起頭來。但同日大法官所作成的釋字六一八號解釋,居然公然承認某些「中華民國公民」可以沒有「公民權」—只因他們晚了五十多年到台灣。司法也許真的很「獨立」,但對人權欠缺關切的司 ......(詳全文)
2006-11-13 01:00:00 |
陳瑞仁檢察官的起訴書,確實重擊了陳總統與一直為他幫腔的政客。然而,陳總統其實沒有被起訴,更沒有被判決有罪確定。這份對現任總統沒有法律執行力的文書,到底有什麼魔力?
它的威力展現在「證據」跟「說理」。在現行法制實務下,檢察官擁 ......(詳全文)
2006-11-09 01:00:00 |
參、關切私領域對人權的侵害—反歧視法之必要
我國至今沒有全面而完整的民權法(Civil Rights Laws)或反歧視法(antidiscrimination),用以禁止來自私人的壓迫侵害。憲法所保障的基本權利,除了極例外的情況外,只能用來對抗國家公權力。 ......(詳全文)
2006-11-08 01:00:00 |
貳、不對稱論—優先保障結構弱勢的人權論述
談論弱勢人權,另一個基本思維就是要擺脫「中立」、「抽象」、「普世」的迷思。
「普世人權」在理論上當然聽來很有吸引力,但它往往將每一個「個人」抽象化,[12]進而忽視了個人差異與社會脈絡— ......(詳全文)
2006-11-07 01:00:00 |
壹、前言
為什麼在一個號稱「人權立國」,憲法又明文保障各種基本權利的國度,弱勢群體—被指控「有越戰餘毒」的新移民女性、被大樓居民要求遷離的愛滋病患與智障兒童、被身兼諮詢人權委員會主委的副總統怒斥「你們賠得起嗎」的漢生病患、遭 ......(詳全文)
2006-11-06 01:00:00 |
陳瑞仁檢察官現在似乎成為眾望所歸,無分紅藍綠都把責任與希望放在他的起訴或不起訴書上。類似的情緒與期待,屢屢出現在國內許多政治爭議上。結果呢,檢察官或法院的結果,鮮少盡如人意。每次受傷最重的都是司法。然而,無論從法律的技術面還是 ......(詳全文)
2006-10-28 01:00:00 |
這個從九月九日開始正式啟動的「新公民運動」,無論妳稱之為「倒扁運動」、「反貪腐運動」、「九九運動」或「紅衫軍運動」,它在台灣的政治或社會運動史上,都寫下了新的一頁。運動的參與者以及支持者,似乎也都以「公民運動」、「自主公民」 ......(詳全文)
2006-10-22 01:00:00 |
在近年來的台灣,「律師治國」與「律師性格」,基本上是拿來罵人的話。配上中華文化輕視「狀師」與「法治」的傳統,律師—乃至所有學法律的人—都有些兒抬不起頭的感覺。台大法律系的第一志願地位還能撐多久沒人知曉。至少,十多年前那種法律 ......(詳全文)
2006-10-21 01:00:00 |
台北地院判決社區有權依據規約,驅逐收容愛滋患者的「關愛之家」。這個事件,讓人不禁聯想起美國早期普遍存在的「禁止有色人種進住」社區規約。
當年,保守的白人種族主義者,基於對黑人與黃種人的厭惡、疑懼與鄙夷,以社區規約的方式禁止住 ......(詳全文)
2006-10-19 01:00:00 |
從「內閣制修憲」、「王金平組閣」,到「馬蘇會」等來自多方釋放出的「政治協商」與「退場」風聲,相信讓許多支持反貪腐運動的民眾,都感到一絲不安:「新公民運動」會不會像以往的各種群眾運動一樣被搓掉或被利用?運動領導人雖然風光地啟動 ......(詳全文)
2006-10-08 01:00:00 |
從施明德主導的反貪腐運動、九一五遊行、九一六挺扁集會,以及全國各地風起雲湧的各種相關靜坐示威事件,凸顯了街頭運動的重要(或危險),更使得修改或廢止「集會遊行法」成為迫在眉睫之事!
我們清楚地看到,在這些事件中,集遊法像麻糬一 ......(詳全文)
2006-10-06 01:00:00 |
政壇又有人放風聲,主張以「修憲改採內閣制」交換「陳水扁不下台」。這不但又是一種忽視人民聲音的密室宮廷政治,也是惡質的「放話政治文化」之展現。然而,更深層的問題,是這種為短期、少數人政治利益而修憲的思維,根本不符合憲政民主的最 ......(詳全文)
2006-10-01 01:00:00 |